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封德彝的话,李渊顿时觉得太子似乎真是被人所陷害,于是,下令释放太子,命其返回长安继续监国。
得到李渊许诺的李世民仅用四天便剿灭了杨文干。最终,杨文干被杀,宇文颖跟从杨文干起兵也死于混战中。得到杨文干被灭的消息,李渊觉得杨文干应该是仓促起兵,心中更觉得太子是被诬陷,而诬陷太子的最大受益者是李世民,于是,李世民回军后李渊对其不奖不罚。而后召见太子、秦王,表示这件事不再追究了,并说这件事背后的原因是兄弟不睦,二人都有错,并将涉事的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和兵曹杜淹流放雟州。
杨文干事件,使得太子和秦王两股势力的争斗由暗斗开始了明斗,秦王府用一个杜淹兑掉了东宫的王珪和韦挺,可以说,秦王的损失比东宫小了很多。而王珪、韦挺两大智囊的流放,使得李建成不得不采取了非常规手段来对付李世民。
初十,突厥侵犯原州;十二日,进侵犯陇州;十三日,吐谷浑与党项进攻松州;十五日,突厥犯阴盘;二十一日,突厥吐利设与苑君璋攻掠并州。
听闻突厥大军压境,李渊急忙返回长安并下令边境地区修筑堡城,设置烽火台,加强警戒,防备突厥。
“陛下,突厥军势大,但所图无非是长安城内的财物,不如我们应避其锋芒,迁都他处,若突厥得知,必将退兵!”不少官员因惧怕突厥,力主迁都。李建成、李元吉、裴寂、封德彝等人也赞同此观点。
于是,李渊下令进行迁都,并着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越过终南山来到樊州、邓州一带,寻求适合建都之所。
“父皇,儿臣认为此事不可!”李世民站了出来,厉声制止。
李世民继续说:“戎狄之祸,自周便时常发生,千年以来,多少都长安的朝代直面戎狄,有哪些强盛的朝代有过迁都之举?想当年中原内乱,七国并举,都未令匈奴南下牧马,秦虽短命,然也未受匈奴凌辱,至汉,武帝雄才大略,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匈奴尚且能被击败,何况东突厥乎!今若迁都,陛下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史官刀笔又该如何记录?骠骑将军尚能决心消灭匈奴,我身居王位,怎可居于其后?请陛下给儿臣一支精兵,我愿为陛下执颉利前来长安请罪,若臣败,陛下再迁都也不迟!”
李渊觉得李世民的话也有几分道理,打算同意李世民的看法。
“秦王,当年汉太祖高皇帝领着四十多万人,与匈奴人作战,尚被围困在平城,樊哙口出狂言,想凭十万大军横扫匈奴,最终汉朝兵败,这是事实吧!秦朝忙于抵御匈奴,致使秦生内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这也是事实吧!难道秦王想让父皇成为刘邦,想让大唐成为第二个秦朝?”李建成驳斥李世民说。
李世民说:“今日不同往日,我必定能用十年时间彻底解决突厥之患!”
李世民一番话无疑给李渊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遂决定不再迁都。
散朝后,李建成、李元吉等与张婕妤、尹德妃密谋,并向李渊诬告李世民想打着抵抗突厥名义而行造反之意。
李渊对此不置可否。
第二日,李渊在京城南面设场围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都随同前往。李渊提议三人骑马射箭,角逐胜负。
李建成对李世民说:“世民,我这有一匹好马,不过性子太烈,难以驯服,不知二弟可有把握降服?”
李世民听说有好马,迫不及待地命人牵来,但见此马膘肥体壮,的确是匹好马,便纵身上马。
此马性情暴烈,未经驯化,不服管教,几次三番想把李世民摔下马来。宇文士及在旁看得胆战心惊,小声提醒李世民,说:“秦王,恐怕太子想用此马谋害于您!”
李世民大笑,说:“死生有命,庸何伤乎!”,李世民说完,烈马安静了下来,彻底臣服于李世民。
李建成听到李世民的话后,扭头告诉给了张婕妤,张婕妤对李渊说:“陛下,秦王刚刚说他有天命!”
李渊听后,大怒,急召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觐见。
“二郎,你说你有天命是吗?”李渊指着李世民问。
“父皇,儿臣没有说过!”
“不要叫我父皇,称我陛下!我没有你这样的的不肖子孙!”
“陛下,儿臣从未说过我有天命,不信,您可问大哥和四弟。”李世民跪伏于地说。
“大郎、四郎,二郎所说是否属实?”
李元吉、李建成皆说:“儿臣好像是听到秦王说他有天命!”
“我说的是死生有命!”李世民急忙辩解。
李渊不容李世民解释,诏令解除秦王一切权力,尤其是统兵权,并命其禁足秦王府。
“臣领旨!”李世民瞥了一眼李建成和李元吉,慢慢地退出了大殿。
回到秦王府后,李世民将事情告诉了众幕僚。
“殿下,如今突厥来犯,陛下早晚会起用你的!”杜如晦说。
“真没想到太子和齐王竟然如此阴险,连这种小儿的伎俩都使用。”长孙无忌说。
“殿下,陛下之所以责怪于你,恐怕不单是太子诬陷的原因。”房玄龄说。
“玄龄,这是何意?”李世民问。
“殿下,自打您击败刘黑闼后,陛下便不再令您领兵,这是在防着您,而后,又令太子继续围剿刘黑闼,这是在帮太子建功,陛下已然年老,时日无多,他必须多为太子打算了!想之前杨文干之事,涉嫌谋反,多大的罪名,如果您与太子互换位置,恐怕陛下早就夺了您的权力。”房玄龄说。
“不错,太子付诸行动却安然无恙,而殿下仅因太子的一句诬陷便落得如此下场,恐怕我秦王府今后会遇到更大的打压。”杜如晦说。
“无忌,命人严密监视齐王、太子的动静,今日之事后,我们与太子和齐王明面上的争斗正式开始了!”
“遵命!”长孙无忌说。
“玄龄,你派可靠之人联络我们在京外各地的心腹,命他们做好准备,也许不日我们就会开战!”
“是!”房玄龄立刻开始部署。
八月,初一,突厥再次侵犯原州。
初二,吐谷浑攻打鄯州。
初五,突厥进犯忻州。
初九,突厥兵发并州。
十一日,突厥入侵绥州。
突厥的再次入侵,令李渊惶恐不安,满朝文武皆惧突厥,无人敢率兵讨伐。
李渊无奈只得恢复李世民一切权力,并令李世民入朝觐见。
“二郎,今突厥来犯,朕命你带兵御敌!”
“儿臣领旨!”
李世民领旨后,立即带领李元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出关中,来到豳州与突厥对峙。
适时,连绵大雨、行军困难、粮道阻塞、士气低落。
十二日,突厥可汗率领骑兵一万多人在五陇阪布成阵势,居高临下,唐军将士惊恐不安。
李世民对李元吉说:“现在突厥轻视于我,逼近我大营,骄兵必败,我们不能退却,应该勇敢向前,与之决战。”
李元吉惧怕,说:“突厥人多势众,又有地利之优,若我们贸然出击,一旦失利,便无再战的机会了!”
李世民说:“既然你不敢前去,我就独自前往,你留在这里等我消息吧!”
此时,突厥牙帐内,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阿史那思摩等叙话。
“大汗,连日大雨,我军疲惫不堪啊!”突利可汗说。
“我们被大雨折磨,李世民的营地位于地处,恐怕他更不好受吧!”颉利可汗大笑。
“大汗,李世民会不会撤军啊?”阿史那思摩问。
“哈哈!撤军那就更好了,我们也到长安城去看看大唐皇帝老儿的龙椅有什么稀奇的!”颉利可汗笑着说。
“李世民狡诈,我们要防止他突然袭击啊!”突利可汗提醒。
“无妨,此等大雨怎可发动突然袭击?”颉利可汗自信地说。
“报!大汗,李世民率一百骑兵前来挑战!”突厥兵急报颉利可汗。
“李世民终究是个小儿,才带一百骑兵就敢前来送死?”阿史那思摩说。
“李世民可是用兵的高手,切不可轻敌!”颉利可汗继续说,“突利,随我出帐会一会李世民!”
二人走出牙帐,带上一百多命骑兵面见李世民。
“阿史那咄苾,你到豳州来干什么?”李世民大声质问颉利可汗。
“我想到长安去看看,麻烦你让个路!”颉利可汗嚣张地说。
“颉利,当年我晋阳起兵时,与你突厥有过约定,我们向你借兵,每年给你岁贡,而你们不得骚扰我大唐边境,如今,七年过去了,我大唐如实履约,而你呢,竟然背弃盟约,可还有廉耻之心?”
“我······我听说你们大唐有人叛变,我带兵是来帮助你们的!”颉利可汗支支吾吾地说。
“那你用带这么多兵来吗?大唐有人叛变,那是我大唐的事,不需要你插手!”李世民义正言辞地呵斥颉利可汗。
李世民继续说:“看到我身后的一百骑兵了吗?他们都是跟着我出生入死的精兵,每一个都有以一当百之勇,我告诉你,如果你执意前进一步,我就用这一百人和你血战到底,不死不休!如果你是个汉子,我和你单挑,如果我败,我军让出一条路放你们过去,如果你败了,滚回草原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