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如雷,惊飞道旁栖鸟。沿途经过的村落,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偶有胆大的妇人从门缝张望,又慌忙躲回。
日影西斜时,南阳城墙终于映入眼帘。城门前,太守张咨早已率众恭候多时。见陈路一行疾驰而来,连忙上前行礼:“下官张咨,恭迎天策上将军!”
陈路勒住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张太守,城内孩童失踪案,可有线索?”
张咨额头沁出冷汗:“这...下官已加派差役日夜巡查...”
“巡查?”陈路冷笑,“本将一路行来,听说南阳已丢了上百个孩子!”
张咨腿一软跪倒在地:“将军明鉴!那贼人来无影去无踪,下官实在...”
“带路。”陈路打断他的辩解,“先安排住处,再调集所有案卷。”
入城时,陈路注意到城墙角落贴着崭新的符咒,守军眼神飘忽不定。更奇怪的是,本该热闹的街市竟寂静如夜,只有零星的商铺还点着灯火。
南阳府衙内,烛火通明。
陈路端坐案前,太阿剑横置于桌,剑鞘上的星辰纹路在火光下若隐若现。赵云、魏延、张辽、文聘分列两侧,南阳太守张咨和几名主簿战战兢兢地捧着卷宗,额上冷汗涔涔。
建安七年三月初七,城西李姓幼童失踪,父母同榻而眠竟未察觉
四月初二,学堂放学途中,三名学童凭空消失...
陈路每念一条,眉头便锁紧一分。卷宗上的墨迹仿佛化作狰狞的爪牙,每一笔都透着诡异——所有失踪案竟无一人目击过程,更无挣扎痕迹,孩童们就像被黑夜无声吞噬。
魏延一拳砸在案上:“他娘的!难不成真是鬼怪作祟?”
陈路与众将商定,明日先去寻找卧龙先生,请教他对孩童失踪案件有什么线索。
翌日,晨光熹微,薄雾如纱。
陈路一行人扮作商队,缓缓向卧龙岗行进。十名精锐士兵换了粗布衣裳,暗藏兵刃,押着几辆装满绸缎、茶叶的货车。何太后戴着素纱帷帽,貂蝉与甄宓则着寻常闺秀装束,随行丫鬟捧着精致的礼盒——里面是陈路精心准备的古籍、棋谱与一方上等徽墨。
转过一道清溪,眼前豁然开朗。
但见岗峦起伏如龙卧,苍松翠柏间飞瀑流泉。山径两旁野芳幽发,白鹤悠然踱步,见人也不惊。半山腰处,几间茅庐错落,竹篱疏落围出一方院落,柴扉半掩,檐下悬着青铜风铃,随风轻响。
“这哪里是凡尘...”貂蝉轻提裙角,眸中映着山色,“分明是仙人居所。”
甄宓深吸一口气,指尖拂过路旁沾露的兰草:“夫君你看,连野花都开得比别处灵秀。”
何太后掀起帷帽一角,难得露出惊叹之色:“哀家久居深宫,竟不知荆州有此仙境。”
行至一处岔路,正犹豫时,忽见一位白发老翁拄着竹杖,慢悠悠从松林间转出。老者一身粗布麻衣,腰间挂着个竹篓,里面装着几株刚采的草药,面容慈祥,目光却炯炯有神。
陈路上前拱手:“老丈,请问诸葛先生家如何走?”
老者捋须一笑,竹杖指向东边:“从此处再行两里,过一座青石小桥便是。”
按老者所指,众人行了约莫两里路,果然看见一道清溪蜿蜒,溪上架着座斑驳的青石小桥。
过了小桥,眼前豁然开朗——
三间茅草屋依山而建,屋顶茅草金黄整齐,檐下悬着几个风铃,随山风叮当作响。屋前用竹篱围出个小院,院里种着几畦青菜,青翠欲滴。一架木制水车缓缓转动,将溪水引入院中石槽,潺潺水声衬得此处愈发清幽。
“定是此处了。”陈路深吸一口气,翻身下马,整了整衣冠,上前轻叩柴门。
吱呀——门扉开启,一位身着青衫的年轻士子立于门前。他眉目清朗,气度从容,一双眼睛如深潭般沉静,却又似藏着万千谋略。
“这位先生,不知寻何人?”青年人拱手问道,声音温润如玉。
陈路心头一震,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此处可是诸葛先生府上?”
青年人微微一笑:正是。在下诸葛......
话音未落,陈路已激动地上前一步,一把握住青年人的手:“诸葛先生!我总算见到真人了!”陈路在现实世界一直是诸葛亮的头号粉丝,他太希望有一天能够见到诸葛亮本人了。
诸葛先生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怔,还未反应过来,陈路已郑重说道:“在下陈路,现为大汉太傅、天策大将军。此来特请先生出山,同赴长安,辅佐天子,共谋中兴汉室之大业!”
他紧紧握着诸葛先生的手,眼中满是真诚与期待:“天下大才,唯先生耳!望先生以苍生为念,助我一臂之力!”
诸葛先生尚未答话,身后的赵云、魏延已齐齐抱拳:“恳请先生出山!”
诸葛先生长揖及地:“见过天策将军。山野村夫,才疏学浅,竟劳将军亲临,实在惭愧。若将军不弃,我愿随将军共赴长安,辅佐天子。”。
陈路正欲还礼,却见青年转身对着草庐笑道:“孔明,出来见客了——我们要随将军去长安了。”
陈路瞳孔骤缩:“先生!你、你、刚才喊得是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