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终于静默地告别了烟台,阳光慷慨地洒满大地,俨然跳过了冬末的迟疑与拖沓。树枝上留恋的残雪,无声地融化,变成一颗颗水晶般的泪珠,顺着枝条沉沉滑落,在坚硬地面上晕染开淡淡的湿痕。空气浸润着湿润的气息,清新得让人恍惚,仿佛春天已悄然提前降临。
期末考试结束,校园里溢满卸下重担的轻松。成绩与名次早已不再是大家心头的“紧箍咒”,顺利通关、安稳结束,便是同学们最大的心愿。一班同学们迅速张罗着聚餐活动,文艺委员木易更是用心良苦——添加才艺表演环节,美其名曰“促进同学交流”。是啊,时光像无声的溪水静静流淌,一个学期转瞬即逝,不少同学,甚至彼此间还未曾好好说过几句话呢。
“四大美女”之一的木易来自泰安,为了这次活动,她可谓耗尽了心思。选址反复斟酌,最终定在菜肴可口又能尽兴歌唱的烟师食府KTV包间。但难题接踵而至——一班女生多,男生少,外语系的男生们普遍腼腆羞涩。倘若不加以引导,聚会时男生扎堆、女生自成一派的尴尬局面必然出现。木易辗转几日,终于精心设计了座次安排,巧妙地让男女同学两两组合,期望借此打破无形的壁垒。
黄一瓜和栗清照这对班里公认的情侣,原本以为能彼此依偎着共享美食与欢笑。谁料木易这次却“毫不留情”地将两人拆开。黄一瓜被安排与济南女孩同样也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赵纸月同桌而坐。栗清照得知消息后,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调皮地朝黄一瓜眨了眨眼,那灵动的眸光仿佛在无声地说:“这下看你怎么应对喽!”黄一瓜嘴角浮起无奈的微笑,心中虽有隐约的失落,却也明白木易的良苦用心,坦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聚餐当日,烟师食府那间宽敞的包房里,圆桌整齐排列,热气腾腾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红烧鱼裹着油亮的酱汁,金黄酥脆的炸虾仁旁点缀着翠绿的西蓝花,五彩缤纷的凉拌时蔬清爽悦目。空气里弥漫着特有的菜肴温热气息与KTV包房内隐约遗留的淡淡烟味混合的味道。
最初的晚餐时光,气氛有些拘谨。大家彬彬有礼地寒暄着,谨慎地夹菜,咀嚼声盖过了交谈声,偶尔一两点突兀的低笑,反而更显出生疏和沉默。墙上的大屏幕无声地滚动着歌曲列表画面,背景旋律若有似无填补着这片寂静。然而,几杯温热的酒液滑入喉咙,仿佛无形的钥匙,悄然松动拘束的心弦。餐桌的气氛悄然解冻,话题从期末考题的纠结跳跃到各自家乡风物,从校园的趣味轶事延展至憧憬的未来蓝图。语声渐起,笑声也由零星转变为盈满整个房间的欢畅,盘碟间的碰撞声似乎也成了愉悦的伴奏。
酒足饭饱,杯盘狼藉之时,才艺展示的舞台终于被点燃。木易第一个自信地走上台,她轻轻调试话筒,目光扫过全场,温和开口:“先给大家暖暖场吧,《青花瓷》,献丑了。”前奏流淌出来,温柔如江南溪水。“素胚勾勒出青花……”他的嗓音细腻温润,眼神专注,仿佛真的凝视着釉色流转的青花瓷瓶与初妆女子朦胧的倒影。原本喧闹的包间瞬间安静下来,直到一曲终了,雷鸣般的掌声才轰然响起。
紧接着,温破晓大步流星跃上小舞台,咧嘴一笑,虎牙闪亮:“看我的!”他夸张地清清嗓子,“《纤夫的爱》,走起!”音乐一出,他立刻如同换了个人,全然抛却平日文雅的面具,扯开嗓子,配上挤眉弄眼的表情和夸张的粗犷动作:“妹妹你坐船头……”那滑稽的嗓音与歌曲原本的深情形成绝妙反差,引爆全场笑声。有人捂着肚子前俯后仰,有人拍着桌子随着节奏挥舞手臂,笑声如浪潮般翻涌,淹没了整个房间。
当赵纸月被喊到名字时,她款款起身,步履从容登上舞台中央明亮的区域。她微微鞠躬示意,脸上带着淡然的微笑。包间里喧闹的余音尚未完全散尽,低低的议论声像退潮后的细浪仍在角落里轻微涌动。她并未急于开口,只是微微侧首,凝神倾听着耳边响起的前奏音符——那熟悉而略带岁月质感的旋律线条,如同纤细却坚韧的丝线,无声地编织着某种沉静而期待的氛围。
就在这短暂的静默之中,她清澈的嗓音仿佛穿透了时光的薄纱,轻轻落在每个人的心上:
When/I/was/young,/Id/listen/to/the/radio
Waiting/for/my/favorite/songs
When/they/played/Id/sing/along
It/made/me/smile……
歌声纯净得像山涧清泉,不带一丝杂质,精准优美的发音如同精心打磨过的水晶。每一个吐字都浸润着情感真挚的怀旧气息,轻轻叩击着每个人的心扉。空气仿佛凝滞了,话语声彻底消失,连杯碟碰撞的声响也遁匿无形。同学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聚焦于灯光下的她。有人双手托腮,眼神迷蒙,仿佛沉入遥远的回忆;有人靠在椅背上,专注地聆听着每一个音符的流淌,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沿轻轻打着拍子。
高潮部分到来,赵纸月的声音略微扬起,饱含深情:
Every/sha-la-la-la,every/wo-o-wo-o
Still/shines
Every/shing-a-ling-a-ling
Thattheyrestartingtosings
Sofine……
副歌反复咏唱,宛如温柔的潮汐,反复抚慰着聆听者的心岸。当最后一个音符如羽毛般轻轻飘落,消散在空气中,短暂的寂静后,包间内骤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有人甚至激动地站起来呼喊:“太棒了!简直就是卡朋特在世!”“Encore!再来一个!”
最后,备受瞩目的黄一瓜和栗清照手牵着手,在众人期待的目光和欢呼声中走上舞台。他们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前奏响起,法语情歌《Tu/ten/vas》的旋律弥漫开来,黄一瓜低沉磁性的嗓音与栗清照相接:
Je/ne/sais/plus/où/je/suis,/je/ne/sais/plus/où/je/vais
(我不知身在何处,亦不知去向何方……)
那声音缠绕交织,如无形的丝线,将两人甜蜜的爱意织入每一个音符。他们目光胶着,时而轻声合唱,时而深情对望,每一次眼神交汇都激起台下阵阵羡慕的惊呼。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机,闪光灯此起彼伏,仿佛要凝固这浪漫到极致的瞬间。歌声、掌声、喝彩声、口哨声层层叠加,热烈的浪潮,几乎掀翻了屋顶。那份青春情愫的纯粹与热度,在狭小的KTV包房里极致燃烧,照亮了所有人年轻的脸庞。
曲终人不散,欢笑萦绕不歇。大家仍旧围坐在一起,继续谈天、嬉戏,欢声笑语穿透包间的房门,在烟师食府温暖的走廊里久久回荡。窗外,城市的灯火早已璀璨一片,月光温柔,静静流淌在校园的枝桠间,无声地注视着这片温暖的人间角落。
桌上的杯盘盛满了最后的记忆,这顿饱含美味佳肴、精彩表演和心灵交汇的聚餐,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聚会。它像一座无形的桥梁,悄然拉近了曾经略显疏离的心灵。在这个被暖意包裹的冬夜,黄一瓜和同学们一同珍藏了一段饱满而温煦的集体记忆,为这一学期的钟声,敲响了一个余韵悠长、圆满欢乐的休止符。
杯盘渐冷,盛宴终散。走出烟师食府的大门,夜晚空气清凉,却已无冬日的刺骨。灯火与月光织就的校园小路上欢声笑语渐行渐远,如一群离巢雀鸟飞散于温柔的夜色丛林之中。唯有那细碎的脚步与口袋中手机屏幕残留的歌声光影,成为未散席的灵魂余温——宴席已散,但灵魂里那场欢聚的暖意却在持续发酵。
青春所有的相遇,或许终将成为回望时模糊的风景。而正是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灯火、笑语、歌声、眼神交汇的瞬间,在时间的淘洗下沉淀为内心深处的暖核。这暖意,足以抵抗岁月漫长路途上的霜寒与孤独——当未来某日,熟悉的旋律如《YesterdayOnceMore》不经意响起,那些被歌声牵引而出的青春面孔,那晚灯光下真实的笑容与歌声,便会穿透时光的迷雾,重新照亮我们回望的路径。原来,正是这些微小而温暖的碎片,构成了人生长卷中永不褪色的底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