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即将进站,请注意安全……”
站台上的喇叭响起嘶哑的广播声。
庄图南紧了紧围巾,初春的苏城还是清冷。
站台上人群渐渐聚集,有拎着藤编旅行箱的旅人,有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还有踮着脚尖张望的学生。
清晨的阳光透过站台的玻璃顶洒下来,给熙攘的人群镀上一层淡金色。
“哥,你说外公他们坐了这么久的火车,累不累啊?”庄筱婷拽着庄图南的衣角,小脸满是担忧。
她穿着黄玲新做的小棉袄,蓝底碎花面料衬得她格外精神。
“放心,我让他们订的是软卧,比较舒服。”
庄图南摸摸妹妹的头。他知道这个年代的绿皮火车确实艰苦,但总比硬座好得多。
黄玲站在一旁,不停整理衣服和头发。
她难得地让宋莹帮忙化了淡妆,穿上了自己做的新衣裳。“也不知道爸妈在车上吃得好不好,我该带点心来的……”
庄图南看着母亲紧张的样子,心中一暖。
自从正式提交了离婚报告,她的笑容多了起来,整个人都年轻了不少。
虽然过年才见过黄外公外婆,但是现在心境很不一样,好像她又回到了嫁人前的姑娘心态,她还能承欢父母膝下。
远处传来一声悠长的汽笛,站台上的人群骚动起来。
一列绿皮火车缓缓驶入,车厢之间的铁链碰撞,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
不久,大波人群涌出出站口。
“来了!”庄筱婷欢呼一声,蹦跳着要往前冲。
庄图南赶紧拉住她:“别急,人太多,当心撞到你。”
车门打开,穿着中山装的黄外公最先出现在出站口。
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但腰板依然挺直。
外婆跟在后面,斯文内敛,显出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端庄。
最后是小舅舅黄志强,还是那么精神,换上便装更时髦了。
“爸!妈!”黄玲几步冲上去,眼泪一下子涌出来。
“外公!外婆!”庄筱婷也跑过去,被外婆一把抱起来。
黄志强拍了拍庄图南的肩膀:“图南,又长高了不少啊。”
他打量着庄图南,目光中带着几分惊讶。
这个外甥举手投足间又多了几分稳重。
庄图南接过行李:“外公外婆舅舅,先去招待所安顿下来吧,我已经订好了房间。”
“这孩子,”外公满意地点点头,“做事周到。”
一行人坐上公共汽车。
车上有人听出外公口音,闲聊起来:“老先生是从广州来的?那边暖和,来苏城得多穿点……”
外婆一路拉着庄筱婷的手,不时给她擦擦鼻子,塞块水果糖。“瘦了,在学校吃得好吗?”
“吃得好着呢!”庄筱婷眉飞色舞地说,“哥哥总给我带好吃的,我们每天都吃好多鱼,好多肉!”
庄图南有时会跟松鹤楼用鱼换肉,毕竟肉票经常有,供销社肉不常有。
招待所的房间虽然简单,但收拾得很干净。
小舅舅还是精神奕奕,但是两位老人坐了那么久火车,都面带疲乏,图南让几位长辈先在招待所休息好,晚上黄玲在家里做饭,一家子一起吃个团圆饭。明天再去逛苏城。
外公外婆相视一笑,对黄玲的担心都少了许多,因为图南这孩子实在贴心又能干,一般大人都不及他。
初春的平江路,青石板上还带着晨露。庄图南带着一家人漫步在这条千年古街上,远处传来叮叮咚咚的小贩叫卖声。
“这是苏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庄图南介绍道,“从南宋就有了。”
外公抬头看着两侧的建筑,“这雕花的门楣,看这灰瓦白墙,活脱脱一幅江南水墨画。”
各家店铺都在开门准备,茶叶店的老板正在门口擦拭铜制茶罐,看见新客,热情招呼:“来尝尝新到的碧螺春!”
“图南,那是什么?”黄志强指着一家店铺门口的铜炉。
“那是桂花糕的店铺,”庄图南笑着解释,“苏城人最爱吃桂花糕了。”
黄志强已经被香味吸引:“咱们买点尝尝?”
热气腾腾的桂花糕刚出锅,金黄软糯,香甜扑鼻。
黄志强一口一块,吃得喷香。
庄筱婷捧着一块,小口小口地吃,满脸幸福。
拐过一个弄堂,前面豁然开朗。
一座小桥横跨河面,河水清澈,能看见游鱼在水底悠然游动。
岸边的杨柳刚抽出嫩芽,绿意盎然。
“这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啊,”外婆感叹,“苏城果然处处是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