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的浪头拍打着岸礁,将血腥气搅得愈发浓烈。张顺抹去脸上的血污,望着城头新插上的“忠”字旗——那原本雪白的绸缎,此刻已被鲜血浸成暗沉的绛紫色,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极了杭州百姓灶台上烧焦的绸缎。
“张统领,童贯大人请您议事。”亲卫的声音带着颤意。张顺转身时,瞥见艮岳废墟方向升起的浓烟,那里,方腊的“光明旗”仍在残垣断壁间飘摇。黑色的旗面裹着灰烬,被火舌舔舐出大大小小的孔洞,远远望去,竟与江对岸的“忠”字旗一样,泛着诡异的灰。
议事厅内,童贯的金丝甲胄折射着惨白的烛光。他把玩着镶玉的马鞭,冷笑道:“方腊余孽困守艮岳,不过是困兽犹斗。明日卯时,全军攻城!”
张顺握紧腰间的鱼肠剑,想起三日前潜入艮岳侦查时的景象:衣衫褴褛的百姓围着篝火,分食着掺了观音土的稀粥;孩童们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麻木。角落里,一位老者正在修补“光明旗”,用的是从战死兄弟身上撕下的布条。
“大人,”张顺沉声道,“艮岳地势险要,强攻恐伤亡惨重。不如......”
“不如什么?”童贯猛地起身,甲胄相撞发出刺耳声响,“朝廷大军压境,岂有不战之理?那方腊打着‘光明’旗号,蛊惑百姓,不除之何以彰显皇威?”
当夜,张顺独自登上城楼。钱塘江的潮水声中,他仿佛听见了双方百姓的哭号。“忠”字旗下,是为了军饷卖命的士卒;“光明旗”下,是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流民。而那两面旗帜,在月色下愈发灰败,像两具风干的尸体。
突然,艮岳方向传来急促的梆子声。张顺举目望去,只见“光明旗”下涌出无数火把,如赤色的毒蛇蜿蜒而下。方腊亲率死士,手持农具、菜刀,呐喊着冲向宋军阵营。
“放箭!”童贯的怒吼划破夜空。霎时间,箭雨如蝗,惨叫声此起彼伏。张顺看着一名方腊军的少年被射中咽喉,手中还紧握着一面残破的“光明旗”。那少年倒下时,旗子恰好盖住了他稚气未脱的脸。
混战中,张顺的鱼肠剑沾满鲜血。他望见方腊在火光中左冲右突,头上的头巾早已不知去向,露出满头白发。这个曾高呼“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领袖,此刻眼中只剩疯狂。
“张顺!取方腊首级者,官升三级!”童贯的声音从后方传来。张顺握紧剑柄,却在即将刺向方腊时,看到对方腰间挂着的银锁——与自己幼时佩戴的一模一样。
“当啷!”鱼肠剑坠地。张顺闭上眼睛,任泪水混着血水滑落。他想起出征前母亲的话:“顺儿,莫要让良心也染了血。”
黎明破晓时,“光明旗”终于倒下。但“忠”字旗也好不到哪去,旗面被撕裂成碎片,在风中呜咽。钱塘江的水依旧奔涌,却冲不净两岸的血色。
张顺站在废墟中,拾起半块“光明旗”的残片。灰烬簌簌落下,落在他染血的铠甲上,开出一朵朵灰色的花。远处,童贯正在清点战利品,而幸存的百姓们,无论曾是哪一方的,都在无声地掩埋亲人的尸体。
这场看似胜利的战役,究竟带来了什么?当“忠”与“光明”都染上灰色,百姓的希望又在何方?张顺接下来会做出怎样的抉择?点击收藏本章节,且看下回,在这灰旗蔽日的乱世中,如何寻找真正的光明!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