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李世民网罗人才 王世充白衣请降

换源:

  “除了张玄素,还有魏征!”杜如晦说。

“魏征又是何人?”李世民好奇地问。

“关于魏征,房玄龄大人更为熟悉,他俩是同窗!”

李世民转头看向房玄龄,说:“以前怎么没听你提过?”

“秦王,我和他虽然是同窗,但我和他不熟,我们不是一类人,所以,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多。”房玄龄小声地说。

“玄龄,你就说魏征能不能重用?”李世民有些生气地问。

“臣······臣不好说。”房玄龄吞吞吐吐。

杜如晦见状立刻解围,说:“秦王,魏征,河北人,也是瓦岗旧将,在李密手下做文学参军,掌管记室,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征所写。而且他还曾提出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不过没被采纳。对了,李世绩将军就是他劝降的!”

“什么?那他怎么成了窦建德部下?”李世民更加好奇地问。

“魏征是和同安公主、淮安王一起在相州被俘的,后来窦建德把淮安王和同安公主放了回来,但是却把魏征留了下来,让他做了起居舍人。”

李世民点了点头,深深记住了魏征这个名字。

“还有其他人吗?”李世民继续问。

房玄龄开口说:“还有窦建德部的国子祭酒凌敬,是窦建德的重要谋士之一,窦建德嗜杀,赵州刺史张昂、邢州刺史陈君宾、大使张道源等曾差点被窦建德斩首,凌敬出言救下。武牢关之战前,他曾力主窦建德采用围魏救赵之计。”

李世民又点了点头,问:“还有吗?”

“将军苏定方,河北人,曾斩杀清河叛军首领张金称,每战必为先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难得的将才,不过和魏征等人一样,在被俘之人中,也不见其踪影,恐怕应该是逃脱了。”

“还有谁?”李世民再次询问。

“裴世矩,河东裴氏,是窦建德的尚书右仆射,他曾平定岭南、讨伐突厥、经略西域、总领北蕃,他对于突厥、西域等了解颇深,这样的人日后对我大唐定有大用。”

李世民表示赞同。房玄龄继续说:“虞世南,会稽人,虞世基之弟,窦建德部黄门侍郎,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懂孝道,深受赞誉!”

“我知道他,他的书法水平也很高,师承智永。”

“不错!”房玄龄继续说,“提到书法家,还有欧阳询,是窦建德的太常卿,曾在大业元年参与编纂《魏书》,他与陛下还有很深的交情。”

“还有何稠,是窦建德的工部尚书,大业八年,隋炀帝攻高句丽,何稠创制浮桥,仅用两天时间,便在辽水上完成造桥,他还设计制造‘行殿’及‘六合城’,堪称鲁班再世。”

李世民正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天都快亮了,李世民说:“好了,就先到这里吧!大家稍作休息,天亮我们就赶到洛阳。”

三人起身告退,李世民独自一人回想着房玄龄等人提到的名字,感慨万千。

李世民率大军赶到了洛阳,封德彝连忙祝贺李世民。李世民看着谄媚的封德彝,笑着说:“您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幸未听您之言,才有今日之胜利啊!”

李世民的话令封德彝惭愧万分,只得悻悻离开。

五月初六夜,李世民在营帐内接见窦建德。说:“窦建德,你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了,今日之下场,恐怕你不曾预料吧!”李世民一边说,一边为窦建德倒酒。

窦建德看着李世民对自己礼遇有加,说:“我认了!你大唐兵多将广,我输得不冤!”

“我大唐的确谋士如云、猛将如虎,不过你的手下也是能人辈出啊!”

“秦王,你太看得起我了!我出身草莽,我的手下也多是草寇,和你大唐相比,还是逊色了不少!”

“窦建德,我敬你是条汉子,是个豪杰,我想问问,你的手下有哪些有才能之人能为我所用!”

“我告诉你,你能免我一死吗?”

“可以!”李世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窦建德。

窦建德说:“张玄素是个人才!”

“可我在俘虏中为何不见此人?”

“这我就不知道了,只能劳烦秦王派人去找了!”

“还有谁?”李世民追问。

“其实也没有谁了!”

李世民说:“宋正本没有大才吗?王伏宝没有大才吗?可你却杀了他们!”

李世民的深深刺痛了窦建德,窦建德一言不发,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宋正本等人的身影。他明白,自己刚愎自用、不能虚心纳谏才致今日。

“都怪我不听忠言啊!”窦建德仰天叹息道。

初七,王世充的偃师、巩县等地听闻窦建德被俘的消息,全部降唐。

长安城内,李渊听到窦建德被俘消息后,任命太子左庶子郑善果为山东道抚慰大使去往山东安抚百姓。

郑善果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李渊明白,如果派秦王的人前去抚慰,那等于是去耀武扬威,而且,派太子的人前去也能帮助李建成拉拢一些河北的民心,毕竟,如今的秦王势力实在过于恐怖了,谙熟制衡之道的李渊对于这一点还是有着清楚的认识。

初八,王世充的将领王德仁弃守洛阳,其副将赵季卿举洛阳城降唐,洛阳立刻陷入死地。李世民押解着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郭士衡等人到洛阳城下,命长孙安世等人进入洛阳,劝降王世充。长孙安世进入洛阳城后,立即面见王世充,并告诉了王世充夏军战败,窦建德被擒的消息。

听闻窦建德被擒,王世充召集众将商议突围事宜,打算向南逃往襄阳。众将听闻窦建德已经被擒,瞬间没了斗志,说:“我们原本指望夏王窦建德来救洛阳,如今窦建德已被俘,我们将士已无心再战,恐怕即使拼死突围,最终也无法成功。望大王另做打算!”

众人的话,王世充心里明白,为今之计恐怕只有投降才能保留一线生机。

初九,王世充身穿白衣带领太子王玄应、文武百官等两千多人到军营门前投降。李世民按礼节接受他们投降,王世充俯下身子,汗流浃背。李世民说道:“你总叫我唐童,如今见了我这个唐童,为什么这么恭敬、惧怕?”王世充叩头谢罪。然后李世民先派出一部分人,进入洛阳,分别把守市场、店铺,禁止骚扰抢掠。

初十,李世民率大军进入洛阳宫城,命萧瑀、窦轨封存府库,考功郎中房玄龄收集隋朝的地图户籍、制文诏书。太府卿宋遵贵负责监督运送城中隋朝及以前旧书八千多卷到长安。然而,在经过砥柱时,船只倾覆,所有书籍都丧失了。李世绩、杜如晦、长孙无忌等提审杜淹、段达、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杨汪、孟孝义、单雄信、杨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张童儿、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确定罪行后,在洛水岸边斩首。

杜如晦之弟杜楚客听闻杜淹即将被斩首的消息后,立即求见杜如晦,请求杜如晦能救其一命,杜如晦说:“杜淹进谗言杀了我们的兄长,又把你关了起来,令你几乎饿死,你怎么还能替他求情?”

“兄长,我们已经失去了大哥,不能再失去叔父了,难道您忍心看着我们杜家自相残杀吗?冤冤相报何时了啊!兄长,您如果不答应我的请求,那我就自刎!”说罢,杜楚客挥刀准备自尽。

“慢!我去求秦王。”杜如晦制止其弟后,急忙求见李世民。

“秦王,臣杜如晦有一个不情之请!”杜如晦对李世民说。

“如晦啊!你我二人,但讲无妨!”李世民拍了拍杜如晦的肩膀说。

杜如晦将自己与杜淹的恩怨以及杜楚客求情之事,一五一十禀告了李世民。

李世民当即表示:“好,那就放了杜淹吧!”

杜如晦谢过李世民后,立刻将消息转告了杜楚客,并派人从刑场上将杜淹救了下来。

李世绩与单雄信素来友善,于是,找到李世民,请求看在自己的薄面上,放单雄信一条生路,并表示,只要能救单雄信,愿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单雄信。

李世民说:“单雄信是当斩之人,行军总管卢君谔便死在他手,我不杀他,如何对得起卢君谔的家人,如何对得起被他杀害的无数将士!”

李世民的坚定,让李世绩明白了,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挽救单雄信的性命了,于是,他来到洛水边,走到单雄信面前,对单雄信说:“你我二人曾相约同生共死,今天,我尽力救你而不得,我本该同你一起赴死,然大丈夫以身许国,我已将我的生命献给了大唐,况且,我若与你同死,你的妻儿又将如何?”

单雄信看着痛哭流涕的李世绩,冷哼一声,说:“我早知你办不成此事!”

李世绩无言以对,于是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让单雄信吃下,并说:“就让这块肉代替我随兄长化为尘土,也算不负我们当年誓言吧!”

随后,长孙无忌起身,向围观百姓宣读众人罪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