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东线战事吃紧的消息如雪片般飞至洛阳,曹芳心急如焚,再次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蒋济心急火燎地进谏:“陛下,东吴来势汹汹,东线局势危急,必须即刻增派援兵,否则防线一旦崩溃,后果不堪设想!”王肃也附和道:“太尉所言极是,当务之急是解东线之围,稳定局势。”
然而,司马懿的党羽却另有想法。孙资慢悠悠地说道:“陛下,司马将军早已在淮南布下重兵,定能抵挡东吴攻势。此时若贸然增兵,恐打乱司马将军的部署。依臣之见,可先观望几日,待局势明朗再做定夺。”
曹芳犹豫不决,目光在众大臣之间游移。就在这时,又有军报传来,称东吴攻势愈发猛烈,多处防线告急。曹芳再也坐不住了,拍案而起:“不能再等了,即刻调拨三万兵马,火速支援东线!”孙资等人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遵从此令。
再说回祁山战场,姜维经过几日的试探性攻击和情报收集,已对曹魏的防御部署了如指掌。他发现祁山防线的左翼,由于地势复杂,曹魏的防御相对薄弱。姜维与张翼、廖化等将领商议后,决定集中兵力,从左翼发动突袭。
是夜,月色朦胧,蜀汉大军在姜维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向祁山防线左翼靠近。士兵们个个神色凝重,脚步轻盈,手中紧握武器。当距离曹魏军营不足一里时,姜维一声令下:“杀!”顿时,喊杀声四起,蜀汉将士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营。
曹魏守军毫无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营中顿时大乱,火光冲天,喊叫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郭淮听到营外异动,匆忙披挂上马,指挥士兵抵抗。但蜀汉军队攻势太猛,曹魏防线左翼渐渐出现缺口。
郭淮心急如焚,一边组织兵力封堵缺口,一边派人向司马懿再次求援:“司马将军,祁山左翼告急,敌军攻势凶猛,我军难以抵挡,恳请将军速速发兵救援!”司马懿看着求援信,心中盘算着:此时若出兵救援祁山,虽能解郭淮之围,但自己借此树立威名、掌控局势的计划就会落空。于是,他故意拖延时间,回复郭淮道:“坚守阵地,切勿慌乱,援军不日便到。”
而在东吴与曹魏的东线战场,陆逊指挥若定。东吴水军利用战船的机动性,不断冲击曹魏水军的阵型。东吴的楼船高大坚固,上置强弩和投石机,一轮轮攻击下来,曹魏水军的战船纷纷受损。
在陆地上,东吴步兵与曹魏守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东吴步兵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他们手持长刀,喊着口号,如潮水般涌向曹魏阵地。曹魏守军凭借防御工事顽强抵抗,但在东吴的猛烈攻击下,伤亡惨重。
曹魏东线主将深知局势危急,不断向各方求援。然而,由于司马懿的有意拖延,援军迟迟未到。此时,陆逊又得到情报,得知曹魏在后方有一处粮草囤积地防御空虚。他当机立断,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绕道后方,突袭粮草囤积地。
这支部队在东吴将领周峻的带领下,昼伏夜行,避开了曹魏的巡逻部队。当他们抵达曹魏粮草囤积地时,趁着夜色发起攻击。守卫粮草的曹魏士兵毫无防备,被打得四散奔逃。周峻一声令下,士兵们四处放火,一时间,粮草囤积地火光冲天,粮草被烧了个精光。
曹魏东线军队得知粮草被烧,军心大乱。陆逊趁机发动总攻,东吴水陆两军士气大振,如秋风扫落叶般,一举突破了曹魏的东线防线。曹魏军队节节败退,死伤无数。
消息传到洛阳,曹芳大惊失色。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指责司马懿指挥不力,导致东线溃败。司马懿却面不改色,站出来说道:“陛下,东吴此次进攻蓄谋已久,臣虽早有防备,但敌军狡诈,突袭我军粮草,致使防线崩溃。不过,臣已另有计策,定能挽回局势。”曹芳无奈,只能寄希望于司马懿能够扭转乾坤。
而姜维在祁山战场,虽然取得了初步胜利,但他深知,司马懿必定不会坐视不管。祁山之战,只是北伐的第一步,更艰难的战斗还在后面。他一面安抚士兵,巩固已占领的阵地,一面派出斥候,密切关注司马懿的动向。
司马懿在朝堂上稳住阵脚后,回到府中立刻召集亲信幕僚商议对策。他眉头紧皱,来回踱步,心中清楚此次东线失利已引起朝中诸多不满,若不尽快挽回局面,自己的权势恐受影响。
一名幕僚小心翼翼地说:“将军,如今祁山姜维势头正盛,东线又溃败,我们该如何是好?”司马懿停下脚步,目光阴冷地说道:“姜维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不足为惧。但此次东线之败,我们需设法转嫁责任。至于应对之策,我们可先与东吴暗中接触,许以利益,让他们停止攻势,稳住东线。而后,我亲率大军前往祁山,务必将姜维一举歼灭,如此既能挽回声誉,又能进一步掌控兵权。”众幕僚纷纷点头称是。
于是,司马懿秘密派遣使者前往东吴,面见陆逊。使者见到陆逊后,恭敬地呈上书信和厚礼,说道:“陆将军,司马将军深知此次战事让贵国损耗不少,实非他本意。若将军能暂息战火,司马将军愿在日后给予贵国诸多好处,还望将军考虑。”陆逊看完书信,心中冷笑,他清楚司马懿的算盘,但此时东吴也需休整,便回复使者:“回去告诉司马将军,我可以暂且按兵不动,但他需信守承诺。”使者领命而去。
解决了东线之忧,司马懿立刻点齐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祁山进发。一路上,军旗猎猎,马蹄声碎。司马懿坐在战车上,心中盘算着如何对付姜维。他深知姜维用兵灵活多变,不能掉以轻心。
而姜维这边,斥候来报:“将军,司马懿亲率大军前来,距祁山已不足百里。”姜维嘴角微微上扬,说道:“他果然来了,我等在此等候多时。”姜维与张翼、廖化商议后,决定利用祁山复杂的地形设下埋伏。
姜维命张翼率一万精兵埋伏在山谷左侧,廖化率一万精兵埋伏在山谷右侧,自己则亲率两万兵马在前方佯装败退,引诱司马懿进入埋伏圈。布置妥当后,姜维静待司马懿的到来。
不久,司马懿的大军便出现在视野中。姜维见敌军势大,一声令下:“撤!”蜀汉军队佯装慌乱,向后逃窜。司马懿见状,大笑道:“姜维小儿,不过如此,追!”他催动大军,紧紧追击。
当司马懿的大军进入山谷时,姜维一声令下,山谷两侧顿时喊杀声四起。张翼、廖化率伏兵杀出,一时间,箭如雨下,曹魏军队顿时大乱。司马懿心中暗叫不好,但他毕竟久经沙场,迅速镇定下来,指挥士兵抵抗。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山谷中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曹魏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在狭窄的山谷中难以展开,被蜀汉军队打得节节败退。司马懿深知再这样下去必遭全军覆没,于是亲自率军断后,且战且退,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
此役,蜀汉军队大获全胜,斩杀曹魏士兵数千人,缴获粮草辎重无数。姜维望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感慨道:“司马懿老奸巨猾,此次虽让他逃脱,但也挫了他的锐气。”
消息传回洛阳,曹芳大喜,对姜维的军事才能赞叹不已。而司马懿的威望则再次受挫,朝中反对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蒋济趁机在朝堂上弹劾司马懿:“陛下,司马懿指挥不力,致使东线溃败,又在祁山损兵折将,实难担重任,望陛下严惩。”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曹芳犹豫不决,他深知司马懿手握重兵,若处理不当,恐生变故。这时,孙资站出来为司马懿辩解:“陛下,司马将军一心为国,此次失利实是敌军太过狡诈。况且司马将军手握大军,若此时严惩,恐寒了将士们的心,影响军心。还望陛下三思。”曹芳听了孙资的话,觉得有些道理,于是说道:“此事暂且搁置,待日后再议。”
司马懿回到洛阳后,心中对蒋济等人恨之入骨。他深知若不尽快铲除这些绊脚石,自己的篡权之路将困难重重。于是,他再次与孙资、刘放密谋,决定先从蒋济入手,搜集他的罪证,将其扳倒。
而在东吴,陆逊虽与司马懿达成暂时休战协议,但他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司马懿此人不可信,随时可能反悔。于是,陆逊一边加强东吴的防御,一边暗中观察曹魏的动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