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门十分匆忙,身边没带什么好料,根本就不能做出足够让李神通惊奇的饭菜,但好在他在意的并不是这些,现在还仅是一边拉着其余的五个同伴在不近不远的地方讯问,一边不时大喇喇地往这边瞅。等木匠把晚饭做完,他也只是默默地吃,完全没有对吃食的味道做出任何的评价。
“你小子挺有主意的啊。怎么样,这次玩得还高兴吗?”
吃完饭,李老爷坐在交椅上喝着清茶,神态悠然,就差跷个二郎腿了。但就算不用两辈子的处世经验王珏玉也知道,领导这是在营造气氛,自己即将面对的是宁静却又越来越沉重的压力。
“小的不知老爷指的是什么事。”
“我指事可多了!就说这次你们和流民遇上,你知道这百人不过是先行探路的吗?后面可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跟着呐,要不是老夫先分出军士去拦住,到时你们遇到流民的大部队又要怎么办?”
“小的事先准备了十个藏有蜜蜂和毒蛇的陶罐,到时用马车上搭载的投石机往人群中一抛,然后我们就趁乱逃走。”
老皇叔一愣,是听陛下说过这刁民多的是歪脑筋,没想过却是这么毒,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好了。
“那就说说你给冯家出的那些主意吧,一次比一次怪、一次比一次险,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当时情况紧急,我也吃不准绑架冯小姐的歹人是什么身份,存的是什么目的,只觉唯有出其不意才比较有机会脱离困境。”
“你所谓的出其不意,就是带着几个公子公女乱来吗?你想出的糟主意把我们的心都弄乱了!老夫在洛阳接到杜构传回来说你们要搞个真假冯公子的消息后生怕再生出什么事端,都没向陛下请示就急急忙忙带人赶过来了!要是公子公女们出了什么危难,你又要拿什么来承担!”
“那……那也比坐以待毙好啊。”
“还敢嘴硬!那你说说那帮绑架耿国公公女的歹徒到底是什么人?究竟怀有什么目的?你又是依照什么根据制定计划的?”
哑口无言,就跟刚才说的那样,关于这些王珏玉是真说不出来的。穿越者在知道被绑架的少女是岭南冯家的人后首先联想到了接下来历史上会发生的事件,接着就自然而然地认为对方是冲着捞取平叛的军功去的,制定计划的基础完全就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测,根本拿不出什么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小的……小的无言以对。”
听到这种回答,老王爷却是没有继续发火。他知道公子小姐之所以愿意听话跟着这刁民瞎胡闹也只是玩心重,想趁着身边没有长辈时多寻些刺激,痛快一番罢了。而皇帝和自己这边,其实并非那么在意歹徒的身份,毕竟陛下登基后想趁机搞事情的势力太多,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细究。这次王珏玉一行人能救下了耿国公公女,还促成了岭南八州主动朝觐,只要结果还不错,那便足够了。
“算了,老夫这次赶过来也不止是为了要保护你们的安全,还因为临行前受了陛下的建议,有些事情想要问问你这刁民。”
听到领导竟然如此轻易地放过自己让人有些意外,不过也好,至于他想问什么,王珏玉多少已经有了猜测。
“有什么事情老爷请尽管问。”
“在七月中旬的时候,距今也快要有二十天了吧,朝廷接到山东各地州县的报告,皆言今夏干旱少雨,恐怕灾情会非常严重,希望朝廷能够施以援手。陛下特命老夫为河北道巡察大使,还嘱咐说有时间的话就先来看看你,也不知道这大灾当前,你是有什么好看的。”
李神通故意用有些轻松、甚至是有些不屑的语气说话,想以此试探这个连秦王府旧臣间都有传言的王先生到底能有什么本事,结果不想对方神色一肃,连竟然连称呼都改了。
“陛下委托王爷的就只是巡察的差事吗?是想听在下说些哪方面的建议?”
“……我想听听你有关这次赈济旱灾的办法。”
“既是赈灾,王爷这次外出公干,朝廷可有调拨给了粮食?”
“拨了五万石关中刚收获的黄豆。哎呀,少废话,你就说你有没有办法吧。”
李神通不会知道这次灾情早就在对方的计划里有了应对,当遇到冯海娥那时开始,穿越者就在想尽办法让岭南捐出大批粮食供到灾区,从而实现改变历史的心愿。至于那救灾的办法,自然是有的。
“有,有很多。不过还请稍稍给在下些时间,我要从中考量出一个最好的方法。”
话说听着托大,让老王爷十分不高兴,但刚想发作,却在对上他的眼神时被镇住了。
目光不算狠厉、眉眼不带刚猛,他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自己的脸。恐惧渐渐淹没心中的怨气,就连当年兵败被窦建德俘虏时都没有这么恐惧过。短短半刻钟的时间里李神通便感觉像是坐在针毡上般煎熬,直到对方一拍大腿,明显是想完了,胸中一口闷气才舒了过来。
“有了,我想到妙计了。”
“有就快说,惊乍个什么!”
“王爷您先去鹿邑县,代表皇家到太庙向皇祖献上一种叫妈糊的食物,这个妈糊,就是这次赈灾的关键。”
“根本就没听明白,这妈糊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给我说清楚些!”
“王爷莫急,且听在下为您细讲:这妈糊是由黄豆与粟米熬煮成的浆糊,如母乳般滋养,就连初生婴孩也可凭此活命,故名妈糊。巧的是这吃食正是发源于鹿邑县,与皇祖也颇有渊源,只要王爷代表朝廷宣传推广此物,山东灾情自可消解。”
“但这次陛下只是私下给本王调拨了黄豆,没给粟米啊,又要怎么才能做出足够不让灾民饿死的妈糊?”
“不,宣传妈糊只是个用以声东击西的表面文章,真正用来赈济灾民的,是产自江南和岭南的稻米。”
“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计策妙在哪里?”
“这计策的妙点在于能平抑粮价:从灾情发生距离现在过去半个多月了,当地的粮食肯定已经被世家豪富囤积了起来,他们想的是抬高粮价之后大赚一笔。然按照他们惯常的做法,最先被囤积的应该是平时价格较低且较为常见的粟米,然后再是稻米和麦子,而本来就价高量少的黄豆并不被他们放在眼里。当正于此时,王爷带着出现在与皇祖有关的传说里、连皇家都推崇备至、用黄豆制成的神奇食品去赈灾的话,就能对受灾当地的粮价造成重大的影响了。”
“你刚才说实际上是要用稻米赈济灾民,但现在稻子还没有成熟吧,收获晾晒也还需要不少时日,这期间岂不会等死不少人?”
“岭南的稻米已经成熟了,我已经以充实朝廷日后攻伐突厥军粮的名目劝耿国公在朝觐时向朝廷献上粮草,王爷可以先调用一部分应急。还有冯公子带着的几箱珍珠,只要王爷开口,相信岭南冯家是会很乐意帮忙的。”
“……在你设想的计划中,本王当怎么做?”
“从此北上去往灾地便会经过鹿邑县,王爷向太庙献上妈糊时要尽量将声势做大,并且还要命人先行一步向受灾的州县广而告之,到了当地后再广邀囤积了粮食的世家,世家出粟米、王爷出黄豆,一起熬煮妈糊赈济灾民。有了皇祖的故事传说和王爷的身份加持,世家豪商就会认为在这次灾情中做黄豆和粟米的生意才是最赚钱的,他们会将手中的钱财转而囤积黄豆和粟米,这样一来其他粮食的价格自然也就不会再上涨。接着,王爷把产自南方的稻米一口气放出,这次山东旱灾的危难便可消解了。”
“你让本王与世家合作?借以把他们囤积粮食的重点瞒骗到黄豆上,再放出其他种类的粮食来救灾?”
“正是如此。”
“你……这是把本王架在火上烤啊。”
“也没那么严重。只要有皇祖的传说和去太庙进献供祭的事实在,妈糊就是圣物,之后卖黄豆就是能赚到大钱的。再说,以王爷在军中的名望,虽然也可以使用强硬手段,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会好到哪里去,后续可能引发的事情也会让陛下劳心。而且,受灾的百姓是不会想那么多的,他们只会记住陛下和朝廷的恩德,至于这件事能不能办成,现在就只看王爷的魄力了。”
被算计了,但却心里却并没有那么不爽利。十年前,自己从游走结交的豪侠中一跃成为宗室皇族,早就不缺什么了,现在怕的只是拥有的太多。这王先生出的主意确实妙,要行此计,非有如自己这般的身份名望不可,这是能让自己发挥出最大效果的计策,更是只有自己才能施行的计策。
世民登基改元,新的贞观之世已经不再需要老家伙来碍眼了,趁着这次救灾,消耗掉自己在山东积累的声望,成全新帝的仁圣,不也是一件美事么。
“好小子,老夫的王府怕是收不住你这么多的鬼主意啊。老夫会按照你的计划去办的,回家去吧,回关中去,你的功劳老夫会向陛下提起的。”
“多谢老爷成全!”
“怎么,激动什么?你以为这就完了?上次你擅自借用老夫的名号的账还没算清呢!过年之前你一定要到王府致谢道歉,还要做几顿丰盛的餐宴才行!”
“……小的遵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