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遇劫逃劫

换源:

  有了曲辕犁的助力,贞观元年的春耕进行的非常顺利,而那些早被灾民耕垦施肥过的田地操作起来更是轻松,只要把黄豆往地里一撒便成。立春之前,关中的府兵之家就已经没什么繁重的农活了,于是李世民准备再办一场大型歌会,也趁着民众聚集的当口于南山之下举行了植树祭神的仪式。

“……正月大雪,遍及多国,唯朕大唐,上下一心。南山神明,献助柴木,克定灾情,……”

垒起的土丘上,遥遥望见皇帝立于其顶端,念叨完祭文后亲手栽下一棵树苗,随后跟过来的文武大臣们也都按照品爵高低一圈一圈地往外开始栽种。站在人群最外围的穿越者远远地看着这场景,对自己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开启了实际动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河而高兴,根本没注意到有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朝这边靠近。

“你就是最近被判充军的贱民王珏玉?”

“正是在下。几位军爷这是要……”

他话还没说完,对方就扑了上来。破布塞口、麻袋套头、双手反剪、五花大绑,之后那种被人扛着丢进囚车的感觉再次袭来,吓得木匠根本不敢出声,浑身僵硬,更是不得反抗。

“不是说让你们做做样子就好么,怎么还把人给吓昏过去了?”

“回将军,我们始终都是遵照将军的命令做的,并没有下重手。属下是真的不知道他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感觉中装载自己的车被拉着走了好一段时间,才听到有一个声音询问旁边的士卒。从那对话中,王珏玉判断出对方并不想对自己不利,于是马上开始扭动起身体,试图甩出嘴里的麻布以求能说出一两句改变困境的话。

“护卫!保护大人!”

“算啦算啦,你们都退下。再来个人把他放出来罢,顺便看看是否伤到他了。”

感觉到身上的束缚被一一除去,王珏玉试着慢慢睁开眼睛,发现身处在一处有些偏僻的小道上,站在面前的是一个身着华服的壮汉。那人的装扮虽然很是富贵,内里却有一股藏不住的威严散发出来,也不知是哪家的老爷。

“哈哈,让王先生受苦了。本将是永康县公、刑部尚书,李靖,受陛下嘱托照顾你一段时间。”

对方自报家门,竟是大唐战神。穿越者心中澎湃,将原本的担忧和惊恐一扫而空。

“将军……这……不知陛下这是作的什么安排?”

“陛下之意,告诉你也无妨。不过么,这里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先生跟我到这边来。”

跟着战神钻进马车,他家的车内很宽畅,目测比上次乘坐的李二的还要大一些,也不知是不是之前皇帝都是借用了别人的马车还是为了隐藏身份而做了考虑。李靖在铺着熊皮处正中间的位置上坐下,向先生递过来一个盛满了的葫芦,木匠只喝了一口,便知道他这里面的药不简单。

“几天前,陛下以商讨军法之名召唤本将议事,期间除了吩咐照看你的事以外,还送了两斤茶叶。如何,陛下可是明言这茶是礼物的而不是赏赐,味道不错吧。”

“嗯,气幽味清,想来是由今年第一茬的新芽制成。论品质来说确实属于上佳,只是希望陛下不要太过心急。”

“哦?难道这小小的茶叶里还有什么说法不成?”

“万物生长有期,各时别有良萎短长。虽然茶树在初春时萌发的新芽最是鲜嫩,制成的清茶也最是金贵,不过半个月后气温再暖一些,就能有更多的收成。茶叶中没有比明前茶更好的了,但还要等到谷雨时分,产出才是足够供给市场需求。”

“哈哈哈,有趣。不过陛下心中当自有主意,你我身为臣下还是就不要操这份心了。”

“将军说的是,是在下多心了。”

说完,穿越者继续喝茶,开始保持起了沉默。

按照网上的说法,大唐战神之前在皇子争位时是保持观望态度,李世民登基后和他是有隔阂的,但从史书里的记载来看两人却是在早年便结下了情谊。在李渊还没起兵的时候李靖曾想向隋廷举报,最后还是李世民把他给保了下来,玄武门之变时他其实正在镇守灵州,他要是不向着李二,早就不是渭水城下之盟那么简单了。但虽说现在喝到了他御赐的明前茶,里面却是没有添加皇帝最中意的菊花,从这方面来说还吃不准这两人的情分到底是如何。另外目前也没弄清李二对自己具体是怎么安排的,其中又是否有什么玄机,在还没熟习幸臣的自我修养之前,实在不该轻举妄动。

再看李靖这边,自然是希望找个话题和他多聊聊的。天子突然跟一个木匠走的极近,虽然称他先生却又没封官加爵,反而判个罪身充军,却又找自己把人带出来照顾,处置反复矛盾,说不好奇是不可能的。不过陛下刚主动把人托付给自己,这边一上来就问这问那的确实不太好。要怎么说,才能自然而然地打开话题,加深对他的了解呢?

“本将此次离京其实也是有外出公干的任务的,既然我已经答应陛下带你随行,还是给先生在队中安排一个位置为好。不知先生心中是否已有计较?”

“这个嘛……事发突然,一时间我也无法立刻答复将军。不知将军此次是去何地公干、所为何事、需时多久?”

“那可就远了,先生早年曾于江南游历,应该知道当初负责该地的抚慰使便是本将吧。这次陛下派本将寻访,自江陵而始、南下桂州、转道豫章、终至丹阳,连岭南道都需顾及,重行当年的路线,少说也要一年半载。不过先生倒是也不必全程跟随,只待陛下传令,本将即刻送先生回到关中。”

“岭南道也要去么……在下粗通一些修车造船之术,就请安排与此相关的位置吧。”

嗯?这还真有些意外,虽说充军降籍是朝廷的判决,但起码在这巡察南方的队伍里还是能捞一个与官吏同等的地位的。而且现在自己又让他进马车密谈,队伍里的人意识里都知道他身份不简单,本来他是可以借机贪个一时荣华,难道说他其实是一个很识分寸的人吗?这和陛下说的也不一样啊?

“你要求的这位置也太低了吧。王先生不仅能识文断字,更是阅览群书、见识广博,怎么也该值上一个录事才对。”

王珏玉当然也想趁机当个官员爽一把,但这半年经历过和几位官大人的交往后感觉到朝堂实在不是自己该待的地方。心中早就有了放弃做官的念头,只是目前还没想清楚以后该怎么办,唯有先低调一些,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慢慢来。

“公爷高抬在下了,小民虽然确实读过不少书,也不敢妄言占居文书要职,还请公爷再考虑考虑。”

“哎唉,王先生不必虚谦。既然你得到了陛下器重,当是有经世大才,靖自是不会小看。不知先生在游历江南时遇何见闻、有何见解,万望不吝相告。”

王珏玉连称呼都改了,对方竟丝毫没有领情,依然是紧逼不舍。李靖话说得客气,神态却透着一股威压,难道这里面还有皇帝的意思在吗?说起来,认知中大唐两位大佬此时的关系大多源于后世的推测,穿越后自己的作为也可能已经产生了莫名的影响,说些中规中矩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见解么,在下是有一些的:人言天下南北分隔数百年,且各地水土不同、风俗各异,民心离散渐大,我看却是不然。人群而居,所求所需皆大差不差,只是受时局影响,区分敌我的标准有别。以前天下分崩离析时各势力间剑拔弩张,人民多以戒备为重。如今海内尽归大唐,只要让百姓认识到乱世已经结束,朝廷对各方一视同仁,民心自然归附。”

“哈哈,说得有理。不过既然你提到了各方势力,那么你对南方的世家又是怎么看啊?”

这个问题让王珏玉的身体微微一抖,军神没有逃过这一点,却是没有点破。李靖虽然觉得这些听起来都是空话,但多少也能看出木匠先生有点境界,来日方长,要了解他倒也不急于一时,现在只静静地等着他开口回答。

“南方的世家……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家主的传承来说这种区别比较不明显,很容易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但在之前数百年的乱世中其实已经慢慢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南朝时江东成为了一方朝廷的中心,那里的世家趋于腐化。而岭南地偏,治下百姓多是与番蛮杂居,管理当地的世家就变得有点像部落首领了,可以说,江南和岭南的世家不同之处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唔,说得还挺不错,这人有没有才暂且不论,至少这次外出公干身边能有一个聊得来的人了。

“看看时辰,队伍的其他成员该快要汇合,也是时候继续赶路了。先生惯用的工具物件长孙大人已经派人送了过来,先生之高见,待日后靖再有闲暇时详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