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亲求雨 太宗以弓喻政

换源:

  皇后升坛南陛,前往酒尊处。尚仪协助她酌取酒,然后进至先蚕氏神座前,向北跪拜奠爵,之后稍微后退站立。尚仪手持祝版走到神座右侧,向东跪读祝文。皇后再次跪拜,尚仪用爵酌取上尊福酒,向西进献。皇后再次跪拜接受爵酒,进行祭酒、啐酒后奠爵起身。

尚仪率领女进馔者持食器、礼器进入神前,将猪、牛、羊三牲肉各置一俎,又以笾取稷、黍饭共置一笾。尚仪依次进献饭笾和胙俎,皇后每接受一样都交给左右侍从。接着,皇后跪取爵饮酒,饮毕起身再拜,降自南陛回到原位。

在皇后献祭即将结束时,典赞引导贵妃前往罍洗盥手洗爵,然后从东陛升坛,在象尊处酌取酒,进至神座前北向跪拜奠爵,过程与皇后相似。贵妃也接受福酒进行祭酒、饮酒后降坛复位。昭仪的终献过程与贵妃的亚献相同。

最后,尚仪进至神座前跪下撤去祭豆。司赞宣布:“赐胙”,掌赞唱和,所有在位者都再次跪拜。尚宫再次宣布跪拜,皇后与众官一同跪拜。司赞随后率领掌赞前往埋祭品的坑准备掩埋祭品。

回到宫中后,李世民找到皇后,说:“皇后辛苦了!”

长孙氏说:“这是臣妾应该做的!先蚕礼乃国之大礼,马虎不得,贞观朝要有贞观朝的大气象,你说对吗?”

李世民欣慰地望着皇后,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李世民又说:“朕听闻内苑桃花盛开了,明日,朕陪你去赏花如何?”

长孙氏立即应允。

次日,二人携手漫步,见桃花灿烂,嫩柳抽芽,一片欣欣向荣之景,长孙氏便乘兴赋诗,名曰《春游曲》,诗中说:“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此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明写春色,暗喻人物,非常巧妙。桃花偷色,暗示她人面桃花;嫩柳学身轻,隐喻她身柔似柳;花中舞蝶,兼示她穿行如蝶;树上啼莺,犹言她欢笑如莺。前两句是景的人化,后两句则是人的景化,从而将景美、人美、情美合二为一。结句以“林下(之风)”、“风流(多才)”自诩,自负地认为自己的出众之名早已远播于世间,勿须借问。反映出一种志得意满、踌躇洒脱及与她皇后身份地位完全吻合的心态。

李世民听后大为赞赏,命左右记录,次日上朝时特意念与百官。

三月,河北大旱。

李世民一面下令官府抚恤并急调各地粮食运往河北,一面准备亲自祭天求雨。

调粮诏书下达后,各地纷纷转运粮食前往河北。

一日,民部突然接报说漕运部门转运粮食时遇到大风,粮食和船全部沉没。

李世民大怒,立即派考功员外郎卢承庆前去责备。

卢承庆见到负责转运的官员后,严厉批评了他,并将其政绩列为‘中下’。

转运使练练称罪后立即准备退下。

卢承庆看到此人神色自若,于是说:“大风不是你能阻止的,你的政绩应该是‘中中’。”

转运使面不改色,再次准备退下。

卢承庆见此人内心如此平静,不禁赞叹道:“宠辱不惊,当为‘中上’。”

李世民听说此事后,对身边侍臣说:“卢承庆真是拥有一双慧眼啊!”

另一边的朝堂之上,房玄龄说:“陛下何故亲自求雨?”

李世民说:“听闻君主无道,上天必会降临惩罚,朕有愧河北,莫不是上天要惩罚朕?灾年,往往起义不断,朕不希望隋朝末年的惨剧再次上演!”

房玄龄苦劝:“陛下,祭天求雨很辛苦的,需要连续几个时辰跪在祭台,不吃不喝,您是一国之君,怎能如此?不妨让大臣们代劳吧!”

李世民说:“河北人民是朕的子民,哪有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而君主无动于衷的呢?”

李世民不听劝告,立即着有司准备祭天仪式。

李世民捆绑自身,跪在祭台上,敬告上天,一连几日,终于,李世民累倒了。

“求雨仪式不能停,玄龄,你带领五品以上大臣前往祭台,替朕求雨,河北不下雨,仪式就不能停!”李世民拖着劳累的身体说。

“是!”房玄龄应声,随即召所有五品以上大臣前往祭台秋雨,直到河北下雨。

李世民的仁义最终感动了上天,河北天降大雨,旱情得到缓解。

闰三月初一,有日食发生在胃宿的九度位置,胃宿象征着天仓。太卜认为前几日天降甘霖,今天又有日食现于天仓,这是丰收和财富的预兆。

二十日,李世民至太子处检验太子功课,遇见太子少师萧瑀,问:“太子去哪里了?”萧瑀答:“太子练习弓箭去了!”

李世民说:“朕年轻时也喜好弓箭,曾得到十几张好弓,视若珍宝,最近朕把它们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们却说:‘都不是好材料。’朕忙问原因,弓匠们说:‘弓子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射出去后不会走直线。’朕这才醒悟到以前对弓箭的性能分辨不清。朕以弓箭平定天下,而对弓箭的性能还没有能完全认识清楚,何况对于天下的事务,又怎么能洞若观火呢!”而后李世民又说:“朕想重新为太子选择一位太子少师,选定人员后,请您返回尚书省,继续担任尚书左仆射!”

同时,李世民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轮流在中书省值夜班,以备咨询民间百姓疾苦和政治得失。

月底,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内苑游玩,突然,内侍跑来对李世民说:“陛下,您的一匹御马死了!”

李世民听后,立即召来养马的宫人,怒斥道:“你养死了朕的御马,朕杀了你,你可有怨言?”

养马人立即跪下不断磕头求饶。

长孙皇后在旁于心不忍,于是委婉地说:“臣妾曾听过一个故事,相信陛下也应该听过,臣妾想说给陛下听,不知陛下想不想听。”

李世民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说来听听。”

长孙皇后立刻说:“过去齐景公因为自己的马死了要杀人,晏子就请求列举养马人的罪过,说:‘你将君主的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让国君因马死而杀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认为君主是暴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必定认为我们君主无道,从而起兵侵犯我们的国家,这是你的第三条罪。’齐景公听后便赦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曾经在读书时看到过这件事,难道您不记得了吗?”

李世民听得出长孙皇后这是在拿齐景公之事进行讽喻,立即舒展眉头,对养马人说:“好了,朕恕你无罪!”

四月,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程知节、李世绩等入宫面见李世民,说:“陛下,好消息啊!”

“什么好消息?”李世民忙问。

“赵德言起作用了,他在突厥给颉利可汗出了不少馊主意,导致突厥内乱,薛延陀、奚、霫等部请求归附我大唐,突利可汗也向我大唐示好了!”房玄龄激动地说。

“怎么回事?快说!”李世民也激动不已地说。

“颉利可汗贪图享乐,为了自己享乐,在赵德言的建议下强征其他可汗部落和附属国的牛羊、粮食,激起了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落的反抗,突利可汗征税无定规,其下属也对突利可汗不满,听说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落反叛后,颉利可汗命突利可汗讨伐他们,然突利可汗属下无打仗之心,纷纷逃散,突利可汗大败,受到了颉利可汗的囚禁和鞭打,所以突利可汗也有归降之意。如今,突厥内乱,我们的机会来了!”

“太好了!马上安排下去,如果突厥有部落前来归降,好生对待他们!”李世民说。

“陛下,我们打吧!”尉迟敬德、程知节、李世绩等人说。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