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枯荣的“惋惜”

换源:

  此次,他的目的纯粹在于求得武学真经,并无伤人之意。因此,他别出心裁地点燃了六枝线香,借以展示他掌中之力的流动轨迹与去向。此举,一方面显得他胸有成竹,毫无畏惧;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心存慈悲,仅愿以此较量武学修为,绝不求杀伤人命。

“这个小智,虽有时显得爱炫耀了些,但至少他并不滥杀无辜,这点还是值得称赞的。”胡枫在心中暗暗评价了一句。

六条碧烟宛如幽灵般悄然降临,直至距离本因等人仅三尺之遥,方才静立不动。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本因等人惊愕不已。他们深知以内力逼送碧烟并非什么难事,但要将这飘渺无依的烟气定于半空,难度却是大了十倍不止。

本参见状,左手小指微微一伸,一股浑厚的气流自少冲穴中激射而出,直指向那团碧烟。那烟柱在这股强大力量的逼迫下,迅速而迅猛地反向射向鸠摩智。然而,就在烟柱即将触及鸠摩智身前二尺之际,鸠摩智的“火焰刀”内力猛然加盛,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将烟柱牢牢地挡在了身前,使其无法再向前分毫。

鸠摩智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低声赞叹道:“果然名不虚传,六脉神剑中当真蕴含了‘少泽剑’这一精妙剑法。”两人的内力在数次交锋中激荡起伏,本参大师深知,若只是静坐不动,难以完全发挥出剑法中的威力。

于是,他果断地站起身来,身形向左斜行三步,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而坚定。他的左手小指微微弯曲,一股内力自指尖迸发而出,自左向右斜斜地攻去,犹如一道无形的剑气划破空气。

鸠摩智见状,左手一抬,掌心对准那股内力,轻轻一拨,便将之稳稳挡住。他的动作看似轻松,却蕴含着深厚的内力,足以与本参大师的剑法相抗衡。

两人之间的较量愈发激烈,内力与剑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而此时鸠摩智显得游刃有余。

本观大师身形一动,中指一竖,随即施展出“中冲剑”的招式,剑气向前猛地刺出,气势凌厉。鸠摩智见状,不禁喝彩道:“好一招中冲剑法!”他挥掌抵挡,以一己之力对抗两位高手,却丝毫不显畏惧。

段誉坐在枯荣大师的身前,斜着身子,目光紧紧锁定着这场武林中的罕见大战。他早已将剑谱熟记于心,此刻见到本观大师施展中冲剑法,只觉得眼前所见与图谱上的描绘如出一辙,毫无偏差。他透过缭绕的碧烟,仔细观察着剑招的每一个细节,心中豁然开朗,再无任何疑惑。

接着,他又仔细观看本参大师施展他的少泽剑法。段誉同样看得津津有味,每一招每一式都与他所记的剑谱相符。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武学世界之中,心中对武学排斥也少了许多。

段誉默默地坐在一旁,用心感受着每一个剑招的气息和韵律,他感觉中冲剑大开大阖,气势雄迈,少泽剑却是忽来忽去,变化精微。

本因方丈目睹师兄师弟联手,却仍未能占得半点上风,心中不禁忧虑起来。他们虽然刻苦修炼剑法,但似乎仍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剑招易尽,威力难以持久。他深知,要想取胜,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六人合力也将难以抵挡大轮明王的攻势。

此时,大轮明王正站在一旁,神态从容,似乎正在仔细观察本观、本参二人的剑法。他聪明绝顶,显然是在寻找两人的破绽,以便一举破敌。本因方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知道必须尽快打破这种僵持的局面。

于是,他果断地开口说道:“本相、本尘二位师弟,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必须立刻出手!”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决心和勇气。

随着他食指一伸,商阳剑法立刻展动开来。紧接着,本相的和冲剑和保定帝的关冲剑也紧随其后,三路剑气如同三条银色的巨龙,齐刷刷地朝着那三条碧烟击去。

剑气纵横,声势惊人。这一刻,整个空间仿佛都被这股强大的剑气所笼罩,让人屏息凝神,不敢稍有懈怠。

本因方丈深知,这一击是他们能否扭转战局的关键。因此,他拼尽全力,将自己的内力注入到剑气之中,希望能够一举击溃大轮明王的防线。

而此刻的大轮明王,也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剑气。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但他并未慌乱,而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姿态,准备迎接这一记猛烈的攻击。

段誉目光流转,时而落在少冲剑上,时而瞥向关冲剑,又间或瞥见商阳剑的寒光。他东看一招,西看一招,心中虽已对照图谱有所领悟,但那些招式在他脑海中仍是凌乱无章,仿佛一盘散沙,难以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胡枫早已学会这六脉神剑,已然深得六脉神剑的精髓,他本欲观战以增广见闻,提升斗剑经验。然而五僧的掌握程度显然未及自己,他们的剑法虽也精妙,但在胡枫眼中却少了那份神韵与灵动。更何况,胡枫早已知晓这场斗剑的结果,再观之便觉有些索然无味,仿佛一场早已预定的戏码,缺少了那份未知的紧张和刺激。

段誉虽天资聪颖,早已将图谱上的内容铭记于心,但奈何他毫无武学根基,故忍不住又轻轻翻开了那本载有“少衡剑”奥秘的图谱。正当他凝神细观之际,忽见一根枯瘦如柴的手指,似鬼魅般悄然伸至图谱之上,留下几行字迹:“只学一图,学完再换。”

段誉心中一动,顿时领悟这必是那位深藏不露的枯荣大师在暗中指点于他。他连忙回首望去,只见枯荣大师正端坐于身后,面容慈祥而深邃,仿佛一切世事皆在他那双睿智的眼眸中流转。

段誉微微一笑,向枯荣大师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算是致以谢意。

这一瞥之下,他的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禁锢。原来,眼前出现的这张脸庞,竟是如此诡异而奇特,令人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左边半张脸,红润如霞,肌肤细腻如婴儿般柔滑,仿佛吹弹可破;而右边半张脸,却如同被岁月侵蚀过的枯骨,焦黄的面皮下,肌肉已荡然无存,只剩下突兀的骨骼,宛如半个骷髅般阴森恐怖。

这样的面容,仿佛是从地狱中走出的恶鬼,让人不寒而栗。他站在那里,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仿佛被这股诡异的气息所笼罩,无法自拔。

他猛地一惊,立刻扭转了头去,心中砰砰砰地狂跳不止。他深知,这骇人的景象乃是枯荣大师在修炼枯荣禅功时所致,那半枯半荣的脸庞,犹如一幅诡异莫测的画卷,恐怖而又神秘,实在令人心悸。尽管他心知肚明,但面对这张脸孔,他仍旧无法平复内心的惊惧,一时间,心神难以安宁。

枯荣大师瞥见胡枫仍沉浸于《枯禅神功》的奥秘之中,不禁暗自惋惜。他原本想让胡枫一同学习《六脉神剑》,只可惜他还在翻看《枯禅神功》,心中感叹他错过了良机,心想:年轻人多半是好奇,可惜可惜。

枯荣大师深知,对于六脉神剑这样的武功秘籍,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机,便如同流水错过河道,难以再寻得那最初的清澈与纯净。枯荣大师心中虽有所惋惜,却也理解年轻人总是被各种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份好奇或许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然而,在这武学的道路上,错过便是错过,终究无法弥补。然而他并不知道胡枫早已学会,还远远超越他们。

枯荣大师不便直言相告,只得暗自叹息,转而望向一旁的段誉。他心念一动,决定让段誉趁此机会先行学习,能领悟多少便看其造化和缘分了。于是,他轻轻抬起食指,在帛上缓缓书写:“良机莫失,凝神观剑。自观自学,不违祖训。”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深的期望与告诫,希望段誉能够珍惜眼前的机会,用心领悟,不辜负这难得的武学传承。

段誉见状,心中明了枯荣大师的用意,他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帛上的字迹之中。他必须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段誉心中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枯荣太师伯先前曾对我伯父明言,六脉神剑乃我段氏不传之秘,绝不轻授于俗家子弟。因此,伯父若要习得此等绝技,便需舍弃红尘,剃度出家,方能当面传授。然而,太师伯刚刚又写道‘自观自学,不违祖训’,由此可见,祖宗遗训之中,并未明令禁止段氏俗家子弟无师自通。太师伯曾嘱咐我‘良机莫失,凝神观剑’,想来便是期望我能够自观自学,领悟其中奥妙。日后,我也可将此法通过如此手段传授给大哥,这样也不违祖训。”

他这般想着,能够帮助大哥,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期待。

段誉当下毫不犹豫地颔首示意,他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必须好好珍惜,他心中默念着太师伯的嘱咐,一步步地按照剑谱上的指引去领悟和体会。

段誉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一边开始仔细观察起那六脉神剑的剑谱,一边全神贯注地观摩伯父施展的“关冲剑法”。他细心揣摩着剑法的精髓,每一招一式都尽收眼底,直至渐渐领悟其中的奥妙。

原本,段誉只是出于好奇之心,将碧烟的舞动轨迹与图谱上的线条相互映照,如同解谜一般推敲揣摩。然而,当枯荣大师给予他指示与嘱托后,他心中的好奇之火瞬间燃烧成了炽热的专注。

他不再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图谱,而是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每一招的精髓所在。从关冲剑法开始,他逐渐深入,依次研习少冲、商阳两路剑法。每一路剑法都仿佛蕴含着独特的韵律与意境,让他在领悟中逐渐沉醉其中。

随着对剑法的理解越来越深,段誉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仿佛感受到了剑法背后的无尽奥秘与力量,这让他对武学之道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与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段誉渐渐沉浸在了这奇妙的武学世界之中。他仿佛能够感受到那六脉神剑中蕴含的无穷力量,正在他的体内缓缓流动,与他的内力相互融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

待得这三路剑法的大致脉络已在心中明了,本参与本观的剑法已是第二遍的演绎。段誉此刻已无需再频频参照那图谱,只需目光追随那碧烟的轨迹,与心中所记剑法一一比对印证。

他逐渐感受到,图谱上所绘的剑法线路虽精准,却终究显得呆板死寂。而那碧烟,却是灵动飘逸,来去自如,变化无穷。每一缕烟气的流转,都仿佛蕴含着无数种可能的剑法,其丰富与繁复,远非图谱上所绘能够比拟。

段誉心中不禁感叹,这剑法之道,原来还可以如此灵动多变,如此深不可测。他越发沉浸在这剑法的世界之中,仿佛与那碧烟融为一体,共同演绎着这千变万化的剑法之美。

段誉的感触,得益于他体内那雄厚的真气,唯有足够的修为,修炼《六脉神剑》时才能真正领悟那份凌厉无比、灵动多变的剑法之道。

眼下,也唯有胡枫胡枫段誉两人而已,胡枫真元更是雄浑深厚,他的领悟掌握自然更深更精更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