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回到许昌后,立刻着手巩固这座新都城。
城墙加固,粮仓充盈,军队的训练也更加严格,许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荀彧和陈群,一文一武,如同曹操的左膀右臂,将许昌治理得井井有条。
“文若,如今许昌初具规模,但人才仍然匮乏啊。”曹操站在城楼上,俯瞰着城内景象,对身旁的荀彧说道。
“主公所言极是,”荀彧拱手道,“如今乱世,正是招揽人才的良机。主公仁义之名远播,相信不久便会有贤士来投。”
果不其然,随着许昌的崛起,不少人才慕名而来,其中不乏精通兵法、治国之道的能人异士。
曹操求贤若渴,对这些人才委以重任,一时间,许昌人才济济,更添繁荣。
一日,曹操与陈群巡视许昌城,见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百姓安居乐业,心中甚是欣慰。
“文则,许昌能有今日,你功不可没。”曹操赞许地拍了拍陈群的肩膀。
陈群连忙躬身道:“皆是主公英明,属下不敢居功。”
然而,繁荣的背后也暗藏着隐患。
随着外来人才的涌入,与许昌本地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
一些本地士绅,仗着自己资历老,对新来的人才心存不满,认为他们抢占了自己的位置和资源。
而新来的人才则认为自己能力出众,理应得到重用,对本地士绅的排挤也毫不客气。
双方明争暗斗,互不相让,渐渐形成了两股势力,让曹操感到头疼不已。
这天,典韦急匆匆地来到曹操的书房,“主公,城内本地士绅和新投靠的官员又起了争执,双方甚至动起了手!”
曹操眉头紧锁,“怎么回事?”
“本地官员认为新来的官员不懂许昌的规矩,越俎代庖,而新来的官员则认为本地官员尸位素餐,阻碍许昌发展……”典韦将事情的经过详细禀报。
曹操听后,脸色阴沉,猛地一拍桌子,“岂有此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们却内讧不止,成何体统!”
“看来,是时候整顿一下这股歪风邪气了……”他转头看向典韦,“去,把荀彧和陈群叫来。”
荀彧和陈群很快赶到。
曹操将城内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三人商议良久,最终制定了一套公平的考核和分配权力的制度。
不论资历和出身,只看能力和功绩。
所有官员,不论新旧,都必须参加考核。
考核内容涵盖了政务处理、军事策略、民生治理等各个方面,由曹操亲自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考试现场,气氛紧张,本地官员和新投靠的官员都卯足了劲,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一些原本趾高气昂的本地士绅,此刻也收敛了傲慢,认真作答。
而那些新来的人才,更是全力以赴,希望能在这个新的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结果出来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些尸位素餐的本地官员名落孙山,而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则脱颖而出。
曹操当众宣布了任命,对表现优秀者委以重任,不论出身,一视同仁。
这一举措,不仅让有能力的人得到了机会,也让那些心存不满的本地势力哑口无言。
新的制度实施后,许昌的政务效率大大提高,城内的矛盾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众人对曹操的敬畏更深一层,也更加信服他的领导。
曹操看着欣欣向荣的许昌,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这只是他霸业的开始。
许昌的繁荣引起了远方诸侯的注意。
一日,一位使者来到许昌,带来了袁术的书信。
信中,袁术对曹操的成就表示赞赏,并提出希望曹操能归附于他,共同成就霸业。
作为回报,袁术承诺给予曹操丰厚的赏赐和高官厚禄。
使者趾高气昂地宣读着袁术的信,言语间充满了对曹操的轻视,仿佛曹操归附袁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周围的官员们都屏住了呼吸,偷偷观察着曹操的反应。
曹操听完使者的话,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缓缓地拿起袁术的书信,看了一遍,然后……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告诉袁术,这天下,可不是他袁家说了算的!”说罢,他将书信撕得粉碎,扔在了使者的脚下。
使者脸色大变,哆哆嗦嗦地指着曹操,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没想到曹操竟然如此大胆,敢如此羞辱袁术。
周围的官员们也都被曹操的举动惊呆了,气氛一时凝滞。
“滚!”典韦一声怒喝,吓得使者连滚带爬地逃出了许昌。
袁术收到使者的回报,勃然大怒。
他没想到曹操竟然敢如此拒绝他,顿时感觉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他立刻召集众将,扬言要挥兵攻打许昌,让曹操付出代价。
消息传回许昌,一些官员开始担忧起来。袁术实力强大,兵多将广,而许昌刚刚建立,根基还不稳固。
“主公,袁术势大,我们不得不防啊!”陈群忧心忡忡地说道。
曹操却显得镇定自若,他微微一笑,说道:“诸位不必担心,我早已料到袁术会有此举动。”
他带着众人来到城外的军营,指着排列整齐的士兵和堆积如山的粮草,说道:“看看,这就是我们许昌的底气!袁术想来,尽管让他来!”
随后,曹操又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作战计划,详细地分析了袁术的兵力部署和可能采取的进攻路线,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众人看着曹操胸有成竹的样子,原本的担忧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曹操的钦佩和信心。
“主公英明!”荀彧率先赞叹道,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
曹操看着斗志昂扬的众人,心中充满了豪迈之情。
这场战斗不可避免,也是他进一步扩张势力的机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