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尘封的真相!被易中海窃取的人生!

换源:

  晨曦微露,薄雾尚未散尽。

何秀兰一夜未眠,眼圈发黑,眼神却异常明亮。昨夜的惊天发现,像一把火在她心中燃烧。多年的委屈苦楚,此刻都化作了讨回公道的决心。何芳初紧紧挽着母亲的胳膊,小脸紧绷,稚嫩的肩膀挺得笔直。

陈阳走在最前面,步伐沉稳,面色平静如水。唯有深邃的眸子,偶尔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轧钢厂。一个承载了他们家荣耀与屈辱的地方。

轧钢厂的大门,黑漆漆的铁栅栏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威严。高大的烟囱矗立在厂区深处,正吐着灰黑色的烟柱,融入铅色的天空。这个庞大的钢铁机器,是无数工人的希望,也是某些人作威作福的舞台。

门卫室里,两个穿着褪色蓝布制服的门卫,正无聊地打着哈欠。他们斜睨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眼神里带着这个年代许多看门人特有的倨傲。这种倨傲,是对普通人的俯视,也是对自身微末权力的滥用。在他们看来,能决定谁进谁出,便是天大的权力。

何秀兰深吸一口气,上前几步,声音有些发颤。她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激动与紧张。

“同志,我们想找一下厂领导,反映点情况。”

其中一个高个子门卫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何秀兰母女俩身上虽然干净,但衣料的陈旧还是显而易见的,与厂区那些衣着光鲜的干部形成了鲜明对比。

“找领导?”

他嗤笑一声,吐掉嘴里的瓜子皮,动作轻佻。

“领导是你们想见就能见的?哪个部门的?有预约吗?介绍信带了吗?”

一连串的问题,像冰雹一样砸过来,带着毫不掩饰的刁难。

何芳初气得脸都红了,想开口反驳,却被何秀兰拉住了。她知道,跟这种人争辩,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陈阳轻轻按住何芳初的手,示意她稍安勿躁。他上前一步,挡在母女俩身前,目光平静地注视着那个高个子门卫。他没有提高声音,语气甚至称得上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气场。

“我们没有预约。”

他的声音清晰地传入两个门卫耳中,也传入了附近几个早早上工、探头探脑的工人耳中。那些工人大多是普通职工,对这种官僚作风早已司空见惯,此刻也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既然轧钢厂的领导很忙,没时间处理普通职工家属的问题。”

陈阳顿了顿,眼神陡然锐利起来。他的声音也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仿佛能刺破这厂区的喧嚣。

“那我们只好去市里的工业部,直接向部里的领导反映一下。”

他刻意加重了“工业部”三个字。

“就说轧钢厂有干部,涉嫌侵吞烈士家属的抚恤金,还有顶岗的工作名额。”

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炸雷,在众人耳边轰然炸响。

“侵吞烈士抚恤金?!”

“顶岗工位?!”

“还要去工业部告状?!”

这几个词,每一个都像重锤一样狠狠砸在两个门卫的心上。高个子门卫脸上的倨傲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煞白。另一个矮个子门卫手里的搪瓷缸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洒了一地,他却浑然不觉。

他们深知这几个词的分量。在这个年代,烈士家属是天。任何牵扯到烈士抚恤金的问题,那都是捅破天的大事,足以让任何一个领导的乌纱帽不保。

“同志!同志您等等!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高个子门卫一个箭步冲上来,脸上硬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拦住陈阳,语气瞬间软了下来。

“您消消气,千万别冲动,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误会。”

矮个子门卫则像被踩了尾巴的猫,连滚带爬地冲向厂区深处的办公楼。他甚至顾不上捡起地上那个印着“劳动光荣”字样的搪瓷缸子。他的身影,在清晨的厂区里显得格外狼狈。

办公楼三楼,厂长办公室。

杨厂长,五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带着一副黑框眼镜,正端着一杯热茶,审阅着桌上的生产报表。他眉头微皱,显然对某些数据不太满意,想着该如何在即将召开的生产例会上敲打一下某些不负责任的车间主任。

突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连象征性的敲门声都没有。秘书小刘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脸色苍白如纸。

“厂长,不……不好了!”

杨厂长不悦地放下茶杯,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厉色。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什么事大惊小怪的?”

“厂长,门口……门口有人说,要,要去工业部告状!”

秘书上气不接下气,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说我们厂里有人,侵吞了烈士的抚恤金,还有工作名额!”

“什么?!”

杨厂长手中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墨水溅出来,染黑了一片刚刚批阅过的文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心跳也漏了半拍。

侵吞烈士抚恤金,这罪名一旦坐实,别说他这个厂长,恐怕市里都要因此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他的仕途,他的前程,都可能因为这件事彻底完蛋。他猛地站起身,声音因为震惊而有些嘶哑。

“是谁?人在哪里?怎么回事?”

“就在大门口,两个门卫根本拦不住。说是烈士家属,指名道姓要见您,态度非常坚决。”

杨厂长在办公室里焦躁地踱了几步,眼神变幻不定。他迅速权衡着利弊。把人晾在门口,事情只会越闹越大,万一被有心人捅到报社或者上级部门,那后果不堪设想。他深知这个年代舆论的力量,也明白这种丑闻对一个国营大厂的声誉意味着什么。

“不能让他们去工业部!绝对不能!”

他当机立断,语气斩钉截铁。

“小刘,你马上去,不,我亲自去!把人客客气气地请到我办公室来!记住,一定要客气!”

他必须亲自处理这件事,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争取在事态扩大前将其压下去。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在轧钢厂的大门口上演了。

刚才还耀武扬威、拦着陈阳一家不让进的门卫,此刻正恭恭敬敬地弯着腰,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替他们引路。杨厂长的秘书小刘则小跑着在前头带路,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态度和煦得如同三月的春风,与之前门卫的蛮横形成了鲜明对比。

周围早到的工人们,都伸长了脖子,好奇地打量着这不同寻常的一幕。他们窃窃私语,猜测着这一家三口的来历,为何能让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厂领导如此郑重对待。各种猜测在人群中流传,有的说是上面派来暗访的,有的说是哪位大人物的亲戚。

何秀兰和何芳初心中五味杂陈。她们既感到一丝扬眉吐气的快慰,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是她们从未体验过的。同时,她们也为即将到来的对质而紧张,不知道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

只有陈阳,依旧神色自若,仿佛只是在进行一次寻常的拜访。他锐利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周围那些好奇、探究、甚至带着些许敬畏的眼神,将一切尽收眼底。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宽敞明亮的厂长办公室,与何家那狭窄阴暗、仅能容身的小屋形成了鲜明对比。红木办公桌擦得锃亮,反射着窗外透进来的光线。桌上摆着一套精致的瓷质茶具,旁边还有一排颜色各异的电话机。墙上挂着大幅的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此外,还有几幅装裱精美的山水画作点缀其间,试图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杨厂长已经重新整理好了仪表,努力让自己看起来镇定自若。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椅上,脸上努力挤出一丝和蔼可亲的笑容,仿佛在等待一位重要的客人。他亲自给三人倒了茶水,热气腾腾的白瓷杯里,嫩绿的茶叶上下翻腾,舒展开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三位请坐,我是杨爱国,轧钢厂的厂长。”

他的声音尽量显得平稳沉着,但那紧握着红木扶手、指节有些发白的手,以及额角尚未完全干透的细微汗渍,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陈阳,这个年轻人太平静了,平静得让他心底隐隐发毛。这种平静,不像是装出来的,更像是一种胸有成竹的淡定。

陈阳没有碰那杯散发着香气的茶水。他拉过一张硬木椅子,让何秀兰和何芳初坐下。自己则站在她们身后,像一座沉默的山,给予她们无声的支持。

办公室内的空气,因为这短暂的沉默,显得有些凝滞,甚至压抑。

窗外,厂区特有的机器轰鸣声、钢材撞击声、工人的号子声隐约传来,与室内的寂静形成了鲜明而诡异的对比。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然在这间代表着权力的办公室里拉开了序幕。

杨厂长清了清嗓子,试图打破这令人不安的沉默。

“这位同志,你们刚才在门口说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事关重大,我代表轧钢厂党委,一定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还请你们详细说说。”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陈阳身上。他直觉,这个年轻人才是真正的主事者,那两个女人,更像是被他带来的见证人。

陈阳迎上他的目光,眼神平静无波,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让杨厂长感到有些呼吸不畅。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仿佛带着某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

“杨厂长,我们要说的,是一桩被掩盖了十几年的冤屈。”

他每一个字都咬得很重,像钉子一样,一下下钉进杨厂长的心里。

“一桩关于烈士鲜血与荣耀被玷污,关于孤儿寡母活路被断绝的,滔天罪行。”

杨厂长的后背,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冷汗浸湿了。他知道,今天这关,绝不好过。他甚至已经开始后悔,刚才为什么没有先让秘书打探清楚对方的底细。

陈阳向前微倾身体,目光如炬。

“而犯下这桩罪行的,不是别人,正是你们轧钢厂的八级钳工,先进生产者,院里人人称颂的老好人——易中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