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中去地方巡察的队伍离开武关继续向南,直到下一个城镇又要走好长的一段山路,春季的阴雨混和着身上的尘土和油汗让队伍中怨言连连。众人苦撑着走到郧乡县才得到了机会,好好地洗了一次澡,再从这里乘船,沿着汉水而下,不用多久便到达了襄阳。然后以李靖为首的正式天使就被当地官员迎接进城内,开启了仿佛无止无尽的会议日程。当然,有时开会的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参会人员顺便聚集一起用饭的情况,也不知到底事情是怎么决定的,这件给官老爷们筹备聚餐的差事竟然落到了王木匠这个贱民的头上。
“先生,今天的菜式中肉食能不能多一点啊?这几天都是上些山菜蒸鱼,也差不多该换一换了吧。”
“春季正是尝鲜的季节,当下最好的美味就是使用现取的食材制作口味清淡的菜品了。”
厨房里,李德謇今天又来催促午饭了,只是这次来的实在是太早,听他说的话好像还不是太着急的样子。
“但也不能总是这样啊,何况今天来的还都是些出身本地世家的刺史,下人来报告说其中有人明言想要试试关中的风味,理应做点不一样的了。”
“嗯?这话是当地世家官员当着你父亲的面说的?”
小李子点头,王珏玉挠头,既然是公子过来找自己说这事,那李靖应该也是有想吃其他菜式的意思了。那么做点什么不一样的呢?肉夹馍?手抓饼?现在又不是之前那样在山里野餐,总不能整几只烤全羊让他们自己去啃吧?好在现在时候还早,不如先上些点心让他们垫垫肚子,然后尽量争取时间准备其他的饭菜吧。
“好吧,不过既然要做关中的风味就不是非得需要我来主事了。午饭就可以交给队里跟来的人来准备,我要出去看看还能不能找些其他的材料。走,你拿上钱跟我去集市看看。”
襄阳处于水陆交通要道,各地物产自然不会难找,公子和木匠在往来的人群中信步游逛,并不急于马上购置物资归去。就在二人正在码头打听哪里有卖西域运来的香料时,却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呼唤他们。
“王先生!德謇兄!好久不见啦!”
转头望去,江中一艘缓缓驶来的乌篷船上杜构正用力地挥着手,看到先生露出惊讶的表情,小杜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几分,船都还没靠稳就跳上岸来向穿越者张开了双臂。
“哎呀杜构!家里可好啊?你怎么跑到南阳来了?”
“家里都还好,学生倒是有些事情,但在这里实在不便细说,等有时间了我再说与先生听。而且也正因为此事,我现在还无法去拜见李将军,这点还请之后先生帮忙传达说明。”
“可以是可以,不过到底是什么事?竟然还会让你没办法去见李靖将军?”
“我这……学生这也是一路急急赶路,终于见到先生而太高兴了才一时情急。其实按照父亲的意思是不该在这么显眼的地方和你们接触的,我的这点失误还请先生和德謇兄帮忙隐瞒。”
“既是如此,那我们就暂且分开行动吧。你先到州府官署对面的酒楼里等我,待到申时左右,到时候咱们再详聊。”
“好的,那学生就先去寻找下榻的住处了,先生再见。”
话说完,王珏玉和李德謇就回去使团驻扎的馆驿,关中的菜式过于豪气,穿越者也曾想过干脆把制作快速省事炒菜拿出来应急,但又怕技术过于先进不便展示,只好就在拼盘上猛下功夫。结果反倒是使得工作量大幅增加,体力脑力都剧烈消耗,等他完活去见到杜构时已经累得跟狗没什么两样了。
“王先生这是怎么了?用不用学生去找个医师来看看。”
“不用,我就是今天的工作比平常繁重了一些而已。我已经向李将军讨了个假,接下来好好休息一下就行了。”
小杜带先生到楼上一处紧靠墙角比较僻静的席位坐下,向店家要了米饭和炖肉,而王珏玉就把肉汤往饭上一浇,直一口气吃了个干净才算舒缓过来。
“先生这是累坏了吧,从长安一路走来,辛苦您了。”
“没有没有,这跟我当年独自走江湖相比还不算什么。倒是你一个少年离家这么远挺不容易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谢先生关心,这次学生出来是父亲为了让我多长些见识,以后能更好地为国效力,仅仅是出来游历而已。”
“之前我还听说你要跟着吴国公去华阴呢,怎么,你的父亲不同意吗?”
“其实家父也不能说是不同意,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以前都着急让我当官正途,这次却是劝我出来跟着先生多学习历练。我之前在新渭屯时得来的官身都挂回去了,现在只是个闲散的身份,仅是手上有几封盖有朝廷官印的文书而已。”
按照古代官老爷的思想,杜如晦的做法确实有些奇怪,这种不应该可能是因为有其他的意思在吧。算了,他连亲儿子都没告诉原因,我也就不多想了。
“嗯,也好。不过,未来往什么方向发力,你可有什么想法?”
“有,在和先生共事的那些天学生发现自己对渔业水利之事很有兴趣,之前也在都水台实习了些时日,便打算趁着这次出门看看各地水文,将来做修堤凿渠的工作。”
“嗯,既然能出这么远的门,想必你父亲已经同意你的这种想法了吧。陛下是否也对此做了安排?现在朝中的形势如何?”
“目前朝中局势还算平稳,我听父亲说陛下行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这些先生应该已经知道了:陛下先把新渭屯等原本掌控在手中的利益分给了一些小世家,用这招搅浑了京中世家的水,使得各世家围绕这些利益展开了争斗,无暇顾及其他。陛下再于其中做局,表面上是对世家势力妥协,暗地里却在外加紧部署。我这次出门还有调查和梳理地方当地世家间关系的任务,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学生希望永康公能帮个忙,派人把我收集好的情报偷偷送回关中。”
“这件事李将军心里应该也清楚,不过即便不通过你这个渠道他也能轻易做到,非要这么做难道说这其中还有什么玄机吗?”
杜构嘴角挂上一丝怪笑,说话的语气中多了几分调侃。
“所谓玄机,其实都是源于先生你啊!”
“我?”
“是啊,就先生向陛下献出的那些宝贝,该不会连先生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大的价值吧?看过长孙叔叔整理过的报告之后,所有人都认定哪怕只是将其中一件推广开来也会产生莫大的影响,要尽量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只是向陛下回报地方的情况的话对于永康公来说自然是轻而易举,但这么做就过于显眼了,难免会有好奇的人想一探究竟,要是再探出什么其他的事来就不好了。先生既然担心学生担负的任务太重,不知是否能再照顾一下,临行时父亲给我留了一个课题,是朝廷在南阳打开局面的方法,不如您给出出主意?”
这话说得有点酸,看来不止是身在京中的官老爷,被派遣出来的少年心中多少也有点怨气。木匠吃不准他到底是对什么不满,想想好像自己确实是让他难做了,很是不好意思。
“但是,南阳本地的势力盘根错节,虽说在下待在这里有些时日,还是不足以理清各方关系啊。”
“我也知道先生接触不到多少世家中人,这方面学生会去问永康公,不劳费心。只是希望先生能一如既往地发挥奇思妙想的专长,分析一下如果是在襄阳做局的话,该施展何种手段?”
“这个么……现时想在这里用奇招还真没有什么效果:襄阳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此利甚大,不是寻常物产可以轻易盖得过去的。最好的做法是和一两个当地势力合作,利用他们将商品送到其他地方,从而让朝廷的影响力沿着长江扩散开来。”
“这样做不会让当地世家做大吗?若是将来他们不再听命,没有了襄阳这个节点,朝廷岂不是连对江南的掌控都要失去了?”
“那还不至于:襄阳以文风昌盛著称,当地氏族也多以此为傲,所以朝廷可以在明面上夸赞推崇他们,暗中反而找些出身名声都有些不堪的暴发户做代理人。如此,当地望族没有落下实利,代朝廷行事的家族又上不得台面,最终都会受制于中央,翻不起什么风浪。”
想法确实不错,这些分析也和父亲与房伯伯的结论相合。既然先生的回答中规中矩,没有提出什么新奇的观点,那这个稳妥的方法应当便是最好的了。
“谢先生指点,我会将先生的话如实回报给家父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