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正上首主位上的他此时是无比的心满意足,深觉面上是无比的荣光,因而酒便是饮得不少,到后来朱云珊拦都拦不住了,直看着朱简的脸上由红变白,再由白变红,喝得是酩酊不醒。
朱阳朱贵与陆三等人虽没有过量但终归也是喝得不少,互相搀扶着尽数回房歇息去了。唐远志倒是清醒,原先少有机会饮酒,偶有节日李成元也只是让他们师兄弟三人共同敬自己与韩怜英、马宝两杯酒,多了便不许他们喝了。今日得暇痛饮他竟发现自己酒量着实不错,至少冯二公子没有得逞,并未将自己喝趴下。
一边的店伙等在一旁也早已熟睡,看着倒在桌上的朱简,朱云珊急得是直跺脚,喊是喊不醒了,想扶他起来却也是扶不动他。堂上众人已尽数散去只有唐远志与冯二公子站在一旁。
唐远志看着朱云珊道:“朱姑娘莫急,我与冯公子帮你把朱老伯扶到屋里便是!”
朱云珊点头称谢,等唐远志与冯二公子一左一右将朱简扶了起来之后也赶紧跟在唐远志身后,扶着她爹的肩头小心地将他送到房里。
唐远志满鼻子都是朱简或是自己身上的酒味,忽闻身边传来淡淡幽香竟然脸上发烫,将朱简用力扛了一下,脚下走路竟也比方才更稳健了些。
如此白间赶路,晚间一行人便早早歇息,得遇市镇则打尖住店,落在荒野便是就地而眠,说说讲讲间倒也不觉困乏。尤其是唐远志与冯二公子更是几近形影不离,二人像是有聊不完的话,起先倒是冯二公子一直在说,与唐远志讲述自己亲历的各种轶事,到后来讲到唐远志感兴趣的话题,往先不善言辞的他也可以滔滔不绝开来。
特别是不知什么时候谈到了治伤医病,冯二公子竟发现唐远志熟读医书,各种药方皆可悉数背来,更是对唐远志充满好奇,打心眼里也愈发喜欢这个比自己还小上一岁半的小兄弟。原先他是不喜与自己同龄的人相近,往往觉得他们大多都力弱智浅,武艺比不上自己不说,学识更是谈不到一块去,就连自己的哥哥他都看不上,因而向来自视甚高。
而这数十日来与唐远志一路同行、朝夕相处下来,冯二公子不觉间早已在内心里将唐远志视为自己难得的知己,就像曾经某日偶然间冯力曾经问过他为何与这不知名少年如此投缘,他当时说不上来,其实此刻仍说不太清楚,只是不觉间就是乐意与这个人相交而已。
到了汉口,唐远志却并未打听到陈安阳的消息,冯二公子差冯力去大河帮堂口打探,得来的结果却是陈安阳等参加武林大会的大河帮一众在副帮主、汉水堂堂主施可南的带领下并未回堂口,而是赶赴贵州另有帮务去了。
寻兄未果多少还是有些失望,所幸周身还是有一大伙人陪着,加之本就与陈安阳分别未久,因而第二日甫一上路便也就将这些都抛在脑后了。
从汉口出发便是走的水路了。冯二公子出钱包了一条足可并排六匹马的大船,乘风破浪顺流而下则又是与陆路不同的另一种观感了。
朱简仍是极力想与冯二公子套近乎,甚至私下还叮嘱朱云珊要多与冯二公子问好,然而冯二公子却反感朱简此人,因此往往并不与他多说话;朱云珊也是不乐意听她爹的,多是一个人独自待着,陆三等人拉着唐远志在一块闲聊她才愿意走动。这样一来在陆上数十日都并未相熟,但在船上的短短数日下来,唐远志与朱云珊二人竟也说了好些句话了。
等到这一日大船靠在了金陵码头,朱云珊随着她爹朱简等人不得不告别了冯二公子与唐远志,临行之时竟有些感伤,所幸冯二公子会说场面话,盛情相邀朱简择日一定要上门做客,想到如此日后还是有相见时机的,众人这才都重拾心情也便别了开去。
船行未有半日便又靠到了扬州码头,这回当是冯二公子下船登岸了,二人执手相别,冯二公子欲言即止,多付了船家足够到苏州城的船钱,冯二公子与唐远志方才告别。
“少爷,你方才是想邀他与咱们一起找寻九凤金冠吗?”冯力骑在马上,跟在大车一侧向着窗口里面问道。
车厢里冯二公子并未做声,隔了好一会才答非所问道:“他们人都到齐了吗?”
冯力赶紧回道:“方才还在水路上的时候就收到飞鸽传书,他们一日前便已尽数到了南极庵。”
这下冯二公子又不说话了,冯力知趣的策马来到前方开路,一马一车并未进城而是径直向城北驶去。
扬州城历来便是繁华之地,不仅城里集市如织、商贾遍地,就连这城外也尽是外出观景之人。此时虽已入秋但并未有寒凉,因而城周大道小路之上游人来往不绝,如此他们的行走速度便慢了许多,晌午即上了岸但直到黄昏才到南极庵的山门前。
这南极庵宅地不大,前后也就三进的院套,座落在一片幽深静谧的竹林里,虽远不如再北二十里地的大明寺那般闻名天下,却也是悠然自有一番天地。入林行了不远是一处问客亭,再往里便没有容马通行的路了。冯二公子下了大车,冯力也将马匹一并并给赶车那老仆,二人步行向里走去。
到了庵门前扣了两声,便有小道士开了角门,一见面前站着的二人便赶紧退后半步闪开一条道,甫等二人跨了进去便立马将门关了起来,关之前还伸头向外左右看了看。
小道士当先引路,拐弯抹角沿着山墙将二人带到了最后面的一个院子里,额上一块大匾写的是“无极天宫”。
到了大门口小道士却不再往里走了,等二人进了院子向正中央的主殿走去之后,小道士从外面将大门掩了起来便立在一旁不再动弹。外面天色并未全黑但大殿里已是灯火辉煌,二人进殿才发现早已有十数人等候在此。
“冯二公子,您可来了,真让我们好等啊!”说话的是一个干巴瘦的老道士,这老道极瘦,就像是常年吃不饱饭一样,个头也是极小,见冯二公子来了之后虽然只是坐在那里打的招呼并未起身,但远远看去便像是一个七八岁的孩童般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上。
两侧其他人都纷纷起身相迎,冯二公子先未理会,而是紧忙上前两步竟双膝跪了下去,口中说道:“老天师,晚辈给您磕头了!”
说罢便果真重重磕了三个响头。那老道却也仍未起身,只是面带微笑地招招手,示意他赶紧起身。
“无量天尊!数年未见冯二公子已然是个大人了,贫道今日一见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欣慰啊!”老道说得很是坦诚,自从冯二公子进门之后眼里便充满慈爱,目光再也没离开他的身上。
冯二公子摸摸头,竟有些不好意思。
那老道向旁边众人介绍道:“众位,眼前这位少年英雄便是太原漫湖山庄的冯二公子,他爹‘通佛手’冯照汉是我过命的至交,此番贫道厚着老脸邀众位前来便是为了冯老庄主的所托,鼎力帮助冯二公子寻找到武林至宝‘九凤金冠’,还望各位冲着贫道的面上各尽所能,日后不说贫道,冯老庄主也绝不会忘了大家!”
这老道说完停了停,像是喘了口气一般,过了会才又开始向冯二公子介绍起众人,从左手边第一位的大个光头“搬山樵夫”于栋海开始依次是“秀面阎罗”徐才善、“妙手神笔”方远、“茅山剑痴”李化鹏,右侧上首是一位年老妇人,经老道介绍原来竟是江湖上赫赫有名但极少露面的“金花姥姥”,而在她身边的四个样貌极为凶恶的中年汉子便是她的四个儿子,名震云贵的“沅江四鬼”。
冯二公子依依与他们行礼,唯独到“沅江四鬼”这儿他心里多少有些迟疑,但也只是片刻的功夫面上并未表露。虽然冯二公子近年来常在太原很少走动,但漫湖山庄平日里往来天下各地英雄,这其中便有云贵一带的人,从他们口中便早听说“沅江四鬼”的名号了,这四人仗着武艺高强、手下人多势众,占山为王、欺压百姓,将整个沅江上下祸害的是怨声载道,很多百姓不堪其扰只能是离乡背井远走他乡。
冯二公子心道老天师怎地连这样的人都找来帮忙,要是传出去我与他们为伍那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但转念一想,老天师向来做事周全,既然他找来这样的人定然是有他的道理。这样一想便也客气地与那“沅江四鬼”打了招呼,不想那四人竟口眼朝天浑不理会面前的冯二公子,一时让冯二公子很是尴尬。
冯力见状上步便要发难,冯二公子赶紧用眼神止住了他。那老道像是没看见这一幕,笑呵呵地让人搬来两把椅子,等冯二公子坐定了之后却一时无人说话,大殿里寂静无话,左右两侧的人也互不相谈,只灯苗发出“刺啦”的裂破声。
过了好一会,那老道才开口说道:“众位,关于‘九凤金冠’,想必在坐的只有金花姥姥知晓其中的故事,你们其它人都还是年轻,或许也是听说过一些,但定然也只是江湖流传的茶谈而已啊!”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全都屏息凝神地看着他,这其中也包括那个“妙手神笔”方远。这人约么四十出头的年纪,通身收拾得很是干净,一身黄白相间的长袍若不是手里拿着一支铁铸的判官笔,乍看之下俨然就是一个学识广博的老秀才。
老道士说罢向众人看了看,看到方远的时候他一拍大腿道:“正好‘妙手神笔’在此,既然众人大多都没见过‘九凤金冠’,那不如由我来讲一讲这‘金冠’的奥秘,再由‘神笔’将它画出来以供诸位参阅如何!”
左侧于栋海等人点头称赞,老道又说话了:“金花姥姥,那贫道就先讲一讲这‘金冠’,若有不足还请您多加指正。”
金花姥姥“哼”了一声道:“有你‘南极天师’在此哪还需得老妇多说!”
这老妇竟是如此性格古怪,全然不懂客套。老道却也并不在意,许是习惯了她的脾气。呷了一口茶,见已有小道士将纸砚摆好在方远面前,老道这才开始讲述起来。
二百多年前,那时的天下还在前朝皇帝的暴政统治之中,彼时的江湖上有一对声望极高、德行天下的大侠夫妇,二人不仅武艺极高几近无敌于天下,且善于经商聚财富可敌国。但他们从不恃强凛弱反而是替天行道、除恶济善。然而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有的人嫉妒于他们的名望,有的人艳羡他们的财富,更多的还有那些被他们得罪的江湖绿林、官宦之后。
后来这些人聚到了一起,商议的结果便是有此二人存世他们便一日不得安宁,纷纷发誓不除了他们绝不罢休。众人奸计齐出,可谓是一个比一个歹毒。不仅如此,后来还商定了日期打算着手除了大侠夫妇。
这大侠夫妇二人自小青梅竹马,感情不可谓不坚定,然而时至五十有余却并无子嗣,一来是因为他们年轻时沉迷于练武,只道日后有的是时间再生儿育女,然而到后来又被江湖琐事以及生意所耽误,因此等到想起年岁已大该要个孩子时却是晚了。
所幸他们早年间收了个徒弟,名叫诸玢岩。这诸玢岩自小失了双亲,十一二岁的时候便投在了大侠夫妇身边。三个人朝夕相处,感情日益深厚,大侠夫妇待这诸玢岩视若己出,从小便悉心传授其独门绝学到后来诸玢岩长大了之后还领着他走南闯北,教授他生意之道,俨然视他为接班人了。
而这诸玢岩也不负厚望,聪明伶俐且勤勉奋强,学习武艺也好经商也罢,从来都不会让大侠夫妇二人失望。不仅如此,为人也是继承了大侠夫妇的仁义慈悲,到后来所到之处人们都将他视为大侠夫妇二人的化身。
据说有一天,诸玢岩从关外完成了一件大侠夫妇交待的任务刚回到家,却见大侠夫妇二人沉着脸让他跪了下来!屏退仆人后跟他说了几句话,具体说什么无从可知,只见诸玢岩伏地痛哭,悲伤欲绝。没多久便又出门了,这一出门便是半年。这半年间大侠夫妇闭门不出,也谢绝一切来客。
直到半年后,诸玢岩不知从什么地方又回来了,而且还带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回来。这老者来了之后便在后院搭炉起灶,却不让任何人参与,整个后院只留下大侠夫妇二人与诸玢岩。其他所有仆人、家丁全都赶至前院,只每日送餐到后院门口便须速速离开。
就这样过了整三月有余,这一天后院的门忽然开了,就见那个老者像是又老了几十岁一般,蹒跚着走了,也不见有人相送。等几个好事的仆人趴在门口一看,却见院落中央的一个玉台上一只金光夺目的凤冠在那熠熠生辉。
大侠夫妇显是异常开心,将所有家仆全都叫到了后院去参观那只凤冠,并介绍到它的名字叫“九凤金冠”。
说到这,那老道看了看“妙手神笔”方远,方远知其用意,是要准备描述那“九凤金冠”的模样了。老道又看向金花婆婆说道:“如果我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得请婆婆多指正!”
金花婆婆仍未理他,那老道并不在意,又接着讲说开来。
众多仆人围着那只“九凤金冠’都看傻了一般。按说他们常年跟着大侠夫妇,世上的奇珍异宝早应当是见怪不怪了,然而即便如此,当他们看到眼前那金冠之时仍是被其光华所震憾。
只见那“九凤金冠”大小也便与正常女子所佩戴的霞冠一般大小,然而通身由极上品的西海黄金所锻造,冠圈周身攀附着九只形态各异的彩凤,之所以是彩凤乃是因为九只凤凰却并不是黄金所铸,而是由九块颜色各异的极品宝石整雕而成。凤冠的顶檐依次排列八块透着淡青色光芒的蓝宝石,据当时近距离观看的一些家仆诉说,仅那一块纯正的大宝石在古代便可换城池数座。而金冠的正中央镶的是一块鹅蛋般大小的夜明珠。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