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三千罪墙2

换源:

  过不多时,路潇遥白包袱微微作响,他急忙从里头取出一黑符,符上数个蝌蚪文若隐若现,画儿好奇挨近问道:“上头写的什么?”

路潇遥皱眉道:“这是我门的密咒文,爹爹说要解此降,只能求助神僧五失。”

画儿疑道:“五失?不就是隐居九荷山『云深竹隐』的老和尚?听说他心境澄明,可感应咱们肉眼不能见的事。”

路潇遥道:“画儿,你小小年纪,懂得真多。”

画儿嫣然道:“跟着公子四处游走,总增加许多见闻。”

路潇遥道:“九荷山离这儿需三日行程,来回六日,只余一日时间可运用,而且……”众人本燃起一丝希望,见他语意一转,心下又凉了半截。

孤焰接口道:“二弟,你多保重,画儿,带上金木鱼和佛螺髻发,咱们走吧!”风小刀尚未回话,画儿急忙起身,二人已出洞口,绝尘而去。

背后只余路潇遥喊声未歇:“月大哥,爹爹说五失神僧从不见外人的!”

明月如霜,二人行出塔外半里许,孤焰即嘬唇吹哨,不多时,沉静夜空中竟盘旋一巨鸮,身长丈许,展翅三倍余,鹰目金锐、神风顾盼地俯冲疾下.

将近地面时,二人一跃而上,御鸮乘风翱翔,飞往九荷山。

头顶星光灿烂、脚下灯火辉煌,实是一番绮丽美景,但主仆二人皆无心欣赏,画儿道:“公子,你身子未恢复,怎能去云深竹隐那种地方?你当真要冒险救他们?不如咱们带风大哥离开吧。”

孤焰道:“倘若咱们收手,二弟又会如何?”

画儿知道风小刀定会不顾伤势,坚持自己救人,轻声叹道:“你待风大哥真好,他却不知道。”

孤焰淡淡地道:“兄弟间原是不需计较。”画儿虽不再劝说,心中却十分不安。

黎明时分,一道金色曙光迎面洒来,二人一鸟沐浴在晨曦之中,十分温暖和煦,但见四周峰峦渺渺、绵延起伏,将万顷竹海尽包覆其中,微风拂过,竹叶翻腾摇曳、竹声涛涛不息,就像置身绿波碧海中。

画儿见这翠嫩欲滴的美景,身心不由得舒畅起来,深深吸一口气,道:“公子,你瞧!满山竹海真让人心旷神怡,难怪老和尚要躲在这儿修行,还将小斋取名云深竹隐。”

孤焰微笑道:“这儿山岭峻绝、峡谷深邃,名为『幽岭关』,与『独松关』、『百丈关』并称『独松三关』,从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不如你想的那么隔尘绝世,依这『五女冷泉』上溯,便可到九荷山的云深竹隐,咱们步行前去,以免惊扰神僧。”

他一拍巨鸮颈背,巨鸮缓缓回翔而下,停驻竹林内,二人落地后,巨鸮又振翼起飞,长翅扑得竹叶嗤嗤声响,扰乱了这一片祥和,它昂首长啸,即旋风飞去。

五女冷泉有一美丽传说,乃五个仙子在大旱时为拯救竹林而开挖冷泉,是以泉水格外甘爽甜美,泉中不时雀跃着百岁娃娃鱼,模样十分可喜。二人延着冷泉曲回盘绕、蹬道上行,一路泉声淙淙、竹香沁心,修竹苍翠、拂人衣裙,分外神清气凉。

行了半日,前方终于出现独座青山,其形秀美傲立,一山拥九峰,峰体椭圆似花瓣,就像一朵盛开的荷花,正是九荷山。

竹林深处忽然走出一名僧者,拦住两人去路,此僧双目炯炯、光华外放,身形高壮,筋骨有着苦行磨练的硬实,手中拿一竹杖,口唇嚅动,却未发半点声音。

孤焰作揖道:“在下月孤焰,求见五失神僧。”僧者摇摇头,意示不肯让见,孤焰道:“大师可是五失神僧座下第四弟子失言?”失言点头,孤焰又道:“神僧是佛门高人,该有慈悲心,我为求救众生而来,他怎能不见?”

失言竹杖运劲于地,速写道:“师尊静修,百年不见外人。”从字痕轻易深入土石寸许,已显其功力深厚。

孤焰道:“失言大师并不是五失神僧,怎知他老人家这次不肯例外?”

失言又写道:“贫僧会失言,皆因从前多辩,才自戕口舌,请施主莫以濠梁上的『鱼、我之辩』考较。”

他所指乃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证。

孤焰淡淡一笑,暗忖此僧果是慧心之人,不愧是五失门下,自己尚不能动武,画儿又不敌众僧,此行有求于人,不能硬闯,只得凭悟佛取胜。

他想失言竟会因一心向佛,为免造口孽而自戕为哑,看来原是性情爆烈、行事坚决之人,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大师阻止在下,众生若因你而亡,岂非徒造杀孽,又毁神僧功德?”

失言见他口齿伶俐,升起从前好辩之心,寻思:“他竟指责我造下杀孽,不如出一道难题教他知难而退!”便写道:“施主若能体贴佛心,贫僧就不再留难。”

此言正中孤焰下怀,忙作揖道:“大师请示下。”

失言写道:“登天难,黄莲苦,春冰薄,江湖险,故一心向佛,清修于四方之间。”意指孤焰前行艰难,十分危险,五失神僧一心清修于小斋之内,不见外界风波。

孤焰答道:“求人更难,”瞧了失言一眼,续道:“世情更薄,人心更险,仍行侠为民,善恶于寸心之内。”

中间少的一句乃是“哑巴更苦”,句句点出求众僧虽难,仍要行侠仗义,放不放行,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劝失言莫要成为“情薄心险”之人。

失言听孤焰取笑自己残缺,登时脸色铁青,怒写道:“哑巴不苦,言善万难。”

意指“我哑巴不苦,你这出恶言、造口孽的小子才苦,要教你吐出善言,真比教哑巴说话还难!”

孤焰见他短短八字就把自己臭骂一顿,微笑回道:“言善非难,行之万难。”意指“你明知救人没错,却不放行,说好话有什么难?要一往无前的行善才是最难。”

失言愕然半晌,终竹杖一摆,豁然让身,不再拦阻。孤焰拱手道:“大师海涵,小子得罪了。”

二人告别失言后,往竹林深处继续前行,转眼间,第二位僧人已在前方。

此僧左右手各戴金环,身形稍矮,双目翻白,额间有一血红疤痕,形貌颇为吓人,应是被那刀伤破了双目脉络,以至不能视物。

孤焰不欺其眼盲,仍恭敬行礼道:“失明大师,在下月孤焰,求见五失神僧。”

失明听声辨形,知他礼数周到,也合十还礼道:“善哉!贫僧眼盲多年,已许久未见晨暮变化、四时更迭,想请问小施主,竹海景观究竟是怎样?”

孤焰道:“竹海景色四季皆不同,春雨后,新笋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夏风拂时,一林绿初满、时鼓瑶涧风。秋月萧瑟,仍见万顷箭杆拂彩云、千里峡谷泛碧波。冬雪临时,雪拥翠筱满霜华、心质本洁还明镜。不知大师问的是何时景观?”

失明道:“若要如实知,如实见当下。”

孤焰暗忖此人虽外貌可怖,但内心平静,无嗔无惧,是随和悠然之人,问道:“敢问大师何时进到此处静修?当时又是何种景观?”

失明道:“约莫五十年前,此处一片祥和,当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几处结庐、若干人烟,劳碌勤身心、闲暇道是非』。”

孤焰回道:“如今此处一片清明,当下景观应是『见山见水不见山水,道是道非不道是非,如来之境即是化境,众生之心乃是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