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面对大臣们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时陷入两难境地。朝堂之上,蒋济与王肃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蒋济言辞激烈,力陈淮南战略地位之重要,强调若不增兵,东吴可能长驱直入,威胁许昌。他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淮南乃我大魏之屏障,一旦有失,敌军便可直逼中原。司马懿将军在前线奋力抗敌,此时若不增兵相助,恐寒了将士们的心,也让东吴小觑我大魏!”
王肃则不紧不慢地反驳道:“太尉所言虽有道理,但当下我大魏兵力分散,各地皆需守备。贸然增兵淮南,倘若其他边境地区出现变故,又当如何?以臣之见,派遣使者与东吴议和,许以一些利益,既能解淮南之急,又可避免兵力损耗,保存国力。”
曹芳眉头紧皱,目光在群臣之间游移,试图从众人的表情中寻得一丝更为妥当的决策思路。此时,侍中刘晔站了出来,稽首说道:“陛下,臣以为二位大人所言皆有可取之处。增兵淮南固然重要,但议和也不失为缓兵之计。可先派使者前往东吴试探其态度,同时秘密调派部分兵力,做好随时增援淮南的准备。如此,既能避免仓促议和导致的不利局面,又不至于在军事上陷入被动。”
曹芳听闻,微微点头,觉得刘晔的建议较为周全。于是,他采纳了刘晔的计策,一面挑选能言善辩之士,准备出使东吴;一面下诏,令雍州、豫州等地的军队做好随时开拔淮南的准备。
在蜀汉都城成都,姜维回府后并未因暂时的挫折而气馁。他与郤正及一众心腹将领日夜谋划,试图寻找打破当前困境的方法。姜维在书房中踱步,神情凝重地说道:“如今黄皓在朝中作祟,陛下对北伐之意已动摇。但我蜀汉若想兴复汉室,北伐曹魏乃必行之路。我们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既能让陛下重新支持北伐,又能削弱黄皓的势力。”
郤正手抚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将军,黄皓之所以能在陛下身边得势,无非是善于迎合陛下喜好,蒙蔽陛下视听。我们可从这方面入手,收集黄皓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证据,呈于陛下。陛下一旦知晓黄皓的恶行,必定会对其加以惩处,届时我们北伐之路或许能少些阻碍。”
姜维微微颔首,认为郤正所言有理。然而,要收集黄皓的罪证谈何容易。黄皓为人狡猾,行事极为隐秘,平日里与他往来的也多是些趋炎附势之徒,想要从这些人身上打开缺口,难度颇大。
这时,姜维的心腹将领张翼说道:“将军,黄皓在宫中耳目众多,我们若贸然行事,恐打草惊蛇。不如先按兵不动,暗中培养自己在宫中的眼线。待眼线成熟,再寻机收集黄皓罪证,方可一击即中。”
姜维沉思片刻后,采纳了张翼的建议。于是,姜维秘密安排一些可靠之人,通过各种渠道,设法打入宫中,成为自己的眼线。这些人或扮作普通宫女、太监,或与宫中侍卫结交,一点点在宫中编织起一张情报网。
与此同时,姜维也没有放松对军事的准备。他深知,即便朝廷内部问题解决,再次北伐也需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姜维命人重新整理北伐以来的作战记录,分析其中的得失。他与将领们反复商讨战术,针对曹魏不同地区的防御特点,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在东吴,陆逊得知魏军粮草被劫后,司马懿收缩防线,采取守势。他明白这是一个进一步削弱魏军的好机会,但也深知司马懿老谋深算,不会轻易露出破绽。陆逊在营帐中召集众将,说道:“魏军如今粮草被劫,士气受挫,司马懿虽暂时坚守,但必定心急如焚。我们可采取疲敌之策,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其防线,使其不得安宁。同时,密切关注魏军动向,一旦发现其有调动兵力或粮草运输的迹象,立刻出兵截击。”
众将领命而去,一时间,东吴军队频繁出击,对魏军防线展开了小规模的袭扰。魏军被搅得疲惫不堪,防线也出现了一些漏洞。司马懿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却又一时无计可施。他一面强令魏军坚守阵地,一面焦急地等待着后方粮草和援兵的到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蜀汉,姜维安插在宫中的眼线开始发挥作用。其中一名叫小顺子的太监,原本是姜维旧部的亲属,经巧妙安排进入宫中。小顺子为人机灵,很快便在宫中站稳脚跟,还与黄皓身边的一名小太监交上了朋友。
一日,黄皓的心腹小太监喝得酩酊大醉,在与小顺子闲聊时,无意间透露了黄皓收受益州豪族贿赂,帮他们在土地兼并一事上向刘禅进言的事。小顺子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与他套近乎,又从醉话中得知了一些关于黄皓与朝中部分大臣勾结,打压异己的线索。
小顺子寻得机会,偷偷出宫,将这些重要情报告知姜维。姜维得知后,立刻与郤正等人商议。郤正说道:“将军,这些证据虽能证明黄皓的部分恶行,但还不足以让陛下彻底对他失望。我们需进一步深挖,找到更确凿、更关键的罪证,方能一举扳倒黄皓。”
姜维点头称是,遂让小顺子继续在宫中留意黄皓的一举一动,尤其关注黄皓与朝中大臣私下往来的情况。同时,姜维也没有放松对北伐军事准备的督促。他亲自到军营中视察士兵训练,对兵器装备进行严格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在曹魏,派往东吴议和的使者抵达建业。东吴朝堂上,孙权召集大臣们商议魏国议和之事。使者呈上曹芳的议和书信,言辞恳切,提出愿意割让一些边境小县给东吴,以换取双方的和平,并表示希望共同对抗蜀汉,平分天下。
东吴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张昭率先说道:“陛下,曹魏向来狡诈,此议和之举不知是否真心。但当下我军与魏军在淮南僵持,虽占上风,但长期作战也损耗巨大。若能借此机会休养生息,巩固战果,倒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顾雍却有不同看法:“张公所言虽有道理,但曹魏野心勃勃,一旦其恢复元气,恐怕会再次挑起战端。且其提出共同对抗蜀汉,分明是想让我东吴为其火中取栗。蜀汉与我东吴唇齿相依,若蜀汉灭亡,下一个遭殃的便是我东吴。”
孙权沉思良久,他深知顾雍所言极是,但又觉得此时继续与曹魏作战,也并非上策。这时,陆逊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曹魏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但我们也可将计就计,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加强军事防备。同时,与蜀汉互通消息,告知其曹魏意图,共同商议应对之策。如此,既能避免两线作战,又可保持对曹魏的战略压力。”
孙权听后,眼前一亮,觉得陆逊的计策最为稳妥。于是,孙权回复曹魏使者,称愿意议和,但需双方进一步商讨具体条款,同时派使者前往蜀汉,将曹魏议和之事告知刘禅与姜维。
蜀汉这边,刘禅收到东吴使者送来的书信后,召集群臣商议。姜维说道:“陛下,曹魏此举意在离间我与东吴关系,各个击破。东吴陆逊将军看得透彻,愿意与我蜀汉共同应对。此时,我们应与东吴紧密合作,同时加快国内整顿,待时机成熟,再次北伐。”
刘禅此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说道:“姜将军所言极是。只是当下黄皓在朝中。”
姜维趁机说道:“陛下,黄皓在朝中结党营私,蒙蔽陛下,致使我北伐大业受阻。如今我们已掌握他部分罪证,望陛下严惩,以正朝纲。”说罢,姜维将小顺子收集的罪证呈给刘禅。
刘禅看后,龙颜大怒:“黄皓这贼子,竟做出如此多不法之事!来人,将黄皓打入大牢,严加审讯!”
黄皓被抓后,其党羽纷纷作鸟兽散。蜀汉朝堂为之一清,姜维在朝中的阻力也大大减小。此时,姜维与东吴互通消息,共同制定着下一步对抗曹魏的计划,而曹魏那边,对蜀汉与东吴的联合行动却浑然不知,依旧在为议和之事与东吴周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随着黄皓倒台,蜀汉国内局势渐稳,姜维开始全力筹备再次北伐。他一面调兵遣将,重新规划军事部署,一面整顿内政,鼓励农桑,为北伐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在军事训练上,姜维针对曹魏骑兵的优势,研发出了一种新的阵法,此阵法以强弩兵和长枪兵相互配合,旨在克制曹魏骑兵的冲击。
求收藏,各位读者大大支持一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