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山与永昌的捷报传至成都后,朝堂上下一度沉浸在短暂的喜悦之中。后主刘禅大赏有功之臣,张嶷、廖化、张表、霍弋等人皆获厚赏。然而,蜀汉的有识之士们深知,这两场胜利不过是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曹魏庞大的军事力量依旧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再次落下。
姜维在东线战场虽暂时遏制了魏军攻势,可南安城那边的形势却逐渐变得微妙起来。南安地处魏蜀交界要冲,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曹魏守将徐质,此人作战勇猛,且精通兵法韬略,一直对姜维的防线虎视眈眈。
徐质深知姜维用兵诡谲,正面强攻难以取胜,于是决定采用迂回之计。他暗中派遣一支精锐骑兵,绕开姜维正面防线,沿着偏僻山道,奔袭南安城后方的一处粮草囤积地——柳林坡。此地地势平坦,利于粮草囤积与运输,但防御相对薄弱。
这支曹魏骑兵轻装简从,昼伏夜行,避开了蜀汉的巡逻斥候。当他们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柳林坡时,蜀汉守军毫无防备。一阵喊杀声过后,柳林坡瞬间陷入火海,粮草被付之一炬。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也让姜维的防线顿时陷入了粮草危机。
姜维得知柳林坡粮草被烧的消息后,心中大惊。他明白,若不能尽快解决粮草问题,前线将士将不战自溃。此时,帐下参军建议道:“将军,如今之计,可派人前往武都郡征调粮草,武都距离此地相对较近,且粮草储备颇丰。”
姜维沉思片刻后,点头应允。他即刻修书一封,选派军中精锐信使,快马加鞭送往武都郡。然而,曹魏早有防备,在通往武都的要道上设下重重关卡。信使刚出营不久,便遭遇魏军截杀,书信也落入敌手。
徐质得知姜维欲从武都调粮的计划后,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一面加强对姜维正面防线的佯攻,制造大军即将全面进攻的假象,一面亲率主力悄悄赶往武都郡附近,准备伏击前来运粮的蜀军。
姜维不知书信已落入敌手,按照计划派遣大将傅佥率领三千兵马前往武都运粮。傅佥为人谨慎,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一路小心翼翼,派出多路斥候探查前方道路。但魏军隐藏极深,直到傅佥大军行至一个狭窄山谷时,四周突然喊杀声四起。
只见山谷两侧,魏军如潮水般涌出,滚木礌石从山上倾泻而下。傅佥心中暗叫不好,急忙指挥士兵抵抗。但蜀军此时身处谷地,地形极为不利,被魏军打得节节败退。傅佥挥舞长刀,身先士卒,试图杀出一条血路。然而,魏军越聚越多,将蜀军围得水泄不通。
就在傅佥陷入绝境之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嘹亮的号角声。原来是姜维察觉到事情有异,亲自率领援军赶来。姜维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中长枪如龙蛇舞动,所到之处魏军纷纷落马。傅佥见援军到来,士气大振,率领部下与姜维里应外合,奋力拼杀。
徐质见姜维援军赶到,知道伏击计划难以完全成功,于是下令魏军且战且退,同时派人烧毁了武都郡准备支援前线的部分粮草。姜维虽成功解救了傅佥,但看着被烧毁的粮草,心中忧虑更甚。
此时,成都方面也得知了前线的困境。刘禅再次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有人建议收缩防线,放弃一些前沿据点,以保存实力;有人则主张与东吴联合,共同出兵伐魏,分散曹魏兵力。
姜维在前线面临着粮草匮乏与魏军紧逼的双重困境,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一味地防守只会让蜀汉军队更加被动,必须主动出击,寻找破局之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姜维将目光投向了魏军后方的补给线——洮水粮道。
洮水是魏军向前线输送粮草的重要通道,若能截断这条粮道,不仅能缓解自身粮草压力,还能打乱魏军部署。姜维召集诸将,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如今我军粮草短缺,而魏军粮草充足,此消彼长之下,对我军极为不利。但洮水粮道乃魏军命脉,若能截断,敌军必乱。”众将听后,皆点头称是。
姜维命令傅佥率两千人马佯装进攻魏军正面防线,制造蜀军全力突围的假象,吸引魏军主力。同时,他亲自挑选了五千名精悍士卒,趁夜顺着洮水河岸悄然行军。这五千士卒个个轻装上阵,携带轻便的火攻器具。
夜色如墨,姜维带领的队伍如鬼魅般潜行。一路上,他们避开魏军巡逻小队,悄然接近洮水粮道。当抵达粮道附近时,姜维观察到魏军防守虽严,但因连日来并未遭遇袭击,略显懈怠。姜维看准时机,一声令下,蜀军如猛虎下山,迅速冲向魏军粮草营地。
守卫营地的魏军士兵还未反应过来,蜀军已杀至跟前。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姜维身先士卒,手持长枪,冲入敌阵,枪尖闪烁着寒光,所到之处,魏军纷纷倒地。蜀军趁乱点燃了堆积如山的粮草,大火瞬间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夜空。
徐质在前方营寨看到后方火光冲天,心知大事不妙,急忙留下部分兵力继续佯攻姜维防线,自己则亲率主力回援洮水粮道。姜维见徐质回援,料到魏军正面防线兵力减弱,立刻派人通知傅佥停止佯攻,准备追击。
傅佥得令后,率领蜀军如潮水般冲向魏军正面防线。魏军因兵力分散,抵挡不住蜀军的猛烈攻击,阵脚大乱,开始向后溃败。姜维在解决了洮水粮道的魏军后,迅速回师与傅佥会合,两路大军一起追杀魏军。
徐质率领援军赶到洮水粮道时,粮草营地已化为一片火海。他又气又急,正欲整顿兵马反击,却得知正面防线溃败的消息。无奈之下,徐质只好收拾残军,且战且退。姜维乘胜追击,一路将魏军赶回了南安城,并对南安城形成了反包围之势。
在成都,后主刘禅得知姜维截断魏军粮道并反败为胜的消息后,大喜过望。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称赞姜维用兵如神。此时,丞相府长史董厥站出来说道:“陛下,姜维将军此次大捷,重创魏军,但曹魏实力依旧雄厚,恐不久后又会卷土重来。当务之急,一是尽快恢复前线粮草供应,二是加强与东吴的联盟,共同对抗曹魏。”
刘禅深以为然,当即下诏,令各地加紧筹集粮草运往姜维军中。同时,派遣使者前往东吴,重申吴蜀联盟之约,商议共同出兵伐魏的大计。
东吴那边,孙权接到蜀汉使者的书信后,召集大臣商议。吴国大都督陆逊认为:“蜀汉与我东吴唇齿相依,曹魏一直妄图吞并两国。如今蜀汉主动邀盟,正是我们共同破魏的良机。”孙权采纳了陆逊的建议,决定派遣大将丁奉率领十万大军西进,与蜀汉军队遥相呼应。
丁奉领命后,迅速整军出发。他深知此次任务重大,一路上军纪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当丁奉大军行至濡须口时,遭遇了曹魏守将王昶的阻拦。王昶深知丁奉厉害,据险而守,试图拖延丁奉进军速度。
丁奉观察地形后,决定采用奇袭战术。他挑选了三千名水性极佳的士兵,趁着夜色,从水路悄悄绕过王昶防线,突袭魏军后方营地。与此同时,丁奉亲率大军在正面佯攻,吸引魏军注意力。
夜色中,三千吴兵如水中蛟龙,悄无声息地靠近魏军后方营地。当他们接近营地时,迅速爬上河岸,摸掉魏军哨兵,潜入营地。一声令下,吴兵四处放火,营地顿时陷入混乱。王昶在前方得知后方营地遇袭,急忙回军救援。丁奉见王昶中计,指挥正面大军全力进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