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发明神器和面机,连升三级副主任!

换源:

  马福才被押走时,那张平日里油光满面的脸,此刻灰败得像死了半截的茄子。

会议室里,杨厂长的声音还在回荡,每一个字都砸得人心头发颤。

“开除公职!”

“赔偿一千元!”

这两句话,对于马福才而言,无异于天塌地陷。

散会后,众人陆陆续续离开,不少人经过何雨柱身边时,脚步都顿了顿,眼神复杂。

有敬畏,有探究,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疏离。

何雨柱面色如常,仿佛刚才那场掀翻了食堂天的大戏,与他并无太大干系。

他只是平静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准备回食堂后厨。

杨厂长那句“食堂,暂时你先多盯着点”,分量不轻。

这意味着信任,也意味着责任。

食堂的几个炊事员,远远地看着他,大气不敢出。

李副厂长走过来,深深看了何雨柱一眼,什么也没说,拍了拍他的胳膊,也走了。

这年轻人,手段和心性,都远超他的年龄。

何雨柱回到后厨,原先马福才那间小小的办公室,此刻门敞开着,里面空空荡荡。

几个炊事员正在小声议论,见他进来,立刻噤声,各自埋头干活。

刘岚凑了过来,脸上带着讨好的笑。

“柱子哥,以后食堂可就全靠您了。”

何雨柱嗯了一声,没多言语。

马福才倒了,食堂主任的位置空了出来。

按理说,他何雨柱扳倒了马福才,功劳最大,最有资格接任。

但他清楚,直接坐上去,根基不稳,也容易招人闲话。

他需要的,是一个更稳固,更让人无可指摘的台阶。

一个能彻底展现他价值,而非仅仅是“会做饭”、“能揭发”的台阶。

晚饭后,食堂渐渐安静下来。

工人们吃饱喝足,三三两两地离开。

何雨柱站在热气腾腾的灶台边,看着伙计们费力地揉着第二天早上的馒头面团。

几十上百斤的面,全靠人力,不仅效率低下,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

汗水顺着他们的额角淌下,滴在案板上,很快又被面粉吸干。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第二天一早,何雨柱没有先去食堂,而是直接去了厂部办公楼。

他敲响了杨厂长办公室的门。

“请进。”

杨厂长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显然马福才的事情让他也费了不少心神。

何雨柱推门进去,杨厂长正端着一个大搪瓷缸子喝水,见了是他,眉头略微舒展。

“小何啊,有事?”

“厂长,我想跟您汇报个想法。”

何雨柱站得笔直,声音沉稳。

杨厂长放下缸子,示意他坐。

“你说。”

“厂长,我这几天在食堂观察,咱们每天和面这个环节,太耗费人力物力了。”

何雨柱斟酌着词句。

“尤其是冬天,面发得慢,和起来也费劲。夏天热,伙计们一身汗,也不卫生。”

杨厂长点了点头,这些都是老问题,他自然清楚。

“所以,我想,咱们能不能想办法,让机修车间帮着,研制一台用电力驱动的和面机?”

何雨柱说出了自己的核心目的。

“和面机?”

杨厂长微微一怔,随即眼睛亮了起来。

这个提议,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一个厨子,不想着怎么把菜炒得更香,反而琢磨起机器来了?

但仔细一想,这想法确实不错。

如果真能造出自动和面的机器,那对食堂工作效率的提升,将是巨大的。

也能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你这个想法很好啊!”

杨厂长一拍大腿,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兴奋。

“小何,你小子,脑子就是活泛!”

他立刻抓起桌上的电话,摇了几下,接通了内线。

“喂,老刘吗?你现在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对,立刻!”

放下电话,杨厂长看着何雨柱,目光中满是赞赏。

“你具体有什么章程没有?比如这机器,大概是个什么样子?”

何雨柱胸有成竹。

“厂长,我这两天也琢磨了一下,画了个大概的草图。”

他说着,从随身的布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纸。

这当然不是他“琢磨”了两天的成果。

而是他昨晚回到小屋后,凭借【悟性逆天】的天赋,在脑中构建模型,然后快速落笔的产物。

那繁复的机械结构,齿轮的啮合,动力的传递,在他脑中清晰无比。

不多时,机修车间刘主任便敲门进来了。

刘主任五十来岁,头发有些花白,一身油渍斑斑的蓝色工装,手上还残留着机油的痕迹。

他是个老技术员,性格有些执拗,对技术要求极高。

“厂长,您找我?”

刘主任看了一眼何雨柱,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老刘,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食堂的何雨柱同志。”

杨厂长热情地招呼。

“何师傅,我知道,手艺好。”

刘主任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他对厨子没什么偏见,但也谈不上多热情。

“老刘,小何同志有个想法,想请你们机修车间帮帮忙。”

杨厂长指了指何雨柱手中的图纸。

“哦?什么想法?”

刘主任有些漫不经心。

食堂能有什么需要机修车间大动干戈的?无非是修修炉灶,补补锅盆。

“是这样的,刘主任。”

何雨柱将手中的图纸,在杨厂长的办公桌上缓缓展开。

“我想设计一台电力和面机,用来代替人工和面,提高效率。”

刘主任闻言,眉头微微一挑,嘴角不自觉地撇了撇。

和面机?

一个厨子,设计机器?

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他心里有些不以为然,但当着杨厂长的面,不好直接驳斥。

目光随意地落在那张图纸上。

只一眼,刘主任脸上的表情就凝固了。

那不是什么随手涂鸦的草图。

而是一张线条流畅,标注清晰,结构复杂的机械设计图。

齿轮的模数,轴承的型号,动力臂的尺寸,甚至连螺丝孔的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图纸的规范程度,细节的考究,让他这个干了一辈子机修的老主任,都感到心惊。

这……这真的是一个厨子画出来的?

他俯下身,几乎是趴在了桌子上,仔仔细细地审视着每一个细节。

眼神从最初的随意,到惊讶,再到难以置信,最后化为一片骇然。

办公室里,一时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杨厂长也看出了刘主任神色的变化,心中越发好奇。

他虽然不懂机械制图,但也看得出刘主任此刻的专注与震惊。

何雨柱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神色平静。

【悟性逆天】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厨艺。

在需要逻辑与精密计算的领域,同样能发挥出难以想象的威力。

许久,刘主任才缓缓直起身,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他看向何雨柱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

那是一种看待同行的,甚至带着一丝敬佩的目光。

“何……何师傅,这图纸,真是您画的?”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让刘主任见笑了。”

何雨柱谦逊道。

“不!不不!”

刘主任连连摆手,脸上的肌肉因为激动而微微抽搐。

“这图纸,太精妙了!太科学了!比我画的都强!”

他猛地转向杨厂长,语气激动。

“厂长!这和面机,能成!绝对能成!只要按照这图纸来,我们机修车间保证把它造出来!”

杨厂长被刘主任这突如其来的激动情绪也感染了,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啊!老刘,我就知道,你肯定有办法!”

他又看向何雨柱,眼神中的欣赏几乎要溢出来。

“小何,你可真是我们轧钢厂的宝贝疙瘩!不仅菜做得好,连机器都会设计!”

接下来的几天,机修车间灯火通明。

刘主任亲自挂帅,带着手底下最得力的几个老师傅,全身心投入到和面机的试制中。

何雨柱也时常过去看看,解答一些刘主任他们提出的关于设计细节的问题。

每一次,何雨柱的回答都精准到位,甚至能举一反三,提出一些更优化的建议。

这让刘主任等人对他的敬佩又加深了几分。

这个年轻人,脑子里装的东西,简直深不可测。

终于,在一周之后,轧钢厂第一台电力和面机,宣告试制成功。

那是一个半人高的铁家伙,结构紧凑,线条硬朗。

上面是一个硕大的不锈钢搅拌桶,下面是电机和传动装置。

试运行那天,杨厂长,李副厂长,还有各科室的一些负责人都来了。

食堂的炊事员们,也都伸长了脖子,围在外面看热闹。

刘主任亲自操作。

随着电闸合上,电机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

连接搅拌桶的粗壮搅拌勾,开始缓缓转动起来。

何雨柱指挥着食堂伙计,将一百斤面粉,连同按比例调配好的水和酵母,倒进了搅拌桶。

搅拌勾在面粉中搅动,起初有些吃力,但很快就找到了节奏。

面粉与水充分混合,逐渐形成面絮,再由面絮聚拢成团。

机器的轰鸣声,在空旷的食堂里回荡。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那个不断旋转的搅拌桶。

不过短短七八分钟。

刘主任按下了停止按钮。

机器停止了运转。

搅拌桶内,是一大团表面光滑,筋道十足的面团。

“成了!成了!”

刘主任激动地大喊,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

食堂的伙计们上前,合力将那巨大的面团从搅拌桶中取出,放在案板上。

入手的感觉,厚实而富有弹性。

比他们平时手揉的面,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而且,这效率!

一百斤面,七八分钟!

以往,这得两三个壮劳力,吭哧吭哧揉上半个多小时。

杨厂长走上前,伸手在那面团上按了按,又揪下一小块,在手里捏了捏。

他脸上的笑容,如同盛开的向日葵,灿烂无比。

“好!太好了!”

他猛地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何雨柱。

周围的人,也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年轻的厨子。

此刻,再也没有人敢小觑他。

杨厂长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食堂。

“我宣布!”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从今天起,何雨柱同志,任命为轧钢厂食堂副主任,享受正科级待遇!”

人群中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

食堂副主任!正科级!

这可是一步登天啊!

杨厂长的声音还在继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工资,从下个月起,在原有基础上,再涨三十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