刘禅在得知姜维北伐取得重大胜利后,大喜过望,立刻在宫中大摆筵席,犒赏群臣。朝堂之上,一片喜气洋洋。大臣们纷纷夸赞姜维用兵如神,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就在这欢庆的氛围中,却也暗藏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黄皓,这个在宫中逐渐得势的宦官,心中却有着自己的盘算。他向来忌惮姜维在朝中的威望,担心姜维此次北伐大胜后,权势进一步膨胀,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黄皓在筵席间,趁着刘禅心情大好,小心翼翼地进言道:“陛下,姜维虽立战功,但此次北伐深入曹魏腹地,耗费钱粮无数。如今我蜀汉国力有限,长久如此,恐对国内民生不利。况且,姜维手握重兵在外,万一……”黄皓故意停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刘禅原本喜悦的神情微微一滞,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虑。他向来对姜维信任有加,但经黄皓这么一提醒,也开始担心起姜维拥兵自重的可能性。他皱了皱眉头,问道:“黄公公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如今北伐正处关键时刻,该当如何是好?”
黄皓见状,心中暗喜,连忙说道:“陛下,可下诏令姜维暂且退兵回朝,论功行赏。一来可让将士们得以休整,二来也可……”黄皓没有把话说完,但刘禅已然明白他的意思。
另一边,姜维在前线正积极筹备着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他打算趁司马懿被牵制在淮南,继续向北推进,攻打雍州。雍州乃是曹魏的军事要地,若能拿下雍州,将极大地改变蜀汉与曹魏之间的战略态势。姜维召集众将,详细地部署着作战计划。
就在这时,朝廷的使者带着诏书来到了军营。姜维满心欢喜地以为是朝廷嘉奖的诏书,可当他展开诏书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诏书中明确要求姜维即刻退兵回朝,理由是国内粮草供应紧张,且将士们征战已久,需回朝休整。
姜维心中明白,这诏书背后恐怕另有隐情。他深知此时退兵,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而且错过这个绝佳的战机,以后再想北伐,难度将会更大。但君命难违,姜维无奈之下,只好长叹一声,下令撤军。
蜀军有序地向后撤退,曹魏边境的魏军见蜀军突然退兵,起初还不敢相信,以为是姜维的诱敌之计。但观察了几日之后,确认蜀军确实是在撤军,这才派人将消息告知司马懿。司马懿得知姜维退兵的消息后,心中也是颇为疑惑。他深知姜维的军事才能,按常理不会在这种时候轻易退兵。但不管怎样,姜维的撤退让他暂时松了一口气,至少西线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司马懿将主要精力重新放回淮南战场。此时,他与陆逊的对峙仍在持续。经过皖城一战,双方都对彼此更加忌惮,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司马懿一方面加强魏军的防御工事,防止东吴军队突袭;另一方面,不断派出探子,密切关注东吴军队的动向,试图寻找陆逊的破绽。
陆逊同样没有闲着。他深知司马懿不会轻易放弃,一直在积极谋划着破敌之策。陆逊发现魏军的粮草运输主要依赖于一条从许昌通往淮南的官道,而这条官道在经过一个山谷时,地势较为狭窄,易守难攻。陆逊决定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埋伏在这个山谷中,袭击魏军的粮草运输队。
陆逊挑选了东吴军中最为精锐的三千士卒,由老将丁奉率领。丁奉作战勇猛,且智谋过人,是执行此次任务的最佳人选。丁奉领命后,带着三千士卒,趁着夜色,悄悄地潜入了山谷。他们在山谷两侧的树林中隐藏起来,静静等待着魏军粮草运输队的到来。
果然,没过几天,魏军的粮草运输队出现在了官道上。押运粮草的是曹魏将领牛金,他为人谨慎,深知这条运输线的重要性,故而在押运过程中,格外小心。队伍前后都安排了大量的士兵护卫,还不时派出侦察兵在四周巡逻。
当粮草运输队进入山谷后,牛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感觉四周太过安静,安静得有些异常。就在他准备下令队伍加速通过山谷时,只听一声炮响,山谷两侧顿时喊杀声四起。丁奉率东吴士兵如猛虎下山一般,从树林中冲了出来,向魏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魏军毫无防备,顿时大乱。牛金一边指挥士兵抵抗,一边试图组织突围。但山谷地势狭窄,魏军队伍在慌乱中相互拥挤,根本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丁奉一马当先,手持大刀,冲入魏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他刀法凌厉,接连砍倒数名魏军士兵,直逼牛金而来。
牛金见状,心中大惊,急忙挺枪迎战。两人刀来枪往,战在一处。丁奉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刀法越发凌厉。牛金虽奋力抵抗,但渐渐落入下风。此时,东吴士兵已将魏军粮草运输队杀得七零八落,不少魏军士兵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牛金见势不妙,无心恋战,虚晃一枪,拨马便走。丁奉哪肯放过,拍马紧追不舍。就在牛金即将逃出山谷之时,前方又杀出一队东吴士兵,原来是陆逊担心丁奉有失,派朱然率一支人马前来支援。牛金前后受敌,自知难以脱身,长叹一声,只得下马投降。
这一战,东吴大获全胜,不仅缴获了魏军大量的粮草辎重,还沉重打击了魏军的士气。司马懿得知粮草运输队被劫,牛金投降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他深知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如今粮草被劫,魏军的补给成了大问题。
无奈之下,司马懿只好调整战略,收缩防线,暂时采取守势,等待后方重新筹集粮草运来。而陆逊则趁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东吴在淮南的防线,并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扰魏军,让司马懿疲于应付。
在蜀汉这边,姜维退兵回朝后,立刻进宫面见刘禅。他详细地向刘禅阐述了当前北伐的大好形势,以及退兵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刘禅听后,心中有些懊悔,但又觉得诏书已下,此时再改变主意,恐有损自己的威严。
这时,黄皓在一旁却说道:“姜将军,陛下也是为了国内百姓着想。此次北伐,耗费巨大,国内百姓负担沉重。如今暂且退兵,让百姓休养生息,也是好事。况且,将军已然立下赫赫战功,陛下定会重重赏赐。”
姜维心中明白黄皓的意图,怒目而视,说道:“黄皓,你一个宦官,怎懂军事战略?此时退兵,前功尽弃。曹魏一旦缓过劲来,必定会加强防御,日后北伐谈何容易!”
黄皓被姜维的气势吓得一哆嗦,但仍强装镇定地说道:“姜将军莫要动怒,老奴只是为陛下分忧,为蜀汉社稷着想。”
刘禅见两人争执不下,连忙打圆场道:“好了好了,姜将军此次北伐辛苦,先下去好好休息。赏赐之事,朕自会安排。至于日后是否再次北伐,容朕与群臣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姜维无奈,只得退下。他心中忧虑,深知此次退兵后,北伐之路将更加艰难。而黄皓在朝中日益得势,恐怕会对蜀汉的军政大事产生更多不利的影响。
回到府中,姜维召集自己的心腹将领,商议应对之策。参军郤正说道:“将军,如今黄皓在陛下身边谗言不断,恐对将军不利。我们须得想个办法,让陛下看清黄皓的真面目,重新支持北伐大业。”
姜维沉思片刻后说道:“郤正所言极是。但黄皓善于阿谀奉承,深得陛下信任,想要扳倒他并非易事。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向陛下陈明北伐的利害关系,另一方面,要在朝中拉拢一些正直的大臣,共同对抗黄皓。”
于是,姜维开始暗中联络朝中如董厥、樊建等正直的大臣,向他们阐述北伐的重要性以及黄皓弄权的危害。这些大臣对黄皓的所作所为本就不满,在姜维的劝说下,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姜维,共同为蜀汉的复兴大业努力。
与此同时,曹魏那边,司马懿在等待粮草补给的过程中,也没有闲着。他深知东吴在淮南的威胁暂时难以解除,而姜维虽已退兵,但随时可能再次北伐。于是,司马懿一方面加强雍州、凉州等地的防御,防止姜维再次来袭;另一方面,他上书魏帝曹芳,请求增派兵力到淮南,以应对东吴的进攻。
曹芳接到司马懿的奏章后,与朝中大臣商议。大臣们对于是否增兵淮南意见不一。以太尉蒋济为首的一派认为,淮南局势紧张,增兵势在必行,否则一旦东吴在淮南取得突破,后果不堪设想。而以司空王朗之子王肃为首的一派则认为,国内兵力有限,且各地都需要防守,增兵淮南可能会导致其他地方兵力空虚,建议采取外交手段,与东吴议和,以解淮南之围。
求收藏,各位读者大大支持一下小作者,万分感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