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许昌议宛城,出征初谋定

换源:

  许昌议事厅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凝重得如同深夜的寒潭。

曹操高坐主位,目光扫过厅内众人,沉声道:“诸位,我意已决,出兵宛城!”

话音刚落,厅内便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荀彧眉头微蹙,陈群面露忧色,典韦则一如既往地沉默不语,手按剑柄,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主公,”夏侯惇粗犷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沉默,“宛城张绣不过一介跳梁小丑,何须如此兴师动众?末将愿领三千兵马,定能将其生擒活捉!”

“元让勇武,吾自然信得过。”曹操微微一笑,语气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只是张绣虽不足为惧,但他身边却有贾诩这等毒士,不得不防。”

夏侯惇有些不服气地哼了一声,“那贾诩不过一介文弱书生,末将一刀便能将其……”

“元让!”曹操语气略微加重,“切勿轻敌!此番出征,务必谨慎行事。”他顿了顿,又道,“此次出征,粮草辎重该如何分配?”

夏侯惇一听这话,立刻来了精神,“主公,末将请命为先锋,理应多分些粮草军械,也好早日拿下宛城,为大军开路!”

此言一出,其他几位将领也纷纷附和,争执起来。

有人认为应该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攻下宛城;也有人认为应该分兵多路,防止张绣逃窜。

一时间,议事厅内如同菜市场般嘈杂。

曹操看着争论不休的众人,眉头紧锁。

他知道,军备物资有限,如何合理分配至关重要。

他正要开口说话,却见一直沉默不语的郭嘉缓缓站起身来……

郭嘉摇着羽扇,慢悠悠地站起身,嘴角噙着一丝淡笑,说道:“诸位将军稍安勿躁。依嘉之见,元让将军勇冠三军,攻破宛城自然不在话下,但也不必过于担忧粮草辎重之事。”

他环视一周,见众人都将目光投向自己,才继续说道,“宛城地处南阳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我军只需轻装简行,快速突袭,便可就地取材,解决粮草问题。如此一来,既能节省军资,又能加快行军速度,岂不妙哉?”

郭嘉话音刚落,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众人细细思量,都觉得郭嘉此言甚是有理。

夏侯惇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也无法反驳,只得闷闷地坐下。

陈群则抚掌称赞道:“奉孝此计甚妙!既可节省粮草,又能速战速决,实乃上策!”

曹操也点头表示赞同,“奉孝之言,正合我意。元让,你此次率领五千精兵,务必速战速决,切勿拖延!”

夏侯惇抱拳领命:“末将遵命!”

正当众人以为出征之事已定,荀彧却缓缓开口道:“主公,彧还有一事,不得不提……”

荀彧眉头紧锁,缓缓开口道:“主公,彧还有一事,不得不提。宛城虽易取,但我们不得不防备周边诸侯趁虚而入。袁术盘踞淮南,虎视眈眈;刘表坐拥荆州,亦非善类。若我军倾巢而出攻打宛城,许昌空虚,恐遭他人觊觎。”

荀彧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众人头上,厅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夏侯惇原本兴奋的神情也渐渐消退,他粗声说道:“文若此言有理,若我军攻打宛城时,后方被偷袭,后果不堪设想。”

陈群也面露担忧之色:“是啊,主公,此事不得不慎重考虑。”

郭嘉摇着羽扇,沉吟片刻,说道:“文若所虑不无道理,但若因此裹足不前,岂非错失良机?依嘉之见,可留一部分兵力驻守许昌,以防万一。”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郭嘉此言可行。

然而,留下多少兵力驻守,又该如何分配粮草辎重,却成了新的难题。

一时间,厅内议论纷纷。

曹操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荀彧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然而,他更清楚,若错过这次机会,再想攻取宛城就难上加难了。

他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不必忧虑,我料定袁术和刘表短期内不会轻举妄动。袁术虽拥兵自重,但内部矛盾重重,自顾不暇;刘表虽占据荆州,但其性格懦弱,不敢轻易出兵。”

曹操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意已决,此次出征宛城,夏侯惇率领五千精兵,郭嘉随军参赞军机;典韦率领五百虎卫,护卫粮草辎重;其余将士留守许昌,由荀彧和陈群负责调度,确保万无一失。”

众人听到曹操如此果断的安排,心中钦佩不已。

他们对曹操的先见之明深信不疑,原本的担忧也一扫而空。

曹操的目光落在桌案上的地图上,宛城的位置被他重重地圈了起来。

他拿起令箭,递给夏侯惇和典韦,“你二人即刻准备,明日一早,准时出发!”

夏侯惇和典韦接过令箭,抱拳领命:“末将遵命!”二人转身离去,厅内只剩下曹操、荀彧、陈群和郭嘉四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