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勾心斗角

换源:

  “小兄弟,我看你背的这玉箫着实不凡,小兄弟精通音律?”黄药师开口询问道。

“晚辈也不懂什么音律,只是挺感兴趣。这玉箫我着实喜欢得紧,就随身携带了。黄老前辈可否指点在下音律?”

“你将玉箫给我看看。”说着,黄药师伸出手。

杨澄将背后的玉箫递给了黄药师。只见那玉箫乃是玉屏箫笛,它是玉屏侗族的传统工艺品,曾列为贡品,历经了复杂的制作工序,雕刻精美。黄药师也见猎心喜,当即吹奏了一首《碧海潮声曲》。

杨澄听到这曲子,仿佛大海波涛尽在眼前,节奏起伏跌宕。时而舒缓,如波浪轻拂沙滩,给人以宁静、温柔之感;时而急促,似海浪汹涌澎湃,展现出大海的狂野和力量;时而平缓,像海面风平浪静时的微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时而激烈,如狂风巨浪的猛烈冲击。

一曲奏罢,酒楼内静得针落可闻。

杨澄拱手道:“今日听到黄老先生的《碧海潮声曲》,实乃三生有幸。这《碧海潮声曲》大气磅礴,不仅仅是对大海的描绘,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人生如同大海的波涛,有起有落,曲子中不同的节奏和旋律仿佛对应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启示人们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与挑战。黄老先生真乃大才,由此一曲,想必黄老先生必定名流史册。”杨澄一通马屁不要钱似的,拍向黄药师。

一旁的夏雪宜和何红药也觉得这曲子很厉害,奈何二人不懂音律,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杨澄这番话倒是把黄药师拍得十分受用。黄药师微笑道:“哪里,哪里,小兄弟的玉箫不一般呀。若是我所料不错,这应该是民国的贡物——玉屏箫笛。不知小兄弟何处得来?”

杨澄一听此话,心中一惊:坏事了,本想这玉箫贵气逼人,没想到有这么大的来历。当即说道:“哦,这东西有这么大的来头?前段时间,我在快到这单县之前,遇到一伙山匪,便想行侠仗义。我杀进山寨后,救出那些被抓的人。身上没有银钱,于是我就搜刮了山寨。这玉箫是我在搜刮时发现的,就带在身上了。前辈若是喜欢,便请拿去。”

黄药师观察着杨澄,见他眼珠乱转,心中暗道:“这小子多半是骗我,估计这玉箫来历不一般。”想到此处,黄药师说道:“你既然随身携带,说明你确实喜欢此物。我又怎能夺人所爱。”只是他想到这小子敢糊弄他,当即又朗声说道:“只是这进贡之物流落民间,还请小兄弟好好保管,切莫让宝物蒙尘了呀。”说完,衣袍一抖,起身便走。

这一幕着实让杨澄没想到,刚刚还聊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他哪里想到,黄药师之女可是黄蓉以聪明女诸葛闻名武林,他这祸水东引之计想来已被黄药师看透。特别是黄药师最后那一嗓子,估计都能把整个城的人给招来。

杨澄立刻起身,冲小二喊道:“结账!”回到楼上,他用另一套衣服把玉箫一包,连忙下楼对夏雪宜和何红药说道:“我们赶紧起程吧。”三人急匆匆往城门口赶去。城门口,三人对视了一眼,就朝远处赶去。只见身后缓缓转出三个人来,这三人看上去很普通,相貌普通,衣着普通,除了跟着杨澄他们,并无其他特别之处。

出了城门,杨澄提议道:“山水有相逢,几位我们就在这里分别吧。他们是冲我来的。”

夏雪宜抱拳道:“杨兄弟,上次你帮了我,这次便还了你的人情。”言辞之间竟多了几分真诚,这着实让杨澄没想到。

何红药却恨声说道:“杨小子,你是不是怕了那圣手神偷胡桂南,准备跑路?”

杨澄洒脱一笑,说道:“哈哈哈,我自认为我师傅当世第一。他的徒弟我不敢说在年轻一代中是第一人,但也绝不弱于他人。”

“哈哈哈,小子好大的口气。让我来领教领教当世第一的徒弟,到底有多少斤两。”说着,便听见一阵劲风袭来,赫然指向杨澄的膻中穴,显然是想一招便将这狂妄的小子拿下。

杨澄听到这声音,心中有了定数,当即决定震撼一下这个“老狐狸”。他心下有了考量,便不躲不闪,迎了上去。

不错,来人正是黄药师。黄药师本就行事肆意,见到这小子敢糊弄自己,便想着不找回场子就不是黄药师。出了酒楼后,黄药师发现这城市因自己的一番言语暗流涌动。他也想看看这局面会怎样落幕,便站在这单城的最高处观望。偏又听到这小子大言不惭,说自己师傅当世第一,黄药师一生自负,从不肯轻易认输,有心考校他一番。

便有了他用弹指神通功攻向杨澄这一幕。只见那弹指神通登时命中杨澄檀中穴,杨澄噔噔噔连退三步,稳住身形。他运起周身内力一震,便化去了这股劲力。黄药师心中十分诧异,以他的眼力,怎会看不出这并非挪移穴位的法门。这小子的武功有古怪。

黄药师说道:“小子,你且攻来,让我看看,是怎样的武功,让你小觑天下人。”

杨澄不由得豪气顿生,拱手道:“还请前辈指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