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免疫系统

换源:

  视频画面中,注射器尖端悬垂的液滴在镜头前闪烁。王刚将手机贴近耳边,背景音里有规律的水滴声,还有——他猛地抬头——某种大型设备的低频嗡鸣。

污水处理厂。他冲出公寓,轮胎在雨中嘶叫着抓地,凶手在城东废弃的制药厂实验室!那里有全市唯一的四级生物安全柜。

对讲机里传来调度员确认特警队出动的回复,但王刚等不及了。导航显示二十分钟的车程,他八分钟就冲到了厂区锈蚀的大门前。下车时,他顺手抄起了后备箱里的骨骼标本箱——里面除了股骨模型,还藏着一把解剖刀。

雨水顺着破裂的厂房顶棚形成一道道水帘。王刚踩着积水的反光,循着隐约的电机声摸向地下室。通道尽头,泛绿的应急灯照亮一扇气密门,窗口透出诡异的蓝光。

透过玻璃,他看见刘宇欣被束缚在牙科椅上,头无力地垂着。一个穿防护服的身影正在准备静脉注射,操作台上排列着五支标有免疫球蛋白字样的安瓿瓶。

王刚踹门的瞬间,防护服里的人抬起头——防毒面具的镜片后,一双眼睛闪过一丝愉悦。注射器毫不犹豫地刺向刘宇欣的肘静脉。

骨骼标本箱脱手飞出,在空中划出弧线。箱子砸在操作台上,玻璃器皿爆裂的脆响中,王刚扑过去抓住对方手腕。防护服下的肌肉比他想象的更为强壮。

你知道免疫系统怎么工作吗?面具后传来电子变声的嗤笑,它会标记异物,然后——

王刚的解剖刀划破防护服,在对方前臂留下一道血痕。那人吃痛松手,注射器掉在地上。门外突然传来警笛声,凶手咒骂一声,撞开备用通道逃窜。

刘队!王刚扯开束缚带。刘宇欣的颈动脉脉搏微弱但规律,肘弯处有个新鲜针眼。他迅速从急救包取出拮抗剂,针头刺入她手臂时,刘宇欣的眼睫颤动了一下。

生...理盐水...她气若游丝,他只打了...生理盐水

王刚这才注意到地上碎裂的安瓿瓶——标签被刻意磨损,但瓶底代码显示确实是普通盐水。这是个测试,或者说,一场羞辱。

特警冲进来时,王刚正抱着刘宇欣走向救护车。她在他怀里轻得像个标本模型,湿透的警服下露出腰间大片淤青。王刚发现自己无法松开手指,直到医护人员强行掰开他的手。

免疫系统...刘宇欣在被抬上救护车时突然抓住他的衣领,他在做...抗体标本集...

救护车门关上的瞬间,王刚明白了。第一名死者代表物理屏障(皮肤与黏膜),第二名是先天免疫(呼吸道纤毛),第三名是血液循环中的补体系统,第四名是消化道菌群...而今天,凶手想获取的是特异性免疫的象征——警察,这个社会的抗体。

回到犯罪现场,技术科正在采集证据。王刚注意到气密门内侧贴着一张课表——凤城医学院免疫学实验课,每周三下午。课表右下角有个墨水晕染的指纹。

查这个老师。他对赶来的刘一手说,却发现年轻人脸色异常苍白,怎么了?

刘一手举起证物袋,里面是个透明小瓶:在凶手逃跑的通道里发现的...是十年前那个案子里,凶手专门收集的...

瓶子里,几粒白色药片已经潮解。王刚不需要检验就知道——这是刘一手当年卧底时被迫服用的神经抑制剂。

医院走廊的灯光惨白得刺眼。王刚坐在ICU外的长椅上,机械地翻看现场照片。刘一手拿着两份档案袋走过来,眼下挂着浓重的阴影。

陈铭的档案有问题。他压低声音,他入职警队前在凤城医学院当过两年助教,导师正是马文远。但更奇怪的是这个——

第二份档案让王刚的脊椎窜过一道寒意。七年前一场校园实验室爆炸案,死者是陈铭的同门师弟。尸检报告上的签名龙飞凤舞,但王刚一眼认出那是自己读研时最讨厌的教授——现任省厅法医顾问林森的字迹。

爆炸案现场也发现了这种药片。刘一手的声音开始发抖,和我当年吃的一模一样...

病房门突然打开,护士推着刘宇欣出来。她脸上有了血色,右手紧攥着什么。当王刚靠近时,她摊开手掌——一把黄铜钥匙,柄上刻着解剖楼214。

凶手...塞在我口袋里。她虚弱地说,他想让我们...去那里...

王刚接过钥匙,金属表面还残留着刘宇欣的体温。钥匙齿纹异常复杂,不是普通门锁用的。他想起医学院解剖楼214室——那是全校唯一配备电子冷冻柜的标本准备室。

通知特警队。他站起身,却被刘宇欣拉住。

等等...她努力聚焦视线,凶手故意留下线索...这不正常...他在调虎离山...

王刚突然醒悟。如果凶手真的想引他们去医学院,完全没必要冒险把钥匙塞给昏迷的刘宇欣——除非他有把握警方会全员出动。

查陈铭现在的位置!他抓起对讲机。

调度员的回复让所有人血液凝固:陈铭请假了,而系统显示他的警官证半小时前在城南垃圾焚烧厂刷过门禁。

那是全市医疗废弃物最终处理的地方——也是获取各类病原体的最佳场所。

当夜,王刚回到公寓时已近凌晨。门锁没有撬动痕迹,但玄关的地板上有粒极小的结晶体。他蹲下嗅了嗅——是干冰升华后的痕迹,常用于运输生物样本。

书桌上的《法医病理学》被翻到了免疫组织化学章节,页边有人用红笔画了个笑脸。王刚猛地合上书,转身时瞥见冰箱门上的便签——他早上写的牛奶已过期后面,多了一行打印字迹:

法医应该知道,腐败从内部开始才最有趣。

卧室窗帘微微晃动。王刚拔出随身携带的解剖刀逼近,发现窗台上放着个培养皿。琼脂表面生长着菌落,排列成他的警号形状。

培养皿下压着张纸条:下次我们玩真的。PS:你拿解剖刀的姿势真标准,就像当年在医学院时一样。

王刚的呼吸凝滞了。只有一个人会用这种语气说话——他研究生时期的室友,因精神问题退学的天才,曾经在动物实验室用同样手法排列过细菌菌落。

而那个人,官方记录显示五年前就已经自杀身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