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与曹魏的议和谈判仍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陆逊在与曹魏使者周旋的同时,秘密派遣心腹将领周峻,携带详细的作战计划,绕过曹魏防线,日夜兼程赶往蜀汉。周峻抵达成都后,即刻与姜维会面。
两人在姜维府邸密室中,展开了一幅巨大的雍凉地区军事地图。周峻指着地图说道:“姜将军,此次我东吴愿配合贵军,在曹魏东线发动佯攻,吸引其兵力。贵军则可趁机出祁山,直击雍凉。我军已探知,司马懿将大量兵力调往淮南防御我东吴,雍凉地区兵力相对薄弱,此时正是良机。”
姜维目光灼灼,仔细审视着地图,思索片刻后说道:“此计甚好,但雍凉地势复杂,曹魏在各处关隘也设有重兵。我军若要顺利进军,需解决粮草运输难题,同时还要防备曹魏可能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回援。”
两人就此展开深入探讨,最终决定,蜀汉联合羌人部落,利用他们熟悉地形的优势,开辟多条隐秘的粮草运输通道。同时,姜维派遣细作潜入曹魏境内,密切关注其兵力调动情况。一旦发现曹魏有回援迹象,东吴便加大东线攻势,迫使曹魏无法从其他方向抽调过多兵力。
商议妥当后,周峻马不停蹄赶回东吴复命,而姜维则立刻进宫向刘禅奏明此计。刘禅听闻后,颇为振奋,说道:“姜将军,此次若能成功,必是我蜀汉复兴之大业的重要一步。朕全力支持你,所需粮草、兵力,皆按你所需调配。”
姜维领命而出,随即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北伐事宜。他一方面派人联络羌人部落,以恢复汉室、共享太平为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羌人部落首领被姜维的诚意打动,纷纷答应出兵相助,并协助蜀汉运输粮草。另一方面,姜维召集张翼、廖化等将领,详细部署此次北伐的军事行动。
而在曹魏的洛阳城中,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实则暗潮涌动。自从曹芳决定议和并增兵淮南后,朝中大臣们对于后续策略意见不一,逐渐形成了几股不同的势力。
以蒋济为首的强硬派,主张在议和的同时,积极扩充军备,一旦东吴有不轨举动,便立刻发动大规模进攻,彻底解决东吴威胁,而后再全力对付蜀汉。他们在朝堂上不断进言,强调武力统一的重要性。
王肃等人则依旧坚持以和为贵,认为曹魏当前应休养生息,发展经济,通过外交手段分化蜀吴联盟。他们担心过度的军事行动会导致国力损耗,引发国内动荡。
除了这两派,以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为首的一派,暗中与司马懿勾结。他们深知司马懿在军中威望极高,且野心勃勃。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在朝堂上极力为司马懿说话,支持司马懿的各种军事行动建议,试图帮助司马懿进一步掌握朝中大权。
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曹芳感到心力交瘁。他虽为皇帝,但面对朝中大臣们的纷争,一时间也难以决断。就在曹芳犹豫不决之时,边境传来消息,东吴在东线有小规模军事调动,似乎在为大规模进攻做准备。
曹芳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蒋济趁机说道:“陛下,东吴果然心怀不轨,此时我们不应再对议和抱有幻想,应立刻增兵淮南,主动出击,挫其锐气。”
王肃则反驳道:“太尉切勿冲动,东吴此举或许只是试探。此时贸然出兵,正中其下怀。我们应先加强防御,同时派使者再次与东吴谈判,稳住局势。”
两派争论不休,曹芳眉头紧锁,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孙资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命司马懿将军相机行事。司马将军久居军中,深谙兵法,又对东吴和蜀汉的局势了如指掌,由他来统筹应对,必能万无一失。”
曹芳思索片刻,觉得孙资所言有理,于是下诏,命司马懿全权负责应对东吴可能的进攻,并根据局势决定是否与东吴继续议和。
司马懿接到诏书后,心中暗喜。他深知这是一个扩大自己权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司马懿一方面表面上积极筹备防御,调兵遣将,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另一方面,却暗中与孙资、刘放等人书信往来,商议如何进一步掌控朝中局势,打压异己。
在司马懿的运作下,朝堂局势愈发朝着他期望的方向发展。那些不与他同流合污的大臣,渐渐被边缘化。蒋济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却又苦无证据,只能在朝堂上偶尔据理力争,但他的声音在司马懿日益壮大的权势阴影下,显得愈发微弱。
与此同时,姜维在蜀汉的北伐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他精心挑选了五万精兵,这些士兵皆是经过严格训练,对北伐复兴汉室的信念坚定不移。张翼、廖化等将领各司其职,积极整军备战。
在粮草方面,羌人部落信守承诺,利用他们在山林间的隐秘小道,源源不断地将粮草运往蜀汉军营。姜维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运输车辆,这种车辆更加坚固耐用,且适应山地地形,大大提高了粮草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姜维身披战甲,手持长剑,站在高台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台下的将士们,大声说道:“诸位将士!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天下大乱。我等肩负着兴复汉室的重任,此次北伐,是为了夺回我大汉江山,还百姓以太平!今日,我等在此立誓,不破曹魏,绝不回师!”
台下将士们群情激昂,纷纷高呼:“不破曹魏,绝不回师!”声音响彻云霄,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而在东吴,陆逊也已完成了佯攻的准备工作。他挑选了三万精锐水军和两万步兵,在长江沿岸秘密集结。为了迷惑曹魏,陆逊故意让一些船只在江面上来回游弋,做出一副即将渡江进攻的假象。同时,他又派出多路细作,潜入曹魏防线后方,收集情报,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曹魏致命一击。
曹魏边境的守将看到东吴的军事调动,急忙将消息传回洛阳。曹芳得知后,再次召集群臣商议。此时,司马懿站了出来,自信满满地说道:“陛下,东吴此举不过是虚张声势,妄图扰乱我军部署。臣已在淮南布下天罗地网,若东吴敢渡江进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曹芳听了司马懿的话,心中稍安,说道:“一切就仰仗司马爱卿了。”然而,曹芳不知道的是,司马懿此时真正关注的并非东吴的佯攻,而是在盘算着如何利用此次机会,进一步削弱朝中反对他的势力,同时为自己日后篡权铺平道路。
司马懿回到军营后,立刻召集心腹将领,说道:“东吴此次行动,必定与蜀汉有所勾结。我料想蜀汉定会趁我军注意力集中在东线之时,出兵雍凉。你们立刻加强雍凉地区的防御,不可有丝毫懈怠。但此事切勿声张,只等蜀汉出兵,我们便来个瓮中捉鳖。”
将领们领命而去。司马懿又暗中派人给孙资、刘放送信,让他们在朝中密切关注蒋济等人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不利于自己的举动,立刻设法打压。
姜维这边,终于到了出兵的日子。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出成都,向着祁山进发。一路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百姓们纷纷夹道相送,为将士们送上食物和水,眼神中充满了期望。
当蜀汉大军抵达祁山脚下时,姜维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他深知曹魏在祁山的防御工事坚固,正面强攻只会徒增伤亡。于是,姜维派遣小股部队在祁山周围进行试探性攻击,同时派出大量斥候,深入曹魏境内,探查敌军的兵力部署和防御弱点。
曹魏守将郭淮得知蜀汉大军来袭,立刻加强了祁山的防御。他深知姜维用兵如神,不敢有丝毫大意。郭淮一面坚守城池,一面派人向司马懿求援。
司马懿接到郭淮的求援信后,心中暗喜:“姜维果然中计,此次定要让他有来无回。”然而,司马懿并没有立刻派出援兵,而是想等蜀汉军队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一举歼灭,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功绩,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就在蜀汉与曹魏在祁山对峙之时,东吴那边也开始了行动。陆逊一声令下,东吴的精锐水军率先出击,战船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曹魏的长江防线。一时间,江面上喊杀声四起,战旗飘扬,一场激烈的水战拉开了帷幕。
曹魏的水军匆忙应战,但由于东吴准备充分,且陆逊指挥有方,曹魏水军很快便陷入了被动。与此同时,东吴的步兵也在长江沿岸登陆,对曹魏的沿江防御工事发起了猛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