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自行车票入手

换源:

  “感谢大家的关心,我其实并未受伤。”

“我也算不上是什么英雄,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

“我想无论是谁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的。”

“我只是刚好离得近些罢了,大家都散了吧,再次感谢你们的关心。”

周建华拍落身上的尘土,真诚地向围过来的人们表示。

这一回他确实安然无恙,仅仅是衣服沾染了一些灰尘。

而这番话语,也正是周建华内心的真实想法。

如今他的身体条件足以应对一些高难度的危险行动。

因此,当他发现孩子即将遭遇车祸时,想都没多想,立刻冲上去施救。

“说得好!”

“我们就是要向这样的人学习!”

“……”

听见周建华的话,周围的人纷纷称赞不已。

尽管他们并不认识周建华,但他的话语却令人听着十分舒心。

且当时的情形若非周建华在场,那个小女孩肯定会有损伤。

于是,许多人开始赞扬起周建华来。

在确认周建华未受伤后,大家也就各自散去了。

然而周建华并未察觉到,人群中有一位拿着照相机的记者,恰好捕捉到了他飞身救人的画面。

................................................................

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听完周建华的话,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小星星,不停向他表示感谢。

直到安抚好孩子们的情绪之后,女教师才与周建华恋恋不舍地道别。

……

等到人群离去,杨兴文再次对周建华说:

“小伙子,你说得太棒了,有你这样的年轻人在,我们国家何愁不能壮大。”

“小伙子,你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出来,我会尽全力为你满足。”

杨兴文以赞赏的目光凝视着周建华,盘算着该如何答谢他。

周建华既立下了大功却又毫不骄傲。

像他这样的年轻人真是太少见了。

杨兴文心想,只要是周建华提出的要求,不违反原则的话,他会尽可能去实现。

不过,周建华接下来的一番话令他意想不到:

“领导,既然您这么说,那我有一个请求。”

“请您不要为难那位司机同志,今天的事并不是他的错。”

“我推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辆车的方向盘应该是使用了我国生产的吧。”

“不过咱国内制造的和原装进口的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一旦车速超过80迈,就很容易失去控制。”

“所以呢,我希望您就别责罚司机了。”

“总的来看,终究是我国的基础薄弱,我们还需不断地迎头赶上国外的技术水平。”

当车辆失控之际,周建华就开始琢磨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待到司机重新稳定住车辆后,他也大致猜到了问题所在。

毕竟他对各种机械设备修理样样精通,汽车维修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罢了。

...................................................................

因此,此次事故主要原因不在司机身上,而是由于零部件之间的匹配度不够理想。

平时可能察觉不出什么,但在某些情况下就会暴露出这个问题。

没出事是侥幸,出了事就是事故。

基于此,周建华并不希望这件事影响到司机的职业前景。

司机听到周建华的话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这时,杨兴文才真正对周建华刮目相看。

起初,他料想周建华会提一些诸如安排工作、分配住房或索要钱财之类的要求。

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周建华竟然是为了替司机说情。

这让杨兴文颇感意外,随后他便悄悄地对司机说了几句话。

接着,司机便跑向车内检查车辆故障,并让杨兴文去找一件物品。

并非杨兴文不相信周建华,而是他想亲自验证一下是否真如周建华所讲。

司机回来后将找到的东西交给杨兴文,并点头证实情况确实如此。

“看来你对汽车非常内行嘛,那你有没有兴趣去汽车厂工作呀?”

“我们市里的汽车厂一直都非常渴求人才,我觉得你完全能够胜任技术员的岗位。”

“你愿不愿意去汽车厂上班呢?只要你点头,我就可以帮你调动过去。”

...................................................................

见周建华谈吐举止得体,且见解独特,加之他十分了解汽车,仅凭观察就能判断出是零件问题。

这样的人才去汽车厂担任技术员,绝对不算是埋没了他。

杨兴文瞬间萌生惜才之心,只要周建华答应,就准备将其调至汽车厂进行重点培养。

司机同志在听见大领导的提议后,不断向周建华使眼色,期望周建华能答应下来。

有了这位大领导的庇护,往后周建华的发展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然而他们失望了,周建华婉拒了。

“抱歉,我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挺满意的。”

“暂时还没有想去汽车厂上班的打算,感谢您的赏识。”

面对领导给出的建议,周建华险些动心。

他知道杨兴文的官职肯定不小,假如有他的关照,自己日后升职的速度定然不会慢。

但经过一番思考,周建华还是选择了拒绝,他认为现在还不是他崭露头角的时候。

...................................................................

“那好吧,既然你什么都不需要,那我就把这个赠予你吧。”

我认为你也不是那种连自行车都买不起的人,但你却选择步行,大概率是没有车票吧。”

“那这样吧,我把这张自行车票给你,就算作为赔给你衣服钱了。”

看到这种情况,杨兴文不再强迫周建华,而是从秘书手中接过了那张属于工机部专用的自行车票,并递给了周建华。

他还让秘书记下周建华的名字,

并且鼓励周建华,希望他能为祖国建设出力,将来如果想去汽车厂工作,可以去找他。

周建华接过杨兴文给他的自行车票,心里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系统的安排就是这样实现的。

于是,他也就不客气地收起了车票。

接着,周建华向司机交待了几句后,便匆忙赶去参加面试了。

周建华离开之后,杨兴文则沉思着说出一句话:

“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会迎头赶上的。”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