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朝堂上,针对姜维北伐一事的争论日益激烈。以谯周为首的保守派大臣纷纷上奏刘禅,言辞恳切:“陛下,自丞相离世,我蜀汉国力损耗颇大。姜维连年兴兵北伐,虽偶有小胜,但耗费钱粮无数,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我朝应以休养生息为重,不宜再动刀兵。”
刘禅本就生性懦弱,又被谯周等人说得心中忐忑,便将姜维召回成都商议。姜维风尘仆仆赶回,面见刘禅时,神色坚定:“陛下,曹魏篡汉,天怒人怨。我蜀汉乃汉室正统,北伐乃兴复汉室之大业。今司马懿专权,曹魏内乱,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若此时放弃,恐再无机会。”
然而,谯周却反驳道:“姜将军,话虽如此,可如今我蜀汉人力、物力皆有限。连年征战,百姓赋税沉重,民生艰难。长此以往,恐国内不稳。”其他大臣也随声附和。姜维心中焦急,却又难以一时说服众人,只能无奈退下。
回到府邸,姜维忧心忡忡。他深知北伐之路困难重重,不仅要面对曹魏的强大军事力量,还要应对国内的反对声音。这时,他的副将张翼前来探望,见姜维愁眉不展,便劝道:“将军,如今朝堂局势不利,您不如暂且放缓北伐脚步,先在国内发展生产,安抚民心,待时机成熟再举兵也不迟。”
姜维长叹一声:“张将军,我又何尝不知。但时不我待,司马懿老谋深算,若给他时间稳固权势,曹魏必将更难对付。我蜀汉偏居一隅,若不主动出击,迟早会被吞并。”张翼听了,也不禁感慨万千,却也无言以对。
在曹魏,司马懿一面加紧搜集蒋济的罪证,一面整军备战。他深知,要想彻底掌控局势,必须建立更多的战功。于是,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祁山。司马懿召集众将,分析道:“上次在祁山,我军因轻敌中了姜维的埋伏。此次,我们需改变策略。”
他看向部将陈泰,说道:“陈泰,你率两万精兵,绕道祁山后方,切断姜维的粮草补给线。待其军中大乱,我再率大军正面进攻,定能将其一举歼灭。”陈泰领命而去。
另一边,蒋济也察觉到了司马懿的阴谋。他深知自己若不先下手为强,必将陷入绝境。于是,蒋济暗中联络朝中一些对司马懿专权不满的大臣,准备联名上奏曹芳,揭露司马懿的种种恶行,请求曹芳剥夺司马懿的兵权。
然而,蒋济的行动被司马懿安插在朝中的眼线得知。司马懿得知消息后,冷笑一声:“蒋济,你这是自寻死路。”他立刻采取行动,诬陷蒋济意图谋反,派人将蒋济府第团团围住。
蒋济毫无防备,被司马懿的人抓住。司马懿将伪造的谋反证据呈给曹芳,曹芳大惊失色,未加详查,便下令将蒋济斩首示众。朝中其他反对司马懿的大臣见状,纷纷噤若寒蝉,再也不敢轻易发声。
司马懿除掉蒋济后,权势更加稳固。他加紧筹备对祁山的进攻,只等陈泰那边准备就绪,便发动总攻。
而在东吴,陆逊通过细作得知了曹魏内部的一系列变故。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东吴再次出兵的好机会。陆逊与其他将领商议:“司马懿铲除异己,曹魏内部人心惶惶。此时若我东吴再次出兵,配合蜀汉北伐,或许能给曹魏造成更大的压力,扩大我们的战果。”
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于是,陆逊一面派人联络蜀汉,告知东吴的出兵计划,一面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再次对曹魏发动攻击。
此时的局势犹如一张紧绷的大网,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似乎一触即发。姜维在成都得知东吴的出兵计划后,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他决定不顾朝中反对,再次回到祁山,准备与东吴配合,共同给司马懿致命一击。
姜维在成都稍作整顿,便心急如焚地赶回祁山前线。一路上,他反复思量着与东吴联合后的作战计划。抵达祁山营地后,姜维立刻召集众将,展开军事会议。
“东吴陆逊将军已决定出兵,配合我军北伐。此次,我们务必与东吴紧密协作,给司马懿来个两面夹击。”姜维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张翼、廖化,你二人各率一万精兵,在祁山左右两侧设下伏兵,待魏军与我正面交锋时,截断其退路。王含、蒋斌,你二人率五千人马,负责押运粮草,务必确保补给线畅通无阻。”众将领命而去,各自准备。
东吴这边,陆逊亲率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沿江而上。中路军由陆逊亲自统领,战船如云,军旗招展。左路军由徐盛率领,右路军则由丁奉指挥,三路大军浩浩荡荡,气势汹汹地向曹魏边境进发。
消息传到洛阳,司马懿却并未慌乱。他得知东吴出兵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陆逊,你以为我会不知你的算盘?既然你主动送上门来,我便先解决你这一路。”司马懿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监视祁山的姜维,自己则亲率大军,火速东进,迎击东吴。
当陆逊的中路军抵达曹魏边境的石亭时,突然听到一阵战鼓轰鸣。只见前方尘土飞扬,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如潮水般涌来。陆逊却不慌不忙,他早有防备,立刻下令战船停靠岸边,士兵们迅速列阵迎敌。
司马懿纵马向前,指着陆逊喊道:“陆逊,你东吴屡次犯我边境,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陆逊大笑道:“司马懿,你专权跋扈,祸乱朝纲,今日我便要替天行道!”说罢,双方军队便厮杀在一起。
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陆逊的东吴军队训练有素,而司马懿的魏军也是身经百战,双方一时难解难分。就在这时,徐盛率领的左路军从侧翼杀出,丁奉的右路军也迅速包抄过来,形成了对魏军的合围之势。
司马懿心中暗惊,但他毕竟经验丰富,立刻指挥魏军收缩防线,稳住阵脚。双方陷入了激烈的僵持状态,一时间,石亭战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而在祁山这边,姜维得知司马懿东进迎击东吴后,果断下令出击。蜀汉军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魏军营地。留守的魏军将领拼死抵抗,但怎奈兵力悬殊,渐渐难以支撑。
张翼、廖化按照姜维的部署,成功截断了魏军的退路。魏军顿时军心大乱,四处逃窜。姜维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祁山附近的大片失地。
司马懿在石亭战场得知祁山失守的消息后,心中懊悔不已。但此时他已陷入东吴的包围,脱身不得。陆逊抓住时机,发动全面进攻。东吴军队士气大振,喊着口号,如排山倒海般冲向魏军。
魏军腹背受敌,死伤惨重。司马懿见势不妙,亲自率一队精锐骑兵,拼死突围。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司马懿终于突出重围,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退回洛阳。
此役,东吴与蜀汉配合默契,取得了重大胜利。东吴不仅成功击退了司马懿的进攻,还占领了曹魏边境的部分城池。蜀汉则收复了祁山失地,军威大振。
消息传到成都,刘禅大喜,对姜维和东吴大加赞赏。他下诏嘉奖姜维,封其为大将军,统领全国军事。同时,派遣使者前往东吴,与孙权商议进一步的合作事宜。
孙权也对此次胜利十分满意,热情款待蜀汉使者。双方决定结成更紧密的联盟,共同对抗曹魏,伺机北伐,以图大业。
然而,曹魏虽遭此重创,但根基未损。司马懿回到洛阳后,闭门谢客,暗中整军备战。他深知,此次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还掌握着兵权,就有机会卷土重来。他一面安抚朝中大臣,稳定人心,一面广纳贤才,训练新兵,准备与蜀汉、东吴进行一场更大规模的较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