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盟规与情,苏婉的背叛

换源:

  金陵的霜夜透着凉意,苏婉的绣绷上还缠着半幅百福图,丝线在烛火下泛着微光。

忽有檐角铜铃轻响,她指间银针一颤,在缎面上划出歪斜的针脚——那是天机盟特有的惊雀暗号,意味着长老驾临。

苏姑娘果然勤勉。暗格里转出灰袍老者,袖中滑出一只赤金小匣,决赛日近,粮道线索就在林昭手中,此为牵机引,只需半勺入面汤,他自会吐露所有。

匣中毒粉呈淡紫色,在烛光下流转着诡异的磷光。苏婉想起三月前初入金陵,林昭曾在暴雨中为她撑起半片油布,老灶头的面汤蒸腾着热气,驱散了她身上的寒意。如今那碗汤的温度,正与手中毒粉的冰凉激烈碰撞。

长老可知,她指尖抚过绣绷上未完工的灶台纹样,林昭每日寅时便起,用祖传铜瓢舀取秦淮河活水,揉面时要加三滴梅雨季的露水。他守着那灶台,守的不是生意,是街坊的烟火气。

老者冷笑掀髯:江湖人不谈烟火,只论成败。三日后若不见林昭倒在决赛场,你腰间的凤吟铃便要换作断魂锁。话音未落,人已如青烟般消失,赤金匣留在绣绷上,像一枚烫手的烙铁。

三更梆子响过,苏婉打开秘藏的香料匣。里面整齐码着十二色食用色素,是她为绣庄染线特制的——取洛神花熬红,蝶豆花开蓝,栀子果染黄,最妙的是用紫薯汁调和的晚霞粉,色如残阳,入水即化。

晚霞粉秘制方:

选金陵特产的紫心薯,于秋分日带露采摘,切片后用竹筛晾晒七七四十九日,磨粉后过百目细筛,再以桃花蜜调和成膏,色泽如晚霞映江,无毒且有清肠之效。

她用银簪挑出与牵机引色泽相近的晚霞粉,小心翼翼地填入赤金匣。毒粉遇热会散出杏仁味,她便在色素膏中混入微量陈皮粉,冲淡气味。

想起林昭吃面时总爱配一碟镇江香醋,她又往色素里滴了滴醋汁,让颜色更接近毒粉遇酸后的变化。

绣绷上的百福图突然被她翻了个面,素白缎底上浮现出细密的针脚。她以银线为墨,丝线为笔,在缎面下绣出漕帮密道的地形图——太平门的栓马桩是入口,老灶头的灶台暗格是中转站,图中甚至标出了密道里三处用糯米浆混合桐油砌成的机关墙。

林昭啊林昭,她对着绣绷低语,针尖刺破指尖,血珠滴在密道图的终点,我苏婉欠你的面汤人情,便用这针脚还了。

决赛日的晨光漫过青石板巷,老灶头面馆的铜锅正咕嘟作响。苏婉混在帮厨的妇人中,袖中赤金匣随着心跳轻颤。

她看见林昭系着靛蓝围裙,正将揉好的面剂摔在案板上,每一声脆响都像敲在她心上。

苏姑娘来得正好,林昭递过一碗刚出锅的阳春面,尝尝这蟹粉狮子头面,我特意用了你送的紫苏叶提香。

面碗热气腾腾,浮着金黄的蟹油,碗底卧着拳头大的狮子头,肉质纹理间嵌着细碎的紫苏叶。

苏婉接过面碗时,指尖在碗底快速一抹——那里早被她用特制胶水粘好了绣着密道图的缎面。

她趁林昭转身捞面的间隙,将赤金匣中的晚霞粉倒入自己的汤碗,又用筷子搅散,汤汁瞬间染成与牵机引无二的淡紫色。

这汤色......旁边的陆明玥皱眉,她今日特意穿了身素白衣裙,腰间挂着陆家祖传的银锁片,林昭,你这汤里加了什么?

苏婉抢先开口,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惊慌:哎呀!莫不是我刚才手滑,把染线的颜料掉进汤里了?她举起自己的碗,你们看,我的汤也变色了,幸好只是食用色素。

林昭接过她的碗轻嗅,陈皮混合着紫薯的甜香钻入鼻腔:苏姑娘这颜料倒是奇特,竟与我老家一种叫晚霞薯的作物颜色相似。他舀了勺汤尝味,酸甜适口,竟比寻常面汤更开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