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完善三省六部 恢复科举制度

换源:

  “陛下,官员进行了缩减,有些职位也被撤销了,但是相对应的事情还是需要有相应的官员来办理,我们是不是也要对各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和调整。”房玄龄问。

“不错,我们的制度必须明确和调整,以前官员冗多,政出多头,各部门互相推诿,最终导致事情很难办成,我们接下来必须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这件事,还是你来办吧!”李世民对房玄龄说。

于是,三省六部制开始完善。

三省六部制完善后不久,李世民发现三省之间政令下达与执行颇为费时,所有政令都先由中书省拟定,然后交于门下省审核,后再呈皇帝御览,皇帝同意后,交给尚书省执行,如此繁复的流程下来,浪费了时间,不利于政令的快速下达和执行,于是,李世民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建立政事堂,其中三省长官和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等为政事堂成员,遇到重大事情或紧急事情,众人合议,商议通过立即执行,避免贻误时机。

政事堂与三省六部相互补充,使得朝廷政令得以快速下达和执行,也增强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房玄龄又说:“陛下,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盛行,为官者多为门阀士族,他们把持朝政,想换掉他们不是易事,臣认为可以重开科举制,使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朝廷,这样一来,可以制约那些门阀士族。”

李世民说:“朕也正有此意,寒门子弟也有不少人才,而且他们的力量一点不弱于门阀士族,窦建德、刘黑闼他们都是草莽出身,但打仗都是人才,魏征、张玄素等也都是寒门子弟,可他们也是人才,只要是人才,就要为朕所用。”

于是,李世民命房玄龄拟定具体办法。

不久,各机构职权得以明确,李世民下诏:

“天下制有六,天子用制、诏、册,太子用令,亲王、公主用教,州、县用符。定官员等级为九品三十级。百官设置中,三公为正一品,位次顺序为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无所不统,亲王、公主爵享受正一品待遇;撤天策上将、尚书令职,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为从一品;特进、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为正二品;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大都督、光禄大夫、镇国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为从二品;中书令、侍中、六部尚书、十二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金紫光禄大夫、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为正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寺卿、卫尉寺卿、宗正寺卿、太仆寺卿、大理寺卿、鸿胪寺卿、司农寺卿、太府寺卿、将作监、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为从三品;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右卫率、中州刺史、军器监、上府折冲都尉、正议大夫、忠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上;尚书右丞、尚书诸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通议大夫、壮武将军为正四品下;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少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亲王府长史、太中大夫、宣威将军,勋轻车都尉为从四品上;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司马、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中大夫、明威将军为从四品下······其中,侍中两人、中书令两人、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各一人、参知政事若干、参预朝政若干、参议得失若干可称为宰相,其中,中书省负责拟定诏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长官只对皇帝负责,不可互相兼任。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六部分理各种行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二十四司。六部位次为吏部、礼部、民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其中,三品以上者由皇帝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皇帝御批,吏部听制授官;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民部掌天下财政、民政,包括土地、人民、婚姻、钱谷、贡赋等;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选授、考课、主持武举,以及军令、军籍和中央一级的军训,但并不直接带兵;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并平议国家之禁令;工部掌土木水利工程和国家农、林、牧(军马除外)、渔业之政,以及诸司官署办公所需纸笔墨之事。”

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陛下,科举制内容和办法臣等拟好了,请您过目!”

李世民说:“你念吧,朕听着!”

房玄龄说:“对于考生范围,臣等认为考生来源有二,一是国子监的学生,他们本身是贵族子弟和外国留学生,将他们称为‘生徒’,具备考试资格,具体规定: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学生三百人,主要招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或从二品以上官员的曾孙,以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且带有三品勋封的子嗣;太学学生五百人,主要招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或职事官五品期亲及三品曾孙,以及勋官三品以上且有封爵的子嗣;四门学学生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招收勋官三品以上无封爵、四品有封爵及文武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嗣,八百人则选拔平民中的佼佼者;律学学生五十人,书学有学生三十人,算学有学生三十人,这些主要招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嗣及平民中精通这些学问的人。国子监的学生由尚书省补选,由祭酒统一管理。二是社会上其他受过教育的人,只要想报考,也应该接纳,他们被称为‘乡贡’。州县的学生则由州县长官补选,由长史主管。

考生年龄方面,学生的年龄限制在十四岁以上,十九岁以下;而律学的学生则是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

对于考试科目,臣等认为可以设置秀才、俊士、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史科、三传科、道举、童子等,然后,考试内容为经义、时务策、律法、算术、书法等。

具体来说,在经书方面,《礼记》和《春秋左氏传》被视为大经,《诗》《周礼》《仪礼》被视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视为小经。学生如果通晓两部经书,需要包括大经和小经各一部,或者两部中经。如果通晓三部经书,则需要包括大经、中经、小经各一部。如果通晓五部经书,则需要大经全部通晓,其余经书各通晓一部,同时还需要兼通《孝经》和《论语》。

在学习年限上,《孝经》和《论语》共限一年学完,《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各一年半学完,《易》《诗》《周礼》《仪礼》各两年学完,《礼记》《左氏传》则需要三年学完。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书法,每天写一幅纸,同时学习时事策论,阅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等书籍。

在书学方面,学习石经三体限三年学完,《说文》两年学完,《字林》一年学完。在算学方面,《孙子》《五曹》共限一年学完,《九章》《海岛》共三年学完,《张丘建》《夏侯阳》各一年学完,《周髀》《五经算》共一年学完,《缀术》四年学完,《缉古》三年学完,同时还需要兼习《记遗》和《三等数》。

在假期规定方面,学生每旬可以休假一天,每年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对于家在二百里以外的学生,学校会提供路程费。如果学生不遵守教规,或者在一年中缺勤超过三十天(因事故缺勤百日,或因亲人疾病缺勤二百日者除外),都会被罢黜归家。被罢黜的学生,其情况会被记录在案并送至相关部门,其中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会被送至兵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排。

对于考核成绩的规定,学生在休假前,博士会对学生进行考试,对于诵读者,要求试读千言中的一帖,每帖三个字,对于讲解者,要求就二千言中的大义提出一条问题,总共三条中答对两条就算及格,不及格者会受到惩罚。到年底时,会考核学生一年所学的内容,通过口头问答十条大义,答对八条以上为上等,六条为中等,五条为下等。如果连续三年考核为下等,或者在学九年(律学为生六年)仍不能通过考核的,会被罢黜归家。对于那些已经通过二经考核的诸学生和通过三经考核的俊士,如果他们愿意继续留校学习,四门学的学生可以补入太学,太学的学生可以补入国子学。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