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清风之约

换源:

  冬天的树木本就萧条,仅存稀疏的枝干,修剪起来自然轻松,即便一众小宦官手脚不算灵活,也没用太多时间就完工了。只见原本有着三叉侧枝的乔木变成了一根光秃秃的主杆,笔直地指向天空,仿佛利剑破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显得格外醒目和突兀。

“七弟可懂园艺?”一众小宦官收工离开后,一直沉默的李弘侧头看了眼表情木然的李显,突然笑着问了一句。

“臣弟愚笨,还请太子哥哥指点。”李显不懂园艺,对于李弘让自己看“园艺”的意图心里明白,当然,明白归明白,装糊涂还是必要的,于是略显茫然地摇了摇头,语气诚恳地回答。

“指点谈不上,说来为兄对此也是外行,可有一点为兄知晓,所谓树不修无以成材,正如玉不琢不成器,七弟觉得如何?”李弘似笑非笑地看着园中的那棵乔木,语气平和地提醒了一句。

“太子哥哥教诲得是,臣弟一定铭记在心,不敢忘记。”听到这话,李显的心猛地一抽,但不敢表露出来,只能躬身应道。

“七弟不必如此,不过是兄弟间说笑罢了,算了,不说这个,眼看快到中午,七弟就在此陪为兄用膳,闲聊几句。”李弘显然对李显的恭敬态度很满意,笑着挥挥手,随口说了一句,然后走到阁中的主位坐下。

“臣弟正想向太子哥哥请教,那我就不客气了。”李显做了个鬼脸,笑嘻嘻地应了一声,走到李弘下首的几子后面,满脸笑容地坐下。

“呵,七弟还是这么调皮。”看到李显这副样子,李弘不禁摇头笑了起来,然后一拍手,旁边伺候的宦官宫女们立刻忙碌起来,将各种酒食端上来,摆满了兄弟俩面前的几子,歌舞一起,兄弟俩便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

李弘身体向来虚弱,不善饮酒,李显虽酒量不错,但对这个时代的酒没什么特别兴趣,喝酒的气氛自然不热烈,也就是谈论些风花雪月的事,看似相谈甚欢,实际上,彼此间却隐隐有一层看不见的隔阂,再没有以前兄弟间无话不谈的融洽。

脸上笑着,心里却在痛,面对李弘言语中隐含的挽回之意,李显只能装傻,可内心深处却是难以言喻的伤感——在别人眼中,李弘以仁孝闻名,性格有些软弱,然而李显却很清楚那只是表象,实际上,李弘不仅学识渊博,其贤能不在李贤之下,更难得的是很有主见,外表温和内心刚强,算是四兄弟中最适合继承皇位的,唯一的不足就是身体稍差些,由他继承皇位,李显没有丝毫不服,要是有可能,李显其实很想帮助这位一直对自己友善的长兄,可惜,残酷的现实面前,这只是奢望。

李弘能等到登基称帝吗?答案是绝无可能,不是他没能力,恰恰是因为他太能干,挡了武媚娘的路——李弘三岁被立为太子,八岁就曾监国,到现在,十几年的太子生涯中有近十次监国经历,期间功绩不少,深受群臣拥戴,也深得高宗喜欢,被视为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之选,要是不出意外,高宗去世后,李弘继位登基是必然的,就算李贤再折腾,也改变不了这个趋势,但是武媚娘能改变,一心想掌控朝政的武媚娘绝对容不下一个强势的太子,以李弘的性格,绝对斗不过心狠手辣的武后,最终身死是必然的。

力挽狂澜?只是个笑话,对此,李显很有自知之明,即便早知道历史的走向,也不认为自己能伟大到螳臂当车的程度,因为一切归根结底要靠实力说话,显然,实力的积累需要时间,而时间正是李显最缺的,他不敢也不愿把自己的命运押在李弘身上,否则很可能玉石俱焚,所以面对李弘的殷切期望,李显能做的只有装傻,哪怕内心再痛苦,也无可奈何。

兄弟俩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不用说破,彼此也能明白,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尽管兄弟俩表面上还和睦地应酬着,可心在酒杯交错间越来越远,虽然不至于无话可说,但尽情欢乐的心已不存在,大约半个时辰后,没心思多待的李显找个借口告辞,李弘也没有挽留详谈的意思,这场兄弟间的对话草草收场。

“殿下。”

春华门外,刚吃完干粮的高邈正和一众周王府侍卫说笑,眼角余光突然看到李显从宫门走出来,顾不上再闲聊,赶紧跑上前,轻唤一声,虽没多问,但脸上满是疑惑,毕竟往日李显进东宫总是玩很久才尽兴而归,今天却早早离开,高邈自然万分疑惑。

“嗯。”这次进东宫虽说没和太子彻底翻脸,但实际上已分道扬镳,所以李显表面平静,内心却充满伤感,此时见高邈过来,实在懒得解释,只是木然地看了他一眼,应了一声,脚下不停,大步向马车走去,高邈见状,不敢多问,连忙转身跟在李显身后。

“出城,去城东清风观”

李显心情不佳,不想就这样回府,正想着去哪儿,突然想起前些天和高邈闲聊时提到的李淳风,随口吩咐一句,然后弯腰钻进车厢。

清风观在长安城东三里处,说是道观,却没有香客,因为这里是当今太史令李淳风的府邸——李淳风,大唐一代奇人,他父亲李播,隋朝时是地方官员,“因职位低不得志,辞官做了道士”,李播很有文采,自号“黄冠子”,李淳风自幼随父学习,尤其喜欢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九岁就去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之后游历江湖,十七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后又拜袁天罡为师,钻研术数,制定历法,作《推背图》,一生成就众多;擅长技击和剑术,参与过“玄武门之变”,亲手击杀多位江湖高手,为官四十载,历经三朝,官至太史令,为人低调,在朝中任高官,却不和群臣私下往来,性格孤僻,尤其是住道观,常穿道袍,常被人议论,但三任皇帝都对他宽容,是初唐官场的特殊存在。

“殿下,您稍等,奴婢去叫门。”

雪天路难行,李显一行人从东宫出发,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清风观”,高邈小心地扶李显下车,谨慎地提议。

“唔,还是本王亲自去。”李显这一路颠簸,小身子有些受不了,但不想失了礼数,摆摆手,拒绝了高邈的提议,让侍卫们在原地等候,自己迈着有些麻木的双腿向大门紧闭的清风观走去,高邈赶紧跟在后面。

“无量天尊,施主有事?”

到了观前,高邈快步上前,抓住门环,重重敲了几下,不久,门“咯吱”一声开了条缝,一个约十三四岁的小道童从门缝里出来,眯着眼看了看李显主仆,又看了看不远处的王府车驾,却一点不慌张,打了个稽首,平静地问道。

“小王李显,特来拜见李太史,还请小师傅通报一声。”李显见这道童气度不凡,不敢轻视,笑着自我介绍。

“原来是周王殿下,贫道玉矶子失礼了,还请殿下见谅。”小道童再次打了个稽首,微笑着说:“家师说今日必有贵客到,让小道若见贵客,直接请进,无须通报。”

不会吧,我来这可是临时决定的,难道李淳风能算到?听到玉矶子的话,李显愣住了,将信将疑地看着小道童,愣了好一会儿,才点头说:“既然如此,那小王就不客气了,还请道长带路。”

“殿下请。”玉矶子不再多言,笑着摆摆手,示意李显跟他进观。

清风观不大,只有三进院子,没一会儿就到了后院,刚转过一道照壁,就看到一老一少正静静地坐在一座小石亭中——老者背对李显,看不清面容,可那少年却是面朝院门,李显一眼就看到了,可就这一眼,李显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