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热气球与孔明灯

换源:

  “没错,刘伯伯,真有你的!”朱重阳放声一笑。

作为热力学领域的博士生,朱重阳前面冶炼钢铁制作弹簧巨弓,已经是轻松拿捏。再设计一个能穿过万军包围圈的设备又有何难?

夜色如墨,月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应天府的城墙上,映照出一片静谧之中潜藏的紧张气息。

城外,战马嘶鸣,围城的汉军士兵们的心绪如同乌云般沉重。朱重阳与刘伯温在城内的大帅府,筹备着出行的计划。

“刘伯伯,你可知热气球?”朱重阳神秘一笑。

“这是何意?”刘伯温已经无法参透这个小世子的想法了。每次都有突发奇想。

“这热气球,就是孔明灯,利用热气上升的力量,我们可以借此逃离应天府。”朱重阳的手中握着一个精致的纸灯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热气上升,气球飞天。这我没听过?”刘伯温沉吟片刻,脸上闪过一丝犹豫。

“只要我们在夜色掩护下,适时点燃,跟着风走,便会带我们飘向江滩外。”朱重阳胸有成竹。

刘伯温点了点头,说道:“此计虽妙,但当真能飘起来我整个人吗?有言在先,我虽不怕死,万一大事未成,摔在城外,岂不是坏了世子的大事?”

“哈哈,刘伯伯,你是怕死吧!”朱重阳听出来了,哈哈大笑。

刘伯温有些惭愧,汗颜道:“鄙人……鄙人不善于飞行!我虽然一席书生,在大帅帐下以后,伙食越来越好,身躯倒也不轻。”

原来刘伯温也有嫌自己肥胖的心理包袱。古人也如此。

“刘伯伯,放心!我做的孔明灯一定能载着我们出城的。”朱重阳回答。

“你是说‘我们’,小世子,你可不能去以身犯险。我刘伯温并不怕死的。”刘伯温很坚定地答道。

“那日抚州门恶战,您一介书生,先是带着妇孺老幼修城,而后画咒引风雷。这么大本事的书生,怎么能怕死呢?我有您在身旁,我不怕。”朱重阳不经意间,点破了刘伯温那日招风雷的举动。

“小世子,您……知道了。”刘伯温像是被揭破了,但也并不那么惊讶。

“我们没有退路。”朱重阳深吸一口气,目光中透出一丝决然,“这是我们的机会。这一次,我必须亲身去!刘伯伯,靠你和我一起了。”

夜风轻拂,朱重阳和刘伯温二人乘着准备好油布制备的孔明灯,点燃一大束木柴,大概四十多枝细柴火枝。热气逐渐充盈,二人坐进吊篮里,灯笼便在夜空中腾空而起。

暗无星光,乌云闭月。

随着柴火的燃烧,灯笼的光亮在黑暗中愈加隐约不见,带着他们飞向高空。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行军大营内,他正与李善长、徐达和汤和等将领激烈争论着。

“我必须去救小明王!”朱元璋的声音如同雷霆,透着一股难以动摇的决心。

“可大帅,若我们出兵安丰,咱们的应天府怎么办?应天只有五千兵啊!”李善长面露忧虑,语气急切。

“小明王是我红巾军的主上,是义军的天下共主,我怎能坐视不救?”朱元璋很恼火,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愤怒。

“可是,大帅,咱的亲人子女都在应天府。咱好不容易出了龙湾,又怎么能不去呢?”徐达插言。

“呦呵,就你徐达的老婆,你徐达的娃在应天?咱朱元璋的妹子,咱的儿不在?咱的重阳儿还在守城呢!”朱元璋很急,开始反诘徐达。

汤和也开口了:“小明王是啥共主?比他娘的汉献帝还不如,关公老爷还从献帝那里得了个汉寿亭侯,我汤和可没从小明王手里得到一个兵,也没收到过一块饷银!”

朱元璋很苦恼,他第一个念头是不想去,应天府才是他的老窝,假如老窝丢了,救下小明王又有什么大用?可是,转念一想,他朱元璋向来是义字当先,替天行道,驱除暴元,面对小明王求援,怎么能不去?

而且,就在刚才,朱元璋回怼汤和的时候,突然想到……

“安丰若失,应天府也会受到威胁,唇亡齿寒!”朱元璋继续辩解,仿佛在为自己的决策披上了一层无懈可击的外衣。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心中苦苦挣扎:“都不要说了!退下!”

【求鲜花,读者兄弟们,求收藏。大家和朱重阳一样,乘着热气球乘风破浪】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