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天策府薛收去世 杨文干事件爆发

换源:

  四月,天策府记室薛收病重,李世民不断派遣使者前去探望,使者们在路上络绎不绝。不久,李世民又命人抬着他到府中,亲自照顾薛收,与他叙谈生平往事,泪流满面。

李世民说:“我还记得,武德六年时,你劝我不要沉迷打猎。”

薛收说:“臣也还记得,您当时还说:‘听了你的进谏,我深感震撼。如今国家安定,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明珠照亮车马,也无法与你的言论相比。你应当以诚心书写,我又岂能完全理解呢?现在赐你黄金四十锭,以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

说完,薛收去世,年仅三十三岁。

李世民痛哭流涕,对薛收的堂侄薛元敬说:“我和你叔叔一起共事,有时忙于军旅之事,有时则从容地吟咏诗文,我们何时不是共同筹划、坦诚相待呢?虽然他患病已久,我一直希望他能康复,但没想到他竟然突然离世,让我深感悲痛和惋惜。我听说他的儿子年幼,家中一贫如洗,不知该如何处置,我会加以安抚。”

薛元敬听后感动不已。

葬礼当天,李世民又派使者亲往吊唁,并赠帛三百段。

李世民即位后,对房玄龄说:“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

后来在贞观七年,李世民追赠薛收为定州刺史。

唐高宗即位后,又追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五月十七日,李渊下令在宜君县修建宫殿,因“仁者寿、智者乐”而取名仁智宫。

同日,术士师市奴成功将金银合金炼成,李渊对此十分惊异,将成果展示给众人观看。

封德彝说:“汉代方士及刘安等人认为,用金银合金盛放食物,如果人吃了食物,可以长生不老,于是日夜研究而不得。今天却被我朝研制成功,陛下,不妨将金银合金铸成食器,以达到长生不老之效果。”

李渊笑了笑说:“生死有命,怎么可以听信谣言呢?”

六月初三,仁智宫建成,李渊携张婕妤、裴寂、封德彝、李世民、李元吉、屈突通等前往仁智宫避暑,命李建成监国处理庶政。

庆州都督杨文干原是东宫禁卫,任庆州都督后,在地方上为李建成私募勇士,充入李建成长林兵中,为表感谢,李建成派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运送二百副盔甲赠给杨文干。此消息被长孙无忌眼线太子率更丞王晊得知,急忙告知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得知消息后,急忙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

长孙无忌说:“这是扳倒太子的好机会!”

房玄龄、杜如晦等均表示赞同,并决定派兵曹杜淹前往半路截住尔朱焕和桥公山。尔朱焕和桥公山两人行至豳州的时候,被杜淹截获。

杜淹说:“依本朝律令,私自运送盔甲二十副便是死罪!”

二人惶恐,急忙叩首,说:“我们不是私运,我们有太子手令!”

二人呈上手令后,杜淹说:“陛下让太子监国,可是监的庶政,而盔甲乃属军政,即使是太子也不能插手,尔等伪造太子手令,该当何罪?”

二人哪经得起如此恫吓,立即解释说:“这真是太子手令,小的可不敢伪造啊!”

杜淹继续说:“那你二人的意思是太子想谋反吗?”

听到杜淹此话,二人立即瘫坐在地,他们明白,如果说手令是真,那就等于太子谋反,如果手令是假,自己将摊上伪造太子手令之罪,这两头都是死罪,二人不禁痛哭起来。

杜淹见二人如此胆小,说:“我给你们指一条明路吧!”

听到还有明路,二人迅速跪倒,大呼:“大人,救我啊!”

杜淹凑上前去,对二人说:“为今之计,你们应去报告陛下,但是不能说是太子派你们给杨文干运送盔甲,而应该说是受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指使去联络的杨文干。这样一来,你们举报有功,不仅不会受罚,而是会得到奖赏,你没有将太子供出,太子也不会记恨你们,如此一来,陛下、太子你们都没有得罪,一切罪名都会由王珪、韦挺替你们承担,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二人听后,连忙叩首感谢,然后带着盔甲前往了仁智宫。

二人到达仁智宫时,已是深夜,李渊早歇,陈福在门口焦急地踱步。张婕妤见陈福似有急事,走上前去,问:“陈福,你是不是有要事求见陛下?”

“是,娘娘,急报!”

“跟我进来吧!”张婕妤说着便将陈福引入宫殿,自己则叫醒了李渊。

“陈福,这么晚了有何要事?”李渊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问。

“陛下,太子手下的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有要事禀告!”

“让他们进来吧!”

“是!”陈福转身走到门口,小声叫二人进殿。

“你二人有何要事?”李渊疑惑地问。

“陛下,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要我们运送盔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我们知道私运盔甲乃是死罪,臣等惶恐,特来向陛下告密!”

听到盔甲二字,李渊立即清醒,质问:“私运盔甲,他们是想造反吗?”

二人不敢应声。

旁边的张婕妤听到二人言语后,急忙偷偷退出大殿,命亲信赶紧将消息报于李建成。

“立即把屈突通叫来!”李渊对陈福说。

屈突通来到大殿,李渊将兵符交给屈突通,命屈突通立即封锁仁智宫,任何人不得进出,再调护卫保卫仁智宫。

“遵命!”屈突通立即布置防卫。

“司农卿宇文颖何在?”

“臣在!”

“你速去杨文干处,宣他来仁智宫,不要告诉他运送盔甲之事已泄!”

“臣领旨!”接旨后,宇文颖立刻动身前往杨文干处。

“陈福,去把封德彝叫来!”

“是!”

不一会儿,封德彝来到殿中。

“封德彝啊封德彝!你可真会举荐人才啊!”

封德彝被李渊的话弄得一头雾水,说:“陛下,发生什么事了?”

“有人谋反,是你曾经举荐过的杨文干谋反!”

听说杨文干谋反,封德彝顿时惊恐无状,不停叩首,说:“此事与臣无干啊!”

李渊训斥了一番后,命其离开了大殿。

宫内如此大的动静,惊动了裴寂、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赶到殿门前,正迎面遇到出殿的封德彝,见封德彝神色慌张,三人心想,定有大事发生。三人请求面见李渊,李渊不应。三人便决定在殿外守候。

李渊这边正在部署防卫,张婕妤派出去的人很快到了东宫。王珪、韦挺等人听到消息后,大惊失色。太子舍人徐师谟认为应该立即起兵,詹事主簿赵弘智却认为不可,应前去请罪。

冷静片刻后的李渊立即派人前往东宫,告诉太子,自己生病,命太子前来仁智宫送药。

太子见到内监前来宣旨,立即表示即刻启程前往仁智宫。太子及其随从在距离仁智宫六十里处,命大队人马停留原地,自己则率数名随从进宫献药。

进殿后,李渊质问:“太子,你为何谋反?”

李建成跪伏于地,大呼冤枉。

“冤枉?那你为何派人给杨文干运送盔甲?”

李建成说:“父皇,杨文干说想要一些盔甲武装军队,臣念在与其交情上,便派人给他送了二百副盔甲。”

“那你可知私运盔甲乃是死罪?”

“父皇,儿臣知错了!”李建成不断磕头认错。

“看来你这个太子等不及了!”

“父皇,儿臣不敢!”

“来人!将太子关起来!”李渊继续看着太子说,“你最好祈祷杨文干不会真的谋反,否则你就是主犯!”

“报!陛下,杨文干反了!”陈福慌慌张张跑进大殿说。

听到杨文干谋反的消息,李渊立即说:“快叫左武卫将军钱九垄、灵州都督杨师道前去讨伐!”

“是!”陈福跑出大殿前去宣旨。

陈福走后,李渊觉得二人恐不是杨文干对手,于是大喊:“秦王何在?”

“儿臣在!”在门外站立多时的李世民立刻冲进大殿。

“二郎啊,杨文干反了,你去带兵剿灭他!”

“父皇,区区一个杨文干怎么让您如此慌神?”

“杨文干本不足为惧,只怕他背后牵扯着太子,若真与太子有涉,恐怕到时响应者不少,还是你亲自去一趟比较稳妥。事成之后,朕立你为太子,至于大郎,我不愿意效法隋文帝诛杀杨勇,事了之后,朕会贬大郎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后他能够侍奉你,你便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侍奉你,你要捉拿他也容易一些。”

“是!儿臣立即领兵前往讨伐杨文干!”

李世民离开后,李渊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陛下,臣封德彝求见!”

“进来吧!”李渊躺在椅子上,长舒了一口气后说。

“陛下,臣回去仔细想了想,太子有可能是被陷害的。原因一:太子位高权重,嫡长子身份便能保证他只要不谋反便会是下一任天子,他没理由造反;原因二:若太子真的勾结杨文干谋反,如此大事必派信得过的人传递消息,怎会派两个鼠辈?原因三:若太子真的谋反,为何敢前来?原因四:太子监国,只管庶政,军政大全还在陛下手中,仅凭杨文干和自己手中亲兵怎能成事?不得不说,疑点不少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