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市场冲击

换源:

  梅雨季节的沪市黏腻得如同未干的树脂,林远站在陆家嘴双子塔78层的发布会后台,大理石地面倒映着他微微发颤的身影。定制西装第三颗纽扣内侧,还残留着三天前在实验室调试设备时蹭上的机油,此刻正随着他急促的呼吸,若有若无地散发出刺鼻气味。落地窗外,黄浦江裹着浑浊的江水蜿蜒东去,渡轮拉响的汽笛穿透双层隔音玻璃,像一把生锈的锯子在割裂他紧绷的神经。

林总,媒体已经就位。苏瑶的声音混着空调出风口的嗡鸣传来。她今天特意换上了酒红色真丝衬衫,耳后别着的山茶花胸针却是林远在义乌小商品城买的纪念品。平板电脑屏幕的冷光映在她眼底,实时刷新的微博词条如同沸腾的岩浆:#林氏新品翻车实录#阅读量正以每分钟十万的速度攀升,热评第一是某科技博主的嘲讽:PPT造车的戏码搬到智能终端,草包太子果然只会玩虚的。

林远的喉结上下滚动,伸手去摸内袋里的样品模型,指尖却触到了更尖锐的东西——那是他送外卖时总爱揣在兜里的金属打火机,磨砂外壳上还刻着平安是福的烫金字样。这个从夜市五块钱淘来的小物件,此刻却像块烧红的烙铁,提醒着他截然不同的两段人生。

旋转门开启的瞬间,混着香水味的热浪扑面而来。林远数着脚下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砖,七步,九步,十二步,当镁光灯骤然亮起时,他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盖过了掌声。前排VIP区,竞争对手王氏集团的千金王曼妮正慢条斯理地涂着指甲油,她腕间的百达翡丽陀飞轮腕表折射出冷光,仿佛在无声嘲笑。

各位,林远的声音撞在水晶吊灯上又弹回来,带着细微的回响,三个月前,有人说我们的研发是痴人说梦;一个月前,有人预言我们的产品会胎死腹中;就在昨天,还有人在网络上散布不实谣言。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观众席上窃窃私语的媒体记者,注意到角落里坐着的《科创板日报》资深撰稿人老周,此人素来以毒舌著称,此刻正转着钢笔,镜片后的眼睛像猎鹰般锐利。

展示台缓缓升起时,中央空调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十二台样品在聚光灯下流转着液态般的光泽,当工程师演示跨屏协作功能时,后排传来设备跌落的脆响。林远余光瞥见某竞品高管慌乱捡手机的模样,掌心却沁出冷汗——他清楚记得,昨天深夜苏瑶在实验室反复检查过所有设备,绝不会出现这种低级失误。

就在演示进行到续航测试环节,后台突然传来尖锐的警报声。红色应急灯开始疯狂旋转,将整个会场染成血色炼狱。林远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那些被竞争对手恶意攻击的夜晚突然涌入脑海:论坛里铺天盖地的水军帖,财经频道嘉宾的冷嘲热讽,还有家族长辈们似笑非笑的目光。

看来连设备都迫不及待要展示自己的性能。他听见自己说出这句话,声音陌生得像从别人胸腔里发出来的。皮鞋踏在地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当掀开设备背板的刹那,刺鼻的焦糊味中,他注意到电路板某处明显有撬动的痕迹——是十字螺丝刀留下的月牙形缺口,和他在车间见过的维修工工具一模一样。

观众席传来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前排的王曼妮放下了补妆的镜子,嘴角勾起一抹得逞的笑。林远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在这时想起了七年前的雨夜。那时他还是个骑着电动车的外卖员,在浦东机场附近的工地摔了车,餐盒里的热汤泼在腿上,疼得他直冒冷汗。可当他咬着牙把那份迟到的订单送到时,客户一句辛苦了,就让所有委屈烟消云散。

各位请看,他举起故障设备,金属边缘硌得掌心生疼,这不是事故,而是我们特意准备的压力测试。全息投影在半空展开的瞬间,他听见苏瑶在后台倒吸了一口凉气。光影交错中,他看见老周的钢笔停在了笔记本上,神情从戏谑转为专注。

发布会结束后,暴雨终于倾盆而下。林远站在地下车库的玻璃门前,看着雨幕中霓虹灯牌的倒影支离破碎。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老家的发小打来的:远子,我在直播间看你了!咱村那台破电视终于能连上你做的投屏了!带着乡音的话语像把温柔的梳子,抚平了他竖起的刺。

在想什么?苏瑶撑着伞出现在身后,伞骨上的水珠溅在她米色风衣上,晕开深色的斑点。她递来的牛皮纸袋里,是热腾腾的生煎包,南京路那家老字号,还是你当外卖员时带我去的。

林远咬开金黄的外皮,汤汁烫得他直吸气。记忆突然翻涌:那是个大雪天,他超时半小时送到订单,客户却投诉他洒了汤。心灰意冷时,苏瑶在配送站等他,手里就拎着这份生煎。其实很多时候,她当时说,我们拼命解释的样子,反而像在掩饰什么。

深夜的办公室里,林远盯着舆情监测系统不断跳动的数字。突然,一条私信引起了他的注意:林总,我是今天发布会后排摔手机的人。如果需要,我可以作证设备被人动过手脚。发送者的ID是技术宅拯救世界,头像竟是他最爱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初号机。

凌晨三点,林远和苏瑶蹲在公司机房的地板上。服务器的蓝光映在他们脸上,像极了攻克技术难关的那些夜晚。查到了,苏瑶推了推眼镜,屏幕上跳出一串IP地址,大部分水军攻击都来自漕河泾的某个机房,和王氏集团的办公楼直线距离不到五百米。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林远桌上的外卖员工牌上。塑料外壳有些泛黄,照片里的少年笑得灿烂,背后是东方明珠闪烁的灯光。现在,同样的晨光中,他拨通了法务部的电话:准备起诉吧,证据越充分越好。

当第一波产品在南京路旗舰店发售时,队伍已经排到了人民广场。林远戴着鸭舌帽混在人群里,听见两个中学生的对话:这个分屏功能超酷!比某果的强多了!听说研发老总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连外卖订单编号都能背下来!

他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打火机,金属表面已经被体温焐得温热。苏瑶发来消息:老周的深度报道发了,标题叫《从外卖箱到智能终端:一个关于坚守的商业神话》。抬头望去,巨幅广告牌上,新产品的宣传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更好的科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