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部分地区恢复了高考,但当时时间紧,有点手忙脚乱的。
今年是大规模恢复了高考,高考的意义不言而喻,国家经历了十年的停滞,急需各种人才加入生产建设中。
这一年全国共有630万人高考,最后录取了40.2万人。录取率仅为6.3%。
77、78级这两届大学生是实实在在的百中挑一,被称之为“天之骄子”。
1978年,在辽省铁路局当工人的马蔚华,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并如愿考入了吉大经济系,二十年后这位当年的铁路工人成为了招商银行行长。
这一年,黄宏生、陈伟财、李东生也如愿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而且这三名同班同寝的学生,在日后分别成为了康佳、创维、TCL中国家电行业三大巨头。
相对于这批人的幸运,川省蓉城的刘永好三兄弟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三兄弟全部过了高考分数线,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没有被录取。
而东直门中学的考生却幸运地抽中考点,就在本校,不必赶场。
才六点半,沈长安就被苏佩兰叫起床了,说是宜早不宜迟,她熬了一锅绵绵的小米粥,只让他吃点咸菜就小米粥,早饭不让吃的太油腻。
早早的被老妈赶到了考场,可是考场都还没开放,百无聊赖的沈长安只好去外面散步转了一圈。
看看时间差不多,就随着人流进了考场。
这年月也没有家长送考这一说,更不会有人穿一身旗袍,纹一腚的苍蝇在学校外面等考生。
1978年7月20日早上8点,沈长安和许多北新桥的知青一起,在东直门中学第6考场的大平房里参加了考试。
说是考场,其实就是一个大平房,里面摆着几十张双人课桌,桌子上用白粉笔画着考生号。
这个考场有100多名考生,来自北新桥的各个街道。
进考场前,要先在大院门口验准考证,进考场后,再由监考老师按考生号安排座位。
考场周边刷了不少的大字标语口号:“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接受祖国挑选”。
坐下后要把准考证放在课桌的右上方,方便监考老师的查验。
等外面的钟声敲响后,监考老师开始发放考卷。
全场肃静了下来。
“先别急着作题!先别急着作题!各位考生先把姓名、准考号认真填写到姓名栏!认真核对!”
接下来的时间里,整个考场只传来钢笔沙沙的声响。
时间过的就像是放风狂奔的二哈。转瞬间,上午的考试就结束了。
虽然大家心里都很紧张,但没有人去议论考试的结果,好像谁议论谁就是动机不纯。
当天考的是政治和历史,题目不难,出来后沈长安感觉及格应该没有问题。回到家里,大家也自觉地不去过问,避免加大沈长安的心理压力。
第二天考的是数学、地理。
除了数学这个老大难,地理考的也好像还行。高考数学试卷文理科是一张卷,只是文理科考生需要选做的题目不一样,难度较大的最后一道大题,文科生不用做。
数学一考完,沈长安的心态就开始放松了,有了越考越好的状态。
第三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的是外语,报考外语院校或者相关专业的考生,还要在23号加试外语口语。
今年各科满分100,总分500分。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考,全国一张卷。
7月底,成绩公布了,沈长安果然是超常发挥,考了381分,其中语文82分,数学51分,政治83分,历史80分,地理85分,英语85分。
考取了超过全国重点大学340分的录取线41分的好成绩,此外还有85分的外语笔试参考成绩和全优的口试参考成绩。
当天晚上就听到对面屋子里传来高继红丧魂落魄、撕心裂肺的哭声,不出所料,她又一次落榜了。
紧接着,体检结果出来了,沈长安的身体可与超人相媲美,可以录取。
8月底的一天下午,区招生办和街道办来人到家里通知,让他参加英语口试。
原来,今年由于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成绩都很差,所以不管报考什么专业、凡外语成绩在30分以上的考生都要参加口语复试。
各科成绩中,英语是沈长安的强项。
8月28日早上8点半,走进了设在交道口北三条的东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考场。
英语口试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口语问答,第二部分是发音,老师让考生读一段文章。
第三部分是阅读理解,让考生随便在一堆考卷中选一张,在两分钟内看完,然后不看卷子回答问题、复述内容。
第四部分是翻译。
老师当场给打了90分,这个分数也是交道口考场所有考生最高分。
口试结束后,区招生办的老师告诉沈长安,由于他的分数较高,志愿可以报得高一点。
他进一步暗示说道,招生老师很重视英语分数,英语分数高的考生往往会被优先考虑。
清华北大录取分数应该在400分左右,以沈长安的分数,或许不那么稳妥,但人大、北邮、北师大都是可以考虑。
听到这个消息,沈长安真是高兴极了,三辈子都没体验过的重点大学,一下子居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沈长安的第一志愿填报的园明圆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第二志愿填了个帝都广播学院新闻系;
第三志愿填报了北师大英语系,他估计自己应该能被第三志愿录取。
9月初,沈长安意外地接到了帝都广播学院新闻系的面试通知。通知说,面试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时间安排在9月10日。
接到通知后,沈长安既高兴又紧张。
9月10日终于到了。早上8点,沈长安准时来到了设在广播学院校内的教学楼三楼的考场。
笔试的内容是英译汉和汉译英,考试的内容对沈长安来说都不难,很快就答完了。
从广播学院回来后,沈长安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
等待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
老妈每天下午在邮递员来的时间都会到杂院门口去看看有没有信,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哪怕沈长安九月又写了两篇《方世玉》的武侠小说,又得了240元的稿酬,都引不起苏佩兰的兴致。
10月中旬的一天下午。
沈长安正在百万庄陪干妈遛弯,突然接到老慕打来的电话,说区招生办让他马上到招生办去一趟。
放下电话,立刻告诉干妈,估计是录取的事情有眉目了,干妈激动的说道:“快去快去,有消息打电话过来!”
沈长安骑上自行车就往区招生办赶。
果不其然,到了招生办,一位老师告诉他,帝都广播学院录取了,但专业不是原先定的新闻,而是电视新闻摄影专业录取,难道是要变成摄影师?
沈长安一怔,他只对冠西老师那种摄影性趣比较大啊!
招生办老师以为他是很失望,于是安慰他说道:“电视新闻摄影专业也很不错的,而且你若是有志于新闻,以后也可以干新闻工作的嘛。”
几天后,老妈苏佩兰如愿地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了帝都广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通知书上写着:“沈长安同学,我校决定录取你入电视新闻摄影专业学习,请你准时于1978年10月15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
捧着这张来之不易的录取通知书,老妈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又一次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南锣鼓巷的大街小巷中迷了路!
而高妈谢静在当天下午就收拾了一个小包袱,倒着小短腿连夜赶回昌平她娘家去住了。
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鲜花,多多收藏,多多月票,谢谢大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