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未相逢师兄得秘密 再期遇西湖晓仙子(2)

换源:

  足有一柱香的功夫,这女子回身看了李正好久才在面前的画上落了最后一笔。再看墙上,李正酣睡的样子赫然出现在纸上,若是将这张纸放在李正身边,怕是再挑的人也难找一处不同。这女子满意地将白纸收下来又整齐地叠好放回怀中。最后又拿出一样东西,看起来像是一本用布包好的书,想了半天伸出左手掀起李正的衣襟将那小包塞了进去。

这女子从将李正携至此地到做完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出声,更没有露出容貌,只最后伸手掀李正衣领的时候能清楚地看到左手手背虎口处纹着三大五小八颗蓝色的小星星。做完这一切,女子拿出一块花生大小的药丸扔在了李正头顶的角落里,顿时满屋生出一股清香。不多会李正手脚都微微动了动,女子见状蒙上头巾随后来到门外,一个顿步便跃到半空,再一个翻身便消失在了夜色中。

次日清晨的漫湖山庄里,唐远志一觉睡醒再到隔壁去喊汤不坏却哪还有他的人影。走到门外正犯着迷糊,就听东边院子里传来一阵说笑,隐约就有汤不坏的声音。唐远志顺着声音走上去一看果不出所料,只见汤不坏正捧着一只海碗喝完最后一口粥并顺手递给了陆三,那陆三又笑嘻嘻地从一旁竹篮里的粥桶中给他添了一碗,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汤不坏。

只见汤不坏深吸一口气,然后问身旁的人道:“这是第几碗了?”

好几个人抢着说道:“第四碗了,第四碗!”

再看汤不坏毫不停顿,举起海碗便开始喝了起来。与此同时陆三行看到了唐远志,丢上手中的勺子便跑了上来,等唐远志问明白怎么回事之后不禁直摇头,原来昨晚冯照汉又摆酒席招待唐远志并把朱简一行一起叫上双方相聚之后,汤不坏与戏班里一个叫做簸箕的胖子便比试起饭量了,最后没分出胜负之后便相约今日一早再比赛喝粥看谁喝得多。

唐远志抱着手也便站在一旁看着,忽然瞥见戏班诸人的最后面还站着朱云珊,唐远志微笑着向朱云珊点头示意。

等汤不坏又喝完一碗,只见那个簸箕将碗一放,认输道:“不行,我喝不下去了!”

正常不论比试什么一方认输便都作罢了,哪知汤不坏不干,他自己跑过又给簸箕盛了一碗,还威胁人家说道:“认输也要将这碗喝下去,不然我揍你!”

那簸箕苦着脸说“我真的喝不下去了”,唐远志见状赶忙上去替他解围。汤不坏咧嘴笑着问唐远志道:“唐少侠,要不咱们再来比试一下啊?”

朱云珊也走上前,白了汤不坏一眼道:“比什么比,一桶粥都被你喝完了,别人还没吃早饭呢!”

众人正打闹说笑的时候,冯二公子也到了后院,他见大家正兴致勃勃地聚陇在一起便走上来想看看热闹。没等他还没走到人群附近,只见院子最东面一间客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正要出门的朱简一下子看到了冯二公子,赶忙跑过来迎了上去,同时不停地唤朱云珊道:“云珊,冯二公子来了,快请他进屋来坐会!”

冯二公子倒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推却,同时向唐远志说道:“远志,若是有空想请你借一步说话。”

汤不坏也不再硬要簸箕再接着喝粥,看着二人向院外走去也想跟过去。朱云珊说道:“你跟去干嘛,过去再要打起来不成!”

汤不坏邪然一笑道:“我本来打算去听听他们说些什么,莫不是在商量谁要娶你不成!”

朱云珊闻言羞红了脸,手里正拿着一块馒头便想也不想径直砸了过去。

一方天里,冯照汉坐在书桌前沉思着,远远听到有脚步声来,便站了起来到茶桌前落坐,同时顺手将桌子上的一本书用抹布盖了起来。

冯二公子开门引唐远志进去,看到冯照汉坐在里面唐远志倒是一愣,他只以为是冯二公子单独找他的。冯照汉依旧笑容满面地站起来相迎,口里更是不住地虚寒问暖对唐远志的起居很是关切。

唐远志知道他们肯定是有事要问,心里先做起了准备。他估摸着应该还是金冠的事情。哪知道冯照汉也是开门见山,问的事情却是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就见冯照汉直视唐远志的眼睛慢慢地问道:“唐少侠,你可识得雪山派的人?”

唐远志听到雪山派三个字的时候身子不禁动了一下,很快他就后怕是否被他们看了出来。强作镇定之后唐远志鼓起勇气看着冯照汉回答道:“雪山派我倒是听别人说起过,可里面的人却从没见过,更谈不上认识了!”

冯照汉不依不饶接着又问:“我听南极天师与我说起过,说那日你们在姑苏城遭遇砣矶三仙的时候曾见你使过一招有如神来之笔的飞枪之术,便是与当年叱诧武林的雪山朝日飞枪极为相似!”

说完这些他略做停顿,仍旧盯着他接着又说道:“不仅如此,南极天师曾经有幸与已故雪山掌门孙万平孙大侠并肩做战,他是识得那飞枪的样子的。据他回忆说,那晚你射出的飞枪便与当年孙大侠的飞枪是一般的模样!”

唐远志突然有了种自己好像赤条条的走在大街上任人围观的感觉,他心里急速转念该如何给自己解围。面前孙万平说完这些便自顾端起茶杯喝起了茶水不再看他。可冯二公子接着又说道:“远志,我们都知道雪山派当年的变故,或许你隐藏身份是有难言之隐,这些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可还有一件事你却想必是不知道的,你可知家父与当年雪山派的少主孙叔白前辈可是莫逆之交,可谓是过命的交情。如若你真的是雪山派的后人,那么我们真的就是世交了,打从今日起,这漫湖山庄是我冯二的家便也是你唐远志的家了!”

冯二公子这句话说得很是诚恳,唐远志也能感受到他说的是真心话。可这个时候他脑子里全是舅舅曾经无数次和他交待的那句话,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他的身份。同时又万分懊恼,不该在认识的人面前使出飞枪。

冯照汉见他低头不再说话突然大声地笑了笑,满是爽朗豪气,只听他说道:“唐少侠,有些话你不必多说了,俗话产得好‘一切尽在不言中’,既然你现在不想说那我们也不必强求,可方才犬子说的话你要记在心里,哪天你想告诉我的时候尽可跟我说,世叔定将你如自己的孩子一般护在身后,纵然这江湖再多险恶多变,我保证风雨皆不会沾到你身上!”

唐远志点了点头,冯照汉见状如释重负般向椅背上靠去,他在等着唐远志说下去。可唐远志说的话一下子又让他皱起眉头,只听唐远志说道:“江湖上人人都说冯庄主义薄云天、仁义天下。方才听了您的话更让我深信不疑了。想必那雪山派的前辈交到您这样的朋友真是他的大幸,可我确实不识得雪山派的人,更不说与他们有交情了。”

临了他又说道:“我也偶然听人谈起过雪山派的轶事,其中关于飞枪也听说过。据说飞枪传人都是随身带着几柄飞枪的,可谓枪不离身、枪在人在!可你看我……”

说罢唐远志突然站了起来,只见他拉开袍子的襟带将内里翻开同时漏出空空如也的裹腰向冯家父子展示了一下。接着又说道:“那一晚我的确发出一柄小枪,具体什么招式我也忘了,只是当时情况紧急我便匆忙扔了出去。至于那杆小枪说来了是巧合,是我到姑苏城之后有一日在古玩店里见它制得精妙花二两银子买的!”

说完这些唐远志暗自长出一口气,心里不禁感谢起汤不坏来,心道与他待久了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编假话的水平见长了!

他在心里想着不知这番说辞能否瞒得过他们,却没注意冯家父子悄悄对视了一眼。只听冯照汉长叹一声说道:“唉,看来我是空欢喜一场,本以为能见到故人之后以便有机会能弥补当年雪山内变的之时没能出一份力的遗憾,看来天不遂人愿啊!叔白兄弟,你可别怪哥哥啊!”

说罢掀开盖着的抹布,拿起底下那本已然年久泛黄的古书故意放在面前好让唐远志看到上面《录云经》三个大字,接着说道:“这本天下绝学、武林瑰宝曾是叔白兄弟借与我一阅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只待有朝一日能物归原主,看来如今还只能让它待在这漫湖山庄里了!”

唐远志自然也听说过《录云经》,可是他不为所动,反而此时一刻也不想再漫湖山庄里待着了,与冯家父子又闲聊了一会之后便提出告辞。冯二公子自然不让,直言怎能刚来几天就要走了。唐远志解释说他之所以赶来太原一是赴当日分别之时的约定,其次主要是听闻冯二公子受了伤故此要来看望一下。眼下既然二公子你也早已痊愈,且听说金冠已被送至皇宫大内几无再图的可能性,那么我便无需待在太原了,并说自己打算取道南下回泸州老家看看。

冯二公坚决不允他离开,可唐远志一再坚持,最后没有办法冯二公子只得答应,但他让唐远志应了下来,九月初九江南景福寺的南圣叟广一法师要召开一场重阳大会,据说天下各路英雄都会到场,除此之外已经提前数月派人遍寻天下去请早已成为传说、数十年来都没人再见过的其它三位圣叟参加。这场几十年来再次举行的重阳大会的盛况自然不是去年以年轻人为主的武林大会能与之比拟的。冯二公子和唐远志说,屇时自己会随父亲前往参加,让唐远志务必也要前往好再将次相见。

唐远志自然满口答应下来,这倒不是他随便应承,因为他也想见识一下冯二公子口中的重阳大会。话都说好了接下来便不再过多矫情,回到后院与朱云珊及戏班众人告别之后,冯家父子亲自将唐远志二人送到山庄门口,又一番拜别之后,唐、汤二人纵身上马,迎着正渐渐升空的耀耀红日向南方奔去。

等二人离开山庄足有十里地之后,汤不坏在前面突然“吁”地一声喝住了马。唐远志赶忙也停了下来,正要发问为何停下随即便恍然大悟,他止不住又开始好奇,追问汤不坏将金冠藏在了何处。哪想汤不坏将马牵到官道下边任它自顾到河滩边饮水啃草,自己则找了块朝阳的树桩靠着眯着眼睡起了觉就是不告诉他。唐远志也在他身边坐下直呼大哥长大哥短的,可任由他磨破嘴皮汤不坏就是不告诉他,只说道等天黑了答案自然揭晓。

太原城西北的那间破落土地庙里,被蒙汗药迷倒已经睡了一个多时辰的李正猛然一下子坐了起来,警剔地看了看四周好像并没有什么危险。李正放松下来就觉得脑袋昏沉沉的,伸手想揉揉又闻到一股子淡淡的清香,香味入鼻之后瞬间就觉得神清气爽,那种昏痛感随之也就消失贻尽了。

他回忆起方才的经过,明白自己是被那个卖羊肉汤的胖老板下了药,可是眼下他来不及多想,活动活动四肢万幸并无异常,正要起身的时候恰好瞥见方才头底下放了一封信。

李正好奇地拿起来,先是举着信封晃了几晃感觉并无异常这才打开,可抽出信笺看到映入眼帘那熟悉的字迹和开头的“小正吾儿”这几个字,李正忽然鼻子一酸。原来写这封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日夜思念的母亲韩怜英。

信中韩怜英先是与他说了自己和李成元一切安好,此刻正生活在一个有如世外桃园般的地方,那里不仅山川秀丽,更有许多难得一见的江湖前辈每日相伴,闲暇之余便是互相探研武学,让他无需挂念同时又一再嘱托李正切要照顾好自己,在行伍中无需抢功争名,只要平安便可。

同时又说明他们不太容易找到唐远志和陈安阳,相对只能托人找到有固定居所的李正,因此让他有时间一定要见到两位师弟向他们转达嘱托。信的最后又是几句对李正殷切的嘱咐,还说是为了不让他过多地问起旁人这才用此方法将信送达。信的最后,告诉他按照那本书好生习练武艺,并且练好之后再依次转交给陈安阳与唐远志接着习练。

短短两页的信李正看完之后从头又看了几遍这才停下,脸上早已是泪流不止。他回忆起从前在泸州城里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掐指算来自从父母突然消失到现在已有五年了。

李正满腹伤怀,将信拿起来又看了一遍,看到最后说的那本书,这才想起来弯腰在地上找了好一会可并没看到有什么书籍,正打算起身再到外面看看,就感觉怀里有些异样,伸手摸出一看,竟是一本被撕掉了前头一半的陈旧老书,也看不到名字,只在第一页粘了一张纸条,看字迹却又是父亲李成元的两句话,大意是因为这本书只有后面一半,因此让他习练的时候切记不要用任何内力,只学里面的招式等到全然融会贯通之后再慢慢引着《无量大方经》的几功心法一起修习,切不能急功近利贪于速成。

将信仔细地叠好之后,李正重又把它和那本书一起包好之后放回怀中,伸手摸了好几遍这才放心。再走出土地庙,心里虽还有些感伤但又觉身上好像充满了力量。他本想回客房去休息,可又一想前日听漫湖山庄的家丁说唐远志近些日就会到太原来,既然如此那不如今晚便去漫湖山庄找一找他,正好把这封信也给他看,想来他也定会开心异常;至于这本书,父母专程送来的肯定不是一般的武学秘籍,而从小父亲便说陈安阳和唐远志练武的天份都比他强,那么不如就先把书送给唐远志让他先学着。

打定主意之后李正兴致勃勃地摸到城墙边上,找了个僻静的位置纵身跃起又在墙面上二次发力,转眼间翻到了城外不做过多停留便消失在往城西去的夜色中。

与此同时漫湖山庄的大门正对面,一排枝叶繁茂的大树底下躲着两个人正看着左右四个家丁分守两侧的山庄大门,正门的牌匾两旁挂着大大的灯笼,灯光足可将大门附近照得有如白昼。

这两人正是去又复返的唐远志和汤不坏。就听唐远志问道:“不是要去取金冠吗,又来这儿干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