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马周,穿越者只觉得有些心累,来到大唐这么久了,还是不习惯和古人聊天,尤其是像目前的马周这样失意中的文人,当时还不如请他吃顿饭来得轻松。当他刚到达赈灾营地,安排好去常何家里田地施肥的人时,就看见一个卫兵领着杜如晦向营帐这边急匆匆地走来。
“杜大人,有些时日不见了,最近可还好?”
“还好,都很好。这几天你有没有在营地里听到什么传言?”
“什么传言?”
“你就说有没有吧。尤其是新渭屯那边的。”
“没有听说过什么啊,虽然我自年节后就没怎么去过新渭屯了,但那里也还是有不少人过来帮忙赈灾的,也没听他们说过什么要紧的事情啊。”
看木匠一脸困惑,应当是说的真话,杜如晦松了一口气,随后便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出了什么事吗?竟能让杜大人如此紧张?确认到我什么都不知道后又会如此高兴?”
官老爷挥挥手让旁人退出帐篷,然后如释重负般地往椅子上一坐,说出了事由。
“就在几天前,在泾州的罗艺矫诏谋反,所幸的是朝廷早有察觉,在经过陛下的秘密布置后,这场叛乱于昨天已经平定了。”
王珏玉大愕,根据自己前世看过的史书中记载,后天才是罗艺举兵的日期,本来还想着靠举报这个再捞一笔功劳呢,事情的发展怎么又和原来的历史不一样了?
“朝廷早就有察觉了?到底是怎么发现的?”
穿越者一时情急口快把自己知道罗艺叛乱的事说露了,好在老杜还处于儿子立功的兴奋状态中,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口误。
“你还记得那天构儿提到过的那个到新渭屯采买农具的工匠头人吗?本官查了一下,发现他买购买农具是打算以此作为制造兵器的材料。在得知此事后陛下立刻遣辅机和敬德在豳州安排下了伏兵,大军以逸待劳,一战得胜。”
“那……可真是太好了。”
“在经过拷问俘虏后发现那罗艺早就有反心,他本想暗中筹谋伺机而动,但因为朝廷在渭水北岸建造卫所的事而决定提前行动。此战辅机使的是新渭屯的兵,且凭借卫所的兵站和暗哨布局,此战得胜说明你提议的在渭水北面建立卫所确实是有用,所以你也是该有一份功劳的。”
“哦?难道杜尚书今日前来是就为了奖赏此事吗?”
“那倒不是。本官近日看了下面交上来的记录,发现营地的库房里最近存进了些与赈灾不相干的物品,我是为这件事而来的。”
王珏玉有些失望,为了给这次关中大雪做准备自己已经把家当全投进去了,现在身无分文,等待赏赐来过活的日子实在难熬。
“那还请杜大人稍候,我这就去拿账本。”
“不必了,还是你带我去看看吧。”
二人向西走出了赈灾营地,沿途目所能及的都是各种木料,从秦岭里采伐的大小树木都被运到了这里进行加工。道路两旁留作建材的堆成小山,干燥的枝桠烧火取暖,其余的都用于制造纸衣。又向西走了许久,终于是来到了存放物资的仓库区域,这里的库房经过事先的考量来设计,灾情过后,所有的房舍都可直接能作为卫所使用。
在向驻守的卫兵表明身份后,木匠就取得了仓库的钥匙,径直打开了距离最近的库房。
“这间存放的是从灾民那里收回来的兽皮和纸衣,兽皮用来制造皮革,纸衣在经过清理干净后会再做成新的纸衣。大人请进来看。”
杜如晦前脚刚迈进门,一团臭气便向他迎面扑来,直熏得他眼前发黑。
“好了好了不用看了,快去下一个仓库吧。”
木匠又打开了下一个临近仓库的门,气味和刚才的酸爽不同,这间里充满了腥骚,和冬日干燥的空气相混合后更是刺鼻。老杜本想直接捏住鼻子,但却放不下士人的身段,就只用袖口遮掩了一下,结果人还没进仓库就差点被放倒,透过泪眼似乎看见了河对面的太奶在向自己招手。
“在下看古书上说牛羊的犄角筋腱和鱼唇鱼眼都可以用作制造弓弦,所以就让屠夫在给冻死的牲畜剥皮时顺便把这些部位保留了下来,然后全都送到这里存放。”
“这个本官已经在上报的记录里知道了,快说些别的吧。”
“……那不知杜大人是否有特别在意的?”
“嗯……昨天营地的录事报告说仓库里进了一批毛笔,这是怎么回事?”
“哦,是竹竿的毛笔吧,大人请随我来,堆放竹制品的地方离这里稍微有些远。”
直走到仓库区的栅栏边,这才瞧见角落空地上堆放着一摞摞的竹筐。竹筐层层叠叠,有近半已经高得歪倒在了一边,其他的有些装满了竹制的物件,里面除了刚才提到的毛笔,另有竹箸、水筒、发钗、如意、甚至还有竹制的蹴鞠。看着这些随意堆放的竹制品,兵部尚书大人心中充满疑惑,猜不出木匠想的都是些什么章程。
“这些都是哪里来的?怎么会有这么多?”
“这些竹制品都是灾民制作的。小的怕灾民吃饱了太闲搞事情,就找了些事情让他们做。我还给他们发工钱,三个竹筐两文钱,其他的小物件做五个可以换取一个铜板。”
“给灾民发工钱?谁出的钱?整个流程又是如何管理的?”
“钱是向程将军要来的,之后再按定价去他家的田里施肥。管理方面也没什么困难,就是请些面相凶狠的军士来发放材料和兑换钱币,本来这事也想拜托宿国公府,不过后来被尉迟将军争去了。”
“你让灾民做这些不会是给他们分发工具了吧?要是有人借此趁机作乱怎么办?”
“我的目的主要是把灾民的时间和精力尽可能多地引到比较安分的事情上,所以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工具,这些都是他们徒手制作或是用石头磨出来的。而如果在灾民之中发现有人手艺不错或是能沉浸进去的话就介绍给阎大人,至于那些怎么都想干粗活重活的人就会安排他去山里伐木。”
杜如晦走到那堆杂物前翻看,其中林林总总,除了毛笔之外全都没有在报告里提及。按照章程,事情本来应该是先和上官商讨后再作施行,现在却是自己在看过仓库的记录才发现端倪。想来这就是那刁民常做的自作主张吧,以前只是听陛下在说,今天算是亲眼见识到了。
“这么多竹制品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处理?总不会是想一直堆在这里吧。”
“我想着卖了赚钱以后反哺回赈灾的物资中,只是在下没有交易的门路,还想请杜大人多帮帮忙。”
“本官帮不了你,你这竹制品根本就卖不出去。”
老杜这话说得很直接干脆,王珏玉被怼得呆立当场,不明白究竟是哪里不妥。
“连灾民都能靠徒手石磨就做出来的物件别人就不会知道自己去做吗?能有几个人会傻到去花费金钱购买这么粗劣的物品?本官知道你是好心,但这些竹制品的质量实在是太糟糕了,派不上用场也卖不出去。而且,本官觉得你也有点过于执着于木工了,就算你只是想给灾民找些事情消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也应该把其他工艺纳入考量才是。”
“……不知我该如何做,还请大人明示。”
“嗯……具体谋划并非本官专长,不过还是可以给你分析一下形势的。首先,要清楚你最主要的目的是令灾民安分下来,所以你现在让他们做的事情还不能停。其次才是把做出来的产品卖掉赚钱,那就应该去做些普通人不易制造或是日常大量需要的物件。最后,从时节上来说,至多一个月后便是春季,到那时天气回暖,百姓对木炭的需求便会减少,营地里也更无需纸衣以应御寒之急,有关这方面的事情也要早做打算才行”
“多谢大人提点,在下这次一定会好好改善。”
“以后你若再有想法记得要事先向上面禀报,就算是为国出力,也要集众思,方能广忠益。就譬如说向灾民发放粘土让他们来塑造陶器吧,只要还没入窑烧制定型,陶土就可以随意揉捏,这样一来不但同样有消磨灾民时间精力的效果,还能把空闲的炭窑利用起来,烧出来的陶器也能比木器多值几个钱。”
随口一说就是穿越者没有想到的方案,还说具体谋划并非专长,其实根本就只是比房玄龄稍逊一点,或是说杜如晦他更喜欢评断而已。
“……多谢大人提点,在下一定会好好改善。”
“好啦,你这也算是为了百姓安定下来费心费力,本来就不是你的工作,自然也算不上什么大错误。本官再请奏陛下给营地批些布料,你这两日把善于裁缝的灾民集中起来候着,也是时候该想想灾情过后怎么办了。”
继长孙无忌后,穿越者又受了古人一顿数落,好不容易从马周那里找回的好心情再次失落了下去,心更累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