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停着几艘乌篷船,船家正在擦拭船舷。
庄图南领着大家上了一艘,顺着河道荡去。船桨划过水面,激起一阵阵涟漪。
两岸的民居倒映在水中,屋檐的飞角犹如凤凰展翅。
“这河道纵横交错。”
“古时候,商人就是坐着这样的船,把苏城的丝绸、瓷器运往各地。”
外公点头:“难怪苏杭自古就是‘人间天堂’。”
中午时分,一行人来到了寒山寺。
古朴的寺院坐落在城西,钟楼高耸入云。
庄筱婷仰着小脸,数着一层层的琉璃瓦。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外公吟诵着这首千古名诗,声音在寺院的回廊中回荡。
寺院里香火缭绕,信众来来往往。
庄筱婷好奇地看着墙上的壁画,那是讲述佛家故事的彩绘。
午后,庄图南又带着大家去了狮子林。这座苏城四大名园之一,以假山著称。曲径通幽,步移景异,每转一个弯都是不同的景致。
“这假山叫‘真山真水’,”庄图南指着眼前的太湖石,“是用太湖的石头叠起来的,能看出狮子的形状。”
外婆拉着庄筱婷的手,在假山间穿行:“这设计真是巧妙,走着走着就迷了路,却又处处有出口。”
园中的茶室里,几位老人正在品茶下棋。檐角挂着鸟笼,黄鹂偶尔啼鸣一声。阳光透过疏枝照在棋盘上,影影绰绰。
“苏城的园林,”外公感慨,“真是把生活过成了艺术。”
游览了一天,天色渐晚,庄图南提议:“咱们去松鹤楼吃晚饭吧。”
松鹤楼已经很热闹了。大堂里人声鼎沸,服务员端着托盘来回穿梭。墙上挂着苏城山水画,朱漆的房梁上悬着铜制的宫灯,处处透着老字号的气派。
庄图南要了二楼靠窗的雅间。阳光透过彩绘玻璃洒进来,茶香袅袅升起。
图南提前了好几天跟老张打招呼留个好位置,老张不敢怠慢。
他们松鹤楼最近生意兴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仰仗了招牌菜——特级清蒸鱼,而这鱼都是这位小爷庄图南供应的。
庄图南供应的蔬菜,也成了只给重要客户供应的特供。没办法,量少,他们只能先照顾上层生意。
靠着这些优质食材做出的特供菜品,为钱老板拉来不少上层人脉。所以就连钱老板都要给庄图南面子,他一个手下人更是不敢得罪。
老张正亲自布置餐具:“今天特意让厨房准备了新菜……”
“麻烦张叔了。”庄图南客气答谢。
“可不能这么客气,咱们谁跟谁,可惜老板今天不在,要在一定跟各位喝几杯!”
“下次一定!”场面话庄图南也不少说。
“这位就是黄老先生吧?”老张面向外公黄志明热络地招呼。
“先来个松鼠桂鱼,再来个清炖河豚,”庄图南熟练地点菜,“还有时令的青菜……”
“好嘞!”老张笑着记下。
外公外婆瞧着自家这小孙孙,落落大方、宠辱不惊的样子实在让人惊讶。再说这老张明显是老江湖,对着图南都是客客气气,礼数一点不马虎。
两位老人对图南是越看越顺眼了,心里真心地为黄玲高兴,有这么个好儿子,下半辈子可是不愁了。
老张退出去,让人上菜。
隔壁包间传来一阵喧哗。
“领导,您别急着走啊!”一个醉醺醺的声音响起,“以后您来,我跟这老张打声招呼,一准给您最好的位置,打骨折价!”
庄图南的眉头一皱,这声音再熟悉不过——是庄赶美。
果然,隔壁包间门被拉开,庄赶美摇摇晃晃地搀扶着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往外走。
庄赶美也穿着衬衣皮鞋,收拾得人模狗样。
转过走廊,正好看见庄图南一家。
庄赶美愣了一下,随即堆起笑容:“哎呦,这不是图南和大嫂吗?”
外公外婆面色如常,但眼神已有了几分不悦。
黄玲下意识别过脸去,庄家二老只偏心这没出息的小儿子,黄玲对这肥头大耳的小叔子从来没好印象。
庄赶美仿佛抓住了什么把柄,咧嘴笑道:“大嫂,这是带着娘家人来松鹤楼吃饭啊?不过……”他打了个酒嗝,“你一个工人,哪来的钱来这种地方?”
领导皱起眉头,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插曲很是不快。这庄赶美喝了点酒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要不是看在礼数的份上,他本不打算来的。
但庄赶美已经醉得不管不顾:“再说了,你都要跟我哥离婚,还在这装什么体面?娘家人来了又怎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