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星期一多云
早晨醒来,我习惯性地查看《奇术色医》的更新。王洋已经开始将老医者传授的知识整合成自己的医术体系,章节末尾他甚至提到打算将这些成果记录成书,暂定名为《新元针经》。这个情节让我联想到自己昨天整理的中医学习笔记,不禁会心一笑,小说与现实再次巧妙地呼应。
看完更新,我突然意识到《奇术色医》已经连载了两百多章,按照作者的更新速度,在开学前应该能读完这一部分的故事。我决定在暑假剩余的时间里,争取把小说目前的章节全部看完,为自己这段特殊的阅读旅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开学后,可以尝试阅读一些新类型的小说,拓宽自己的视野。
吃早饭时,妈妈问我:昨天整理笔记整理到很晚,都弄完了吗?
基本完成了,我点点头,这一个月学到的东西比想象中多。对了,我打算在剩下的暑假时间里把《奇术色医》目前更新的部分全部读完,开学后换一些新类型的小说看看。
这是个不错的想法,爸爸赞同道,读书也要有规划,不能总沉浸在一种类型中。大学生活会接触到更多元的知识和思想,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明智的。
早饭后,我收到了一个快递,打开一看,是青囊先生寄来的两本书:一本是《医古文选读》,另一本是《考古发掘基础知识》,书的扉页上写着:知识无涯,贵在融通。愿这两本书能对你的大学学习有所帮助。
这个意外惊喜让我非常感动。我立刻给青囊先生发去感谢信息,他很快回复:你的经历让我想起自己大学时代的探索历程。知识之间总有联系,找到这些联系,就能构建更完整的认知体系。
我将两本书放在床头,决定今天先继续看《奇术色医》,晚上再翻阅新书。我为自己规划了一个阅读计划:每天至少看十章《奇术色医》,争取在开学前读完目前更新的全部内容;同时,每天抽出一小时阅读青囊先生送的两本书。
中午,林晓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和她一起组建一个读书小组,互相推荐好书,共同学习。我们可以把各自专业中有趣的内容分享给对方,她提议,我负责中医部分,你负责考古部分,这样两个领域都能有所涉猎。
我欣然同意了这个提议:太好了!我正计划在暑假读完《奇术色医》,开学后尝试一些新类型的小说和学术读物。有个读书伙伴会更有动力。
我也在考虑拓展阅读范围,林晓说,《奇术色医》确实很好看,但大学里我们需要接触更多元的内容。我听说有些历史推理小说与考古相关,可能对你的专业学习有帮助。
她的建议让我眼前一亮,我们约定各自列出一份书单,互相交流。通话结束后,我立刻上网搜索了一些历史推理类小说的信息,发现确实有很多与文物、考古相关的题材,这可能会成为我开学后的新阅读方向。
下午,我继续阅读《奇术色医》,同时开始准备一份开学所需物品的详细清单。看到王洋在小说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医术体系,我也开始思考如何在大学里系统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考古学是我的主修,但中医知识将是我的特色辅助方向,这种独特的组合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学术视角。
晚饭后,我开始阅读《医古文选读》的序言部分。书中提到医古文研究需要历史学、语言学、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持,这与考古学的跨学科特性非常相似。这种共通点让我更加确信自己的学习方向是正确的。
晚上,老刘发来信息,告诉我他准备开学后加入学校的科幻小说俱乐部,问我有没有兴趣也尝试一些新类型的小说。我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暑假先把《奇术色医》读完,开学后可能会转向历史推理类小说。不过科幻也很有吸引力,有好书记得推荐给我。
临睡前,我又读了几章《奇术色医》。王洋的故事正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他决定将自己整合的医学体系向更多人传授,希望能够重现中医的辉煌。这个情节让我想到自己也可以在大学里组建一个小型学习小组,将我对中医与考古结合的见解分享给志同道合的同学。
放下手机,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几个构思:
1.在大学里尝试建立一个古医学研究小组,邀请对医学史和医学考古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2.暑假剩余时间读完《奇术色医》,开学后转向历史推理类和科幻类小说。
3.与林晓保持联系,定期交流各自专业的学习心得。
4.有机会的话,联系刘教授和青囊先生,请教专业问题。
写完这些计划,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晰和期待。《奇术色医》带给我的不仅是阅读的乐趣,还有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规划。这本小说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思考的大门,而现在,我已经准备好走出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了。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进入梦乡,梦中的我站在大学图书馆里,面前是一排排等待被探索的书籍,每一本都承载着新的知识和体验,等待我去发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