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财政体系中,杂项指的是正税之外的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征派。天启年间为弥补辽饷缺口而开征的杂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针对地方政府的征派
1.优免丁粮银:对原本享有赋役优免特权的官绅阶层征收的补偿银
2.抽扣工食银:从地方衙役工食银中按比例抽取
3.马夫祗候银:对驿站马匹、夫役等费用的加派
二、商业税项
1.房产地契税:民间田宅交易每两征税三分
2.典当税:当铺每本征银五两,交易每两征税三分
3.市廛门摊税:城镇商铺按月征收
三、专项加派
1.屯田加派:每亩加征银一分五厘
2.盐引加课:每引盐加征银一钱
3.关税加倍:将原值百抽三提高到值百抽
通过这些名目繁多的杂项征收,天启三年实际补足了180万两的辽饷缺口。其中特别注明:西南平乱军费单独留用,不纳入太仓核算。这种财政安排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北直隶八府减免的86万两
-湖广等省截留的104万两
-通过杂项补征的180万两
-实际辽饷收支基本持平
至天启五年,仅通过关税加派就多征了十余万两,使得岁入略有增长。从账面看,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似乎维持了财政运转:
-太仓年入约400万两(含杂项)
-九边年例支出120万两
-京官俸禄60万两
-辽东军费约300万两
然而朱由检在批阅陕西巡抚奏折时,已发现这个平衡体系的致命缺陷。天启七年冬的奏报显示:
-澄城县已爆发王二领导的抗粮暴动
-白水县有数百饥民抢夺官仓
-延绥镇出现小股流寇
这些事件昭示着看似平稳的财政体系下暗流涌动。究其根源,在于征收环节的严重腐败:
-中央规定每亩加派九厘(0.009两)
-州县实际征收往往达九钱(0.9两)
-中间环节的火耗高达百倍
-陕西农民实际税负比账面上沉重数十倍
朱由检特别注意到历史上崇祯元年的致命失误:
1.听信东林党谏言裁撤杂项
-天启年180万两的杂项收入
-骤减至60万两
-立即出现120万两缺口
2.应对失当的加派循环
-第一次加派:辽饷提到每亩1分2厘
-第二次加派:新增剿饷每亩6厘
-第三次加派:增练饷每亩1分
-累计每亩正赋外需缴纳2分8厘
3.恶性循环的后果
-陕西农民起义全面爆发
-为镇压又需更多军费
-再加征导致更多反抗
-最终财政体系彻底崩
看着案头陕西送来的急报,朱由检意识到自己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王二起义就像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若不及时制止,很快就会引发连锁反应。他提笔在奏折上批注:着陕西巡抚速查加派实情,严惩贪墨官吏。同时暗自决定:必须赶在崇祯元年那个致命错误发生前,建立新的财政秩序。
朱由检凝视着御案上摊开的奏章,三个用朱笔圈出的词汇在烛光下格外刺目——税收、后金、农民军。这三个看似独立的问题,实则构成了一个致命的闭环:
1.辽东战事催生辽饷加派
2.加派重负激起民变
3.镇压民变又需更多军费
4.再加派导致更大规模反抗
这个恶性循环在天启七年七月已经初现端倪。陕西澄城县令张斗耀催征赋税过甚,农民王二率众冲入县衙,将其当场打死。这本是地方上的小规模民变,却像第一道裂缝,预示着大明财政体系即将土崩瓦解。
皇帝在暖阁内来回踱步,貂裘下摆扫过金砖地面。他深知问题的核心在于钱字:
-若有充足军饷,九边将士何至于溃散?
-若减免赋税,农民何至于揭竿而起?
-但国库空虚,内帑见底,钱从何来?
加征赋税无异于饮鸩止渴。朱由检想起历史上崇祯的惨痛教训:每亩加派从九厘提到一分二厘,再到剿饷、练饷接连开征,最终逼得西北赤地千里,流寇蜂起。
士绅一体纳粮虽是良策,但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眼下朝局未稳,贸然推行恐生大变。思来想去,唯有另辟蹊径——以皇室名义经商。
这个念头在朱由检心中酝酿已久。作为穿越者,他比当世任何人都清楚商业的价值:
优势:
1.皇室可垄断利润丰厚的行业(如盐铁、丝绸、瓷器)
2.不必经过户部,收入直入内帑
3.利用驿站系统建立物流网络
4.借鉴后世商业模式提高效率
阻力:
1.违背天子不与民争利的祖训
2.必然招致文官集团激烈反对
3.可能影响市场秩序遭商人抵制
4.需要可靠的管理人才
骂名算什么?朱由检冷笑。他记得万历皇帝派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被骂得狗血淋头却充实了内库。既然横竖都要挨骂,不如正大光明地经商赚钱。
针对陕西初现的民变苗头,朱由检已拟定对策:
1.严令陕西巡抚全力镇压王二起义
2.明确只剿不抚的强硬政策
3.保留驿站系统以防产生新的李自成
4.待商业盈利后优先减免陕西赋税
他特别在驿政二字上画了朱圈。历史上崇祯裁撤驿站导致李自成失业造反的教训,决不能再犯。
比起尚在萌芽的农民军,盘踞辽东的后金才是心腹大患。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的种种举措显露出更高明的战略眼光:
1.天启七年正月征朝鲜:
-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
-解除东顾之忧
-切断毛文龙后援
2.同年五月发动宁锦之战:
-虽被称作宁锦大捷
-但明军伤亡远超奏报
-暴露出关宁防线的脆弱
朱由检特别注意到袁崇焕在两次战役中的反常表现:
-坐拥关宁重兵却不援朝鲜
-宁锦战后群臣皆赏唯他薄赏
-天启七年七月竟被罢官归乡
这些蛛丝马迹显示,这位被后世神话的督师,实则有重大战略失误:
1.缺乏全局观念,坐视友军覆灭
2.日后擅杀毛文龙更是自毁长城
3.其五年复辽的承诺纯属妄言
窗外更鼓传来,朱由检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他意识到要破解这个死局,必须同时下好几步棋:
1.维持杂项收入不动摇
2.尽快启动皇室商业计划
3.坚决镇压早期农民起义
4.重新评估辽东防御体系
夜已深沉,但大明王朝最年轻的统治者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
乾清宫东暖阁内,鎏金铜炉中的龙涎香袅袅升起。朱由检端坐在御案后,指尖轻轻敲击着辽东舆图的边缘。关于袁崇焕的处置,他心中已有定论——这个被后世过度美化的将领,绝不会在自己任内得到重用。
圆嘟嘟...皇帝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这个后世网络给袁崇焕起的绰号,此刻显得格外贴切。就让他继续在广东东莞老家做个富家翁吧,总比将来擅杀毛文龙、葬送辽东强。
审视着舆图上标注的宁远、锦州防线,朱由检忽然意识到:既然要反崇祯之道而行,那么对辽东的整个战略都需要重新考量。
-历史上崇祯死守宁锦防线
-结果是被清军多次绕道入关
-或许应该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逐渐成形。不过这个计划需要更多情报支撑,不能贸然决定。
想到天启朝旧事,朱由检对魏忠贤的处置自觉把握得恰到好处:
1.不同于崇祯的简单处决
2.令其去德陵守墓,全了天启帝的情分
3.但将其族人全部革职发配
-襁褓中的侄孙夺爵
-子侄辈削职为民
-亲信党羽尽数流放
尤其是想到各地为魏忠贤修建的生祠,朱由检就忍不住皱眉。这些逾制的建筑,迟早要一一拆除。
万岁爷,锦衣卫佥事许显纯、驸马都尉巩永固候旨觐见。刘若愚的通报打断了皇帝的思绪。
宣!朱由检精神一振。这两个心腹在外奔波月余,带回来的不仅是囚犯,更应该有他急需的各类情报。
看着风尘仆仆的二人行大礼参拜,皇帝和颜悦色地抬手:爱卿平身。此番差事辛苦,且将详情细细道来。
许显纯开始逐一汇报:
1.各省抓捕人犯总数
2.重要案犯的押解情况
3.沿途关防的安排
朱由检看似专注聆听,实则更关心另一个问题——这次大规模抄家,到底充实了多少内帑?想起空荡荡的内承运库,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叩几下。
辽东方面可有新消息?待许显纯汇报完毕,朱由检突然发问。他需要确认:
1.宁远一线的真实布防情况
2.毛文龙所部现状
3.后金最近的动向
许显纯显然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折:此乃东厂在辽东的耳目最新探报,请陛下御览。
朱由检接过密折,心中暗喜。有了这些第一手情报,他那个反其道而行的辽东战略,或许真能实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