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链上审判·军法如山

换源:

  咸阳宫内,空气仿佛凝固,沉重得几乎能压弯人的脊梁。

殿中烛火摇曳,映照着铜兽灯座上斑驳的绿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蜂蜡与松脂燃烧的气味。

王贲被两名铁甲卫士死死按住,肩胛骨几乎要被捏碎,铠甲与骨骼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

但他依旧奋力昂着头,铜铃般的双眼喷射着怒火,死死盯住阶上那个神色淡漠的年轻人。

他的喉咙因嘶吼而干裂,血腥味从齿缝间渗出:“子阳!你这妖人!竟敢用此等鬼蜮伎俩蛊惑军心,动摇国本!”

“我王氏世代忠良,为大秦出生入死,岂容你这般诬陷!”他声音沙哑,却充满了不甘与怨毒,每一个字都像从胸腔深处挤出。

子阳站在巨大的青铜鼎旁,身姿挺拔如松,面对王贲的咆哮,他只是淡淡一笑,那笑容在跳动的烛火下显得有些高深莫测。

鼎中香灰轻扬,带着一丝沉静的檀香,与王贲身上的汗臭与血腥形成鲜明对比。

“王将军,这不是妖术,而是共识。是陛下治下,朗朗乾坤的共识。”

话音未落,子阳手腕上那块看似寻常的墨玉手环微微一亮,幽蓝微光沿着石纹流转。

随即,他身后那面原本光滑的巨大石壁上,竟凭空浮现出一片淡蓝色的光幕,如同夜空中泛起的极光,令人心神震颤。

光幕之上,无数细密的金色小字如流水般浮现、滚动,仿佛有无形之手在书写天命。

“陛下,诸位大人,请看。”子阳侧身,伸手引向光幕,“此乃‘链上审判’模块,王贲将军叛乱一案,所有证据皆已自动生成,并同步至帝国各郡县、各边防军团的节点。今日起,军法,亦将透明化,公之于众,受万民监督。”

光幕上的信息清晰无比,一条条,一款款,构建出一条完整的、不容置疑的时间线:

“秦三十六年,九月初三,夜,王贲于上郡私下召集亲信校尉,密谋以‘清君侧’为名,夜袭咸阳,逼宫陛下。”

“九月初四,寅时,王贲所部三万七千人中,共计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七名士卒,在确认王贲并无陛下调兵虎符及诏令后,选择‘拒绝执行非法命令’,并自行向就近军法处节点报备。”

“九月初四,卯时,王贲强令剩余部队进军,遭遇苏角将军所部拦截。因军心涣散,且多数士卒认为王贲乃叛逆,其部一触即溃,叛军迅速瓦解。”

光幕下方,一个醒目的弹窗再次炸响,冰冷的数据清晰呈现:“王贲部共计三万七千人,其中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七人曾主动点击‘拒绝执行非法命令’并记录在案。”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烛火噼啪作响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

冷汗顺着王贲的鬓角滑落,滴落在青砖地面,溅起细微的水花。

他无法理解,为何他苦心经营的军队,会在一夜之间因为这虚无缥缈的“链网”而分崩离析。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苏角,那位在关键时刻率兵拦截王贲的将军,上前一步,甲胄碰撞发出铿锵之声,金属与皮革摩擦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刺耳。

他对着御座上的嬴政躬身行礼:“陛下,属下可以作证。王贲将军确未得陛下虎符与诏令,便擅自调动大军,其意图谋反,昭然若揭。若非链网预警,令多数忠勇将士明辨是非,后果不堪设想!”

子阳微微颔首,再次操作手环。

石壁上的光幕内容变换,出现了一个新的界面:“启动‘全民军法投票’程序。参与投票者范围:帝国所有在编边军士卒、地方驻军士卒及百将以上军官。针对王贲叛乱一案,请投票决定其刑罚:斩首、流放、或赦免。”

话音刚落,光幕下方立刻开始飞速滚动起一串串数字,代表着来自帝国各地的投票。

“同意斩首:89.6%”

“同意流放:7.2%”

“同意赦免:3.2%”

数字仍在不断跳动,但斩首的比例始终遥遥领先,并且还在缓慢上升。

丞相李斯一直紧锁着眉头,此刻终于忍不住出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陛下,子阳大人。军国大事,将帅生死,岂能如此轻率,仅凭这串数字便能定夺?军法自有定制,如此做法,恐失之草率,亦恐……动摇军心之根本。”

御座之上,嬴政的脸色阴晴不定。

他深邃的目光在王贲、子阳、李斯以及那闪烁的光幕之间来回扫视。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殿内众人几乎以为时间停止了流动。

终于,嬴政猛地一拍面前的龙案,发出沉重的声响,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依链网判决,王贲谋逆,证据确凿,民意昭昭!将其押赴市曹,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陛下圣明!”群臣大多躬身附和,声音却不如往常那般整齐洪亮,许多人的眼神中都带着复杂难明的情绪。

王贲彻底瘫软下去,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

他望着头顶的雕梁画栋,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难道,这就是大秦的未来?

一直侍立在嬴政身侧,如同影子般存在的赵高,此刻嘴角却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他用只有嬴政能听到的声音低语:“陛下可还记得,是谁让您不得不依靠这链网来判此大案?又是谁,让这军中之事,不再仅仅由陛下一言而决?”

嬴政握着龙案边缘的手猛然收紧,指节泛白。

他眼神陡然变得无比阴沉,缓缓转过头,目光如利剑般射向子阳:“子阳,你布下此局,究竟想要什么?”

子阳平静地迎向嬴政的目光,语气依旧淡然,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臣想要的,是陛下与万民的共识,是朗朗乾坤,是这大秦真正的万世基业。链网,只是实现这一切的工具。陛下是舵手,而臣,愿为舟楫。”

嬴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话,但眼底的猜忌与警惕却未曾消减分毫。

咸阳宫的风波,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落幕。

与此同时,在北地郡的军营中,年轻的都尉章邯默默地看着自己手腕上那块与子阳相似、但功能更为简化的墨玉手环。

手环上,清晰地显示着他的“贡献值”——这是链网系统根据军功、日常表现、以及在关键时刻的选择自动生成的评分。

他刚刚也参与了对王贲的投票,选择了“斩首”。

他低声自语:“若非链网提前示警,若非多数同袍选择了忠诚,当日王贲若遣我部随行,我……我或许也已身不由己,成了叛军的一员。”他感到一阵后怕,也对这链网生出几分敬畏。

而在另一处,上将军蒙毅则将一份关于推广“军链系统”至全国郡县府兵的奏章狠狠撕碎,掷于地上。

他面色铁青,怒声道:“荒唐!军令如山,岂容士卒置喙!以民意断军法,长此以往,军纪何在?将权何在?此等制度,名为透明,实为祸根,终将颠覆我大秦军制,乃至国本!”他决定明日早朝,定要联合朝中老臣,全力阻止此事的进一步扩大。

咸阳的震荡尚未平息,其深远的影响已经如水波般扩散。

遥远的北方草原,月色如水,几名匈奴的斥候游骑悄无声息地潜伏在秦国长城边境线的阴影之中。

他们中为首的一人,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压低声音对同伴说:“听说了吗?南蛮子那边,不仅弄出了一种叫什么‘汉币’的新钱,还搞了个什么‘军链’,连他们自己的大将军都能被手下的小兵投票弄死。我看,秦人的天,要变了。”

其余几名斥候闻言,眼中也露出贪婪与蠢蠢欲动的神色。

他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开始更加频繁地刺探着边境的动静,寻找着可能出现的任何一丝可乘之机。

夜色越来越浓,边境线上,几座沉寂的烽火台在寒风中矗立,如同沉默的巨人。

远方,似乎有微弱的火光一闪而逝,又似乎只是夜鸟惊飞时带起的错觉。

一切,都还笼罩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下,但暗流已然汹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