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你好厉害呀!李组长的专业知识在咱们学校堪称顶尖。”
“不过看您也不逊色于他多少,那些问题对他来说棘手,对你却不在话下。”
刘云在带领周建华办理入职手续的路上,时不时地称赞他。
像周建华这般年轻、能力强且英俊潇洒的人,
自然令这位刚毕业不久的女教师刘云心生好感。
“我只是平日多看点书罢了,其实李组长很厉害的。”
周建华为自己表现出色找到了一个理由,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赞扬了李成明。
在此之前,他已经从刘云那里得知了面试官的一些信息。
原来李成明毕业于东北工业学堂,专业功底深厚。
解放后,国家筹建这所学校时,特意把他抽调了过来。
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一直由他负责,在校内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因此,当李成明说只要能过了他这一关,周建华就可以留任时,
其他老师们并没有表示异议。
................................................................
很快,周建华便完成了入职手续,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员教师。
虽然没有正式编制,加上课时费和各项补贴,每月的工资总共只有三十八块五,
大致相当于小学中级职称教师的薪资水平。
虽然收入不多,但周建华已十分满足。
要知道,阎埠贵老师教书多年,也只是初级职称,月薪仅有32块五。
他刚开始工作就能拿到三十八块五的薪水,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虽然当夜校老师的代课费用一节课只有一块钱,但是估计一周最多也只能上三到四节课。
这样算下来,每个月收入大概二十元左右。
而现在他转到了工读班工作,这么一比算,这份工资甚至还比夜校老师的工资要高一点。
并且,周建华并不仅仅依赖这份工资,他来到这里任职还有别的打算。
因此,对于目前的这份薪资水平,周建华感到十分满意。
毕竟用知识来赚钱,总比他在工厂拧螺丝强多了。
“周老师,您以后就在这间办公室办公,以后有什么事情找我就可以。”
“一会儿您上课的话,就在教学楼的一三班教室进行。”
完成了一系列手续,发放了教材之后,刘云带着周建华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并且嘱咐了几句才离开。
...
此时,办公室内已经有几位老师各自忙活着。
...................................................................
他们之前得知周建华是负责教授工读生的教师,因此并没有人过来主动接近他攀谈。
周建华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属于编外人员,对于同事们这种态度他也表示理解。
他认为自己只要专心教好学生就好,至于其他的,那就随遇而安吧。
于是,周建华便开始仔细研究教材。
他发现这份教材仅仅是学校自编的一些关于工业的基础知识,虽然业内人士很容易理解,
但对于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的人来说,学习起来只能依靠死记硬背。
因此,在翻阅了一会儿教材后,周建华就有了新的教学思路。
...
“同学们,我叫周建华,今后我将负责咱们这个班级的所有课程。”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课堂上学到自己真正想要掌握的知识。”
“好的,今天我们从工业的起源开始讲起。”
开课后,周建华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接着,他准备根据这些学生的背景情况来进行授课。
课堂内的大多数学生能有小学毕业学历就已经很不错了。
因此,周建华并不打算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解。
相反,他计划从工业的发展历程讲起,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然而,正当他准备开讲之际,下面的学生们开始躁动不安了。
“哎呀,怎么是个年轻人来给我们上课啊,你能懂工业吗?”
“没错,这么年轻能上好课吗?”
“嘿,老师您在工厂里上过班吗,就这样来教我们。”
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京城各厂的优秀员工,哪一个不是车间里面的佼佼者呢?
厂里派他们来上课,无非是希望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之前的老师们虽然讲得比较深奥,但至少他们是校内的专职教师。
然而看到眼前这位年轻的老师,大部分人都觉得恐怕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因此,这些人压根就不愿意听周建华讲课。
...................................................................
“很抱歉,我并未进入过工厂工作。”
“不过,在给你们上课前我已经查阅过大家的相关资料了。”
“你们大多数人都是铣工、钳工、焊工这些工种,如果有问题,随时可以向我提出来。”
“如果我回答不出来,我自己就会主动离开。”
“但如果我能解答,你们就可以安心地听课,怎么样?”
周建华清楚这些学生想要试探他的真实水平。
因此,他鼓励学生们提出疑问。
他坚信自己一定能赢得这些工人的认可。
在他这样说之后,学生们不再客气,立刻七嘴八舌地提出了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然而,这些问题都被周建华逐一解答完毕。当他回答完所有问题后,这些工人师傅们都对他十分信服。
他们意识到遇到了真正懂行的专家,于是都不愿浪费学习的时间,纷纷催促周建华开始讲课。
“那好吧,我们就从工业的起源说起吧……”
“工业最初在国外兴起,逐步由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工业,随后伴随着蒸汽机技术的进步……”
周建华从无到有地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工业的来源和发展历程,从洋务运动到解放后的工业改造。
尽管这些学生在此之前大多有所耳闻,但却是第一次系统性地了解到如此深入的工业知识。
关于工业大爆发的知识就像一幅画卷一般,被周建华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
...................................................................
所有人都静静地聆听着周建华从起源直至未来工业发展的讲述。
正当周建华倾力授课之际,教室外面走进来一群人。
领头的正是杨兴文,他前来检查四九城内工科学校学生们的思想状况。
近期,由于各类活动的影响,许多学校也出现了各种苗头。
为此,他决定亲自前往学校实地考察。
不能因为各种活动而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国家的工业发展。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发现了周建华正在这里授课。
当听到周建华畅谈未来工业发展前景时,杨兴文听得如痴如醉,一直站在门口直到课程结束。
详细了解了周建华的情况后,杨兴文返回了工机部。
学校校长只记得领导似乎对周建华格外看重,并在考虑是否应该将他正式录用。
而此时的周建华并未察觉到门外的动静,一门心思地专心给学生们上课。
等到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立刻簇拥上前将周建华团团围住。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