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你得比别人更拼命!

换源:

  在历史的长河中,1978年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年份。

这一年,中国大地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学的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整个社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成为了无数有志青年改变命运的契机。

社会上普遍认为数理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会选择读文科。

理工科被视为通往远大前程的康庄大道,争当科学家是有志青年最崇高的理想和无上的荣光。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口号,如同一面旗帜,在那个年代高高飘扬,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于数理化的学习浪潮中。

作为一名文科考生,沈长安承受着来自弟弟妹妹“你怎么不学数理化,将来怎么走遍天下啊?”的质疑和压力。

“不是不学数理化,是三辈子都没有学会啊!”

沈长安也想像穿越前辈一样,一学就会过目不忘,可是三辈子都是学渣,他能怎么办?

金手指只是一个储物间,也没有什么过目不忘的神通。

怎么办?

只能拼命!比别人更拼命!

虽然这个年代在外人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文科同样蕴含着无尽的魅力和价值。

但沈长安非常赞同张雪峰单口相声中说过的:政治考试的大题可以乱写,外语作文你不会写,你还可以抄一下阅读理解,但是数学的大题你不会,那你就只能写一个孤孤单单的“解”!

世界百大名校从2020年前后就开始分别的进行文科学科调整,像阿斯顿大学的历史、语言和翻译学院先后宣布关闭,英国肯特大学更是淘汰了艺术史、人类学、新闻学、哲学和宗教等6个学科课程。

在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音乐学、广播电视学、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人文社科专业早已成为高校裁撤的“重灾区”。

幸好现在的年代,文学哲学历史的地位空前高涨,学文科的也不会如同后世一般的衰落。

备考的日子紧张而又艰苦。

补习班成了大家的战场,每天没完没了的背诵和做模拟题,让大家疲惫不堪。

教室里弥漫着焦灼不安的气氛,每个人都在为了那场决定命运的考试全力以赴。学生们被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因为没有正规的教材,缺少各种试题,老师们也似乎感到了力不从心,渐渐地开始“放羊”,让学生们自习,想干啥就干啥,他们也不再过多干涉。

知青们一开始那“打不垮”、“压不烂”、“敢与天地斗”的心气全都烟消云散,支撑下去全凭意志力。

这一年入夏后,天气就开始变的非常闷热,仿佛空气都被凝固了。

沈长安坐在教室里,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滑落,打湿了书本和试卷。望着窗外,心中不禁担忧起来:“还没到六月,现在就这么热,那到了考场该有多热啊?”

这样的天气,无疑给本就艰难的备考增添了更多的困难。

老妈是沈长安最坚强的后盾,出身书香门第的她懂得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改变身份阶层的正道,所以她知道读书对家里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无论多么困难,她都会支持家中的孩子读书。

入夏后的夜晚,酷热难耐,露天的灯光引来了飞蛾蜂拥而至,蚊虫也如同凶猛的野兽一般,对人体展开了疯狂的攻击。

为了抵御蚊虫的叮咬,沈长安只好穿上厚一些的长袖衣裤,扎紧袖口和裤腿。尽管如此,汗水还是不停地流淌,湿透了衣衫。

条件非常艰苦,不要说空调,就连电风扇都没有。就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那样,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

这段时间,沈长安还是从干妈那里拿了不少通用技术资料回来翻译。

这些资料都是以编译小组的名义进行出版的,所以不会署名,他一边要翻译,一边还要复习,老妈看了都心疼。

看着沈长安每天辛苦学习到深夜,她又怎么忍心呢?

每天晚上九点多,母亲就会开始催沈长安上床睡觉,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心疼和关爱。

为了安慰老妈,沈长安只好假装顺从。等她入睡后,又悄悄爬起来继续学习。

复习了一个半月后,沈长安就觉得这样简单的复习,日子实在有些无聊。

天气越来越闷热,这样的时节,总会让人无精打采。现在巴不得一天都躺在浸满了凉水的水缸里。

除了艰苦的学习环境,那时最缺乏的就是高考复习资料。

传说中的“数理化自学丛书”都是手抄本!

1978年1月25日,《解放日报》2版中间位置刊登了一则430字的简讯——《数理化自学丛书》在上海重印出版。开篇第一句写着: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出版的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一出现在各地新华书店的书架上,便被人们抢购一空。

这句话并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很多年以后,书店退休职工回忆说,那时每天新华书店离开门还有好几个小时,门外就已是人山人海了,抢购的队伍可以从山东路、九江路、汉口路一直排到河南路。绵延数里!

“有的人拿着小板凳,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半夜里来排队的。”新华书店门口甚至出现了“黄牛”倒卖的现象。

找不到更多的复习资料,学子们手中的资料大多是老师们东拼西凑和自编油印的一些零散资料,质量参差不齐。

有时,这些资料墨迹未干就被迫不及待地用上了,弄得书本和试卷上一塌糊涂。

但学子们依然如获至宝,珍惜每一份资料,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资料虽然简陋,但却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和期望,是莘莘学子们备考的重要武器。

1978年的高考为全国命题,正式考试时可以加试外语作为录取时的参考分。

对于这些从未接触过外语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寻找学习外语的方法。很多人听说沈长安外语了得,有些姑娘三俩结伴就敢直接找上门来,直接了当的表达希望能借阅外语教材,跟着沈长安练习口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外语。

高蕴红周末回家,看着对面沈家进进出出的莺莺燕燕,心中有些酸酸的,说道:“有些人就是不爱走正道,见天的和社会上的人不清不楚!”

高爸说道:“听说是来找长安学外语的。”

“学外语?”高蕴红有些不信。

“沈老三今年也要参加高考?”姐姐高继红不屑地问道。姐姐高继红去年高考没考好,今年要继续参加高考,她是插班进了二十一中旁听。

“是啊,你不是二十一中复习班吗?怎么没见过他?”高爸问道。

姐姐高继红说道:“听说咱们这片的知青统一安排在东直门中学上免费的复习班,今天来的应该都是东直门中学的学生。”

“沈老三一个初中生,学了啥外语啊?这些人也是脑子坏掉了!”高爸撇了撇嘴说道。

高爸笑着说道:“你说,沈老三不是说在边境下乡插队的?会不会是在那边和人学的苏联话?”

高妈谢静心情不是很愉快,在一旁一直不吱声。

因为她一早就听说了不少问路的女孩找沈家老三,知道这些找上门来的女孩是为了什么。

说出来会让她俩姐妹更崩溃的是,在她们姐妹看来,瞧不上眼的沈老三居然成了作家!

听门口的碎嘴婆子说,沈家老三这段时间天天都有汇款单,听说是翻译费?!

你个胡同混子居然能混上翻译费了?

听说都已经收了有好几百块的稿费!比老高和自己的工资收入都高!

这到哪里去说理去!

高妈谢静这几天被苏佩兰见一回怼一回的,搞的她都想出去躲几天了,只好在一旁默不作声。

这些找上门来的学生搞的沈长安不胜其扰。

只好推辞说自己其他科目基础薄弱,正要抓紧复习,确实没有时间,让她们去找老师补习。

补习班里没有发生任何臆想中的高中爱情故事,重点中学学生和想考试的知青们绝大多数都极其自律,连下课撒尿都夹着腿一溜小跑。

只剩不到半年的时间,正是考生们全力冲刺的时节,所有孩子们全都摆出了一副生人勿近的防备架势。

也没人愿意和你说话,哪怕你帅出读者老爷们的颜值,照样不鸟你。

你考的好与坏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沈长安虽然将书本上的知识全都还给了老师,但前世好歹也是上过大学的人,哪怕是十八流大学也是硬考进去的,高中课本上的内容相对来说,学习起来也不是那么的吃力。

成熟心智的好处,就是让沈长安懂得如何更加有效的去学习,他没有被动的只是跟着老师们讲课的课本一节节的在走,而是先将课本通读一遍,归纳出一些知识点来,列出大纲,然后按照大纲的模式去逐条填充。

考文科的语文、生物、地理、历史、政治这些只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对他来说要追赶起来很简单。

最令他高兴的就是终于可以不用理会那个充满了数学的芬芳、令他曾经欲仙欲死的吉米多维奇,不用just刷it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